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娘娘是个万人迷(86)+番外

作者: 马达达 阅读记录

没想到他们这种烂命还能被主子放在心上,一时间,这个七尺长的汉子涕泪横流,哭得如同稚儿一般。

四爷被他触动,眼角不由得闪烁点点泪花。

这副主仆相得的场景让人感动,一旁的苏培盛也不由得为之侧目,他提起袖子擦了擦眼睛,再放下的时候双眼已经通红。

他一面扶起跪着的人,一面哑着嗓子道,“咱们好好办事,就是对主子恩德最大的回报了”。

“是、是,你说的对”,暗二十七胡乱擦了一把脸,泪水和血水混在一处也不自知,他眼巴巴的问道,“主子,那咱们现在怎么办?”

伤痛病症什么的都不再重要,他恨不得立刻为主子出生入死。

“去衙门调人,越多越好”,四爷率先抬脚迈出房门,只扔下一句话,“银子可以不要”。

“账册,必须抢回来!”

命令已下,深夜休憩的陈府立刻被唤醒,无数人像巢穴里的工蚁一样,带着命令奔向海宁各处。

衙门这个政治机器跟着轰鸣起来,衙役和绿林军将海宁各处出口团团围住。

官道上铺满了铁蒺藜,这种战场上的大杀器,可以轻易的刺穿马蹄或是人的脚掌,更遑论车轮,根本无法畅行。

人、车、马的动静响彻整座小城,无数人在深夜中被惊醒,却只敢抱着被子在床上瑟瑟发抖,祈求太阳照常升起,海宁还是那个海宁。

藏在陈府深处的明园也听见了些许动静,唐阮扭头看向远处的天空。

漆黑一片的天空突兀地亮起一块,像是有人揭开了黑夜的幕布。

她定定的看了好几秒,而后放下手中的针线,“倚棋,熄灯罢”。

不必等了。

倚棋一愣,昏昏欲睡的头脑片刻的清醒,她同样扭头往外望去,鼻尖灵敏的嗅到了血和火的味道。

她顿了片刻,斟酌着开口道,“主子爷应当是有正事耽搁”

这个风雨欲来的样子,应该是外头发生了什么大事。

绝对不是有意爽约。

“我明白的”,唐阮一面说着,一面感受阵阵微凉的夜风吹在身上,滚烫到几乎沸腾的血液终于悄悄的回归平静。

她抬头看向隔壁被照成白昼一样的天空,有人可以改天换地,有人只能等待夜色将明。

“太晚了”,她长长的叹出一口气,“睡罢”。

月朗星稀,明天应该是个好天气。

第65章 ——传陈霁……

海宁这段日子颇有些不太平,前两日的当街杀夫案刚刚了结,今日又见数不清的衙役、绿林兵出动。

不论是大街小巷全都有人巡逻,入城和出城的官道还有带刺的挡马,各处道上都布满了铁蒺藜。

进城卖豆腐的老王忍不住感慨,“天天都有恁些事儿,以后这城,还能进不?”

他一个老百姓没什么见识,但祖祖辈辈还是传下来不少有用的法子。

惹不起,躲得起。

实在是闹得厉害了,就领着全家人往大山里一钻,等到带的米粮吃干喝尽,外头的日子也就太平了。

一旁的李大娘可听不得这话,她家的孩子舅是在衙门里领差事的能耐人,大儿子也跟在后头跑腿,在她心里头,朝廷和衙门那是再靠谱不过的。

再说了,老王的豆腐虽和别家的一个价,但他为人实诚,不仅份量多些,用的豆子更是精挑细选,不仅没有坏的,个个圆胖饱满。

好豆子做出来的豆腐就是不一样,吃起来浓香可口,鲜美至极,她家的小孙孙就喜欢吃红烧肉里的豆皮卷儿,且点名要吃老王家的。

“别听风就是雨的”,她立刻喝道,“天天自己吓唬自己,咱们大清,可太平着呢”。

“太平?可不见得——前几日那个什么杀夫案,”老王嘟嘟囔囔的切着豆腐,“俺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这样式的”。

“那婆娘竟然敢杀自个儿的丈夫,实在太吓人了”。

李大娘嘁了一声,“你这消息可太慢了,人家衙门早都说了,前头那事儿就是个乌龙”。

“是那刘媒婆看花了眼”。

老王不信,他嗫喏着开口,“俺听里长说,说是血流了三丈远,现下还有洗不掉的血迹哩,怎么可能是假的”。

见老王不仅不信还想推车走人,李大娘顿时便不干了,她抓着车辕,“我且问你,你可识字?”

老王木讷摇头,自己祖上八辈儿都是土里刨食儿的农户,这做豆腐的本事还是爷爷做了半辈子学徒才得来的传家手艺,哪有那个闲钱去读书认字。

“你去衙门外的告示栏去瞧一瞧,大红的官印盖着呢,可不敢说假话”。

李大娘复又神气起来,“我儿子说了,上面写的清清楚楚的,还有慈会长的手印儿呢”。

“再没有比这还真的事儿”。

一旁等着打豆腐的人家也跟着附和起来,“这倒是真的,俺家小子前儿还读给别人听呐”。

“是啊,是啊,衙门的官印可做不了假”。

“我前儿还看见慈会长的马车了,说是去怡红院接了个姐儿,好着呢”。

可不能把这老王头给吓走了,这豆腐跟肉一样好吃,一斤下来比肉便宜了好几文,许多吃不起肉的人家可就指着这豆腐解馋呐。

“那,那今日呢”,老王闷着头切豆腐,“刚进城的时候,俺这车豆腐可被人戳了好几下呢”。

李大娘连忙看向自个儿盆里的豆皮儿,见处处齐整,这才松了口气,“你放心,这事儿我那亲戚也知情”。

见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李大娘不由得扬高了声调,“说是有谋逆之徒抢了官库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