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的外室不好当(清穿)(149)
“我闲着也是闲着,想为彩玉做点事而已,爷怎么了,一脸不高兴,谁惹到你了?”
胤禛觉得乌锦很敏锐,一下子察觉到他的情绪,他没注意到是自己在乌锦面前情绪外露,不像在宫里对谁都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
乌锦要是知道他心中所想,肯定会反驳,他是情绪写在脸上,不需要她特意察觉。
胤禛把这阵子发生的事告诉她。
“皇上不是让你们两一起筹银嘛,太子都不着急,你着急什么?”
“因为灾民等不了。”
“是灾民等不了还是主子爷想在皇上面前办好差事?”
“都有。”胤禛也不想让皇阿玛失望,他想做好皇阿玛交代给他的差事。
“既然要筹两万两,你跟太子一人筹一万两不就行了,那些人不还钱,你就说让那些大臣自己捐献,哪家捐得多,你就大肆宣扬,捐得少的,你也把他们捐献的金额说出去,有些人要脸,可能就会捐多一点,一万两筹不到,好歹几千两能筹到吧,不管怎么样,筹到多少是多少,你如实跟皇上说就是。”
乌锦说着自己的想法,她隐隐约约记得历史上有四阿哥查户部账目的事,反正四阿哥最后是没成功。
胤禛眼前一亮,觉得乌锦说得有理,明明是皇阿玛把差事交给他跟太子两人,他跟太子一人筹一万两才是公平的,至于乌锦说的捐银,仔细一想是可行的,为灾民捐献银两是可以赢得好名声的事,有些官员会想要这种虚名,他们也的确要脸要博得好名声,从还钱变成捐钱,名声可就好太多了。
胤禛以前总觉得女子不够聪明,她们常年拘在后宅中导致目光短浅,没想到还是有聪明的人,许是乌锦先前要经营铺子的关系,常跟人打交道,所以她特别聪慧。
烦心事解决了,胤禛就想做别的事,他见乌锦还在装喜糖,不由地咳两声。
“爷嗓子不舒服吗?喝水吧,水在那。”
“乌锦,我十几天没过来了。”
所以呢,乌锦抬眸看他,他几个月没过来都是正常的事,这次才十几天而已,她眼神疑惑。
“这喜糖要弄多久?”
“很快就好了,要不爷帮我,数十颗装进去就好,两个人弄会快一些。”
胤禛只好先帮她。
等喜糖都弄好之后,乌锦就被抱起来,她才明白四阿哥方才说那句话的言下之意,好在她月信前两天结束了。
她觉得奇怪,这人真是换了一个人,以前阴沉沉的,只管做他想做的事,现在又时不时露出温柔耐心的样子,简直是两个极端。
胤禛餍足之后就更开心了,事后还一直抱着乌锦亲。
乌锦被亲得满脸口水,忍不住道:“爷,你别亲了,都是口水,你让我起来洗脸吧。”
“嫌弃我?”
“是有点。”
胤禛也不生气,硬是又亲了一会。
乌锦终于被放开后,她把谢嬷嬷叫进来,让她备水,天热,她出了不少汗,想沐浴,她顺带让谢嬷嬷把避子汤端过来。
胤禛听到乌锦还要喝避子汤,他眉头轻皱,最后还是什么都别说。
乌锦还是不大想要孩子,且不说古代这医疗条件生孩子太过凶险,她始终觉得她跟四阿哥只是表面和睦,两人并未真正交心,孩子是无辜的,她不想让孩子夹在其中,还有就是她如今依旧是外室,她此时有孩子,孩子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快天黑时,胤禛才离开。
翌日一早,胤禛想着昨天乌锦说的话,他过去找太子,跟太子说他们一人筹一万两,他实在无能,筹不到两万两,请太子帮忙,好在太子同意了。
于是他只需要筹一万两,他照乌锦说的做,让朝中那些大臣捐钱,谁捐多少,他私下故意散发出去,捐的多的,他让人说他是好官,渐渐的,不到五天,他就筹到一万两。
而太子那边据说是向一些皇商直接要钱,也很快筹到一万两,他觉得太子的做法更快更好,那些皇商本就富裕,跟他们要钱赈灾属于是劫富济贫,不过太子这么快要到一万两,那也是因为那是太子,换成他,未必有那么快,他只是贝勒而已。
也怪不得太子不紧不慢的,估计早就想好对策了,不管怎么样,这差事算是办好,他们筹到的两万两加上皇阿玛从国库里拨出的两万两,一共四万两用去赈灾。
前往赈灾的差事落到佟国维等人身上。
……
乌锦这边为彩玉大婚忙活了好几天,在八月二日,彩玉跟李兴亮正式成亲,彩玉嫁去李家后,家里又少一个人,她额娘说家里冷清许多。
彩玉三日后回门,趁着李兴亮跟她阿玛说话,乌锦把彩玉拉到房中问她李家人待她好不好,彩玉点点头,她才放下心,她又忍不住叮嘱彩玉,唠叨起来。
彩玉噗嗤一笑,说道:“小姐,你放心吧,我又不是傻子,肯定不让别人欺负我,有小姐给我撑腰呢,谁敢欺负我,我就跟小姐告状。”
乌锦点了点彩玉的额头,柔声道:“我就怕我为你挑错人,你过得好,我才能安心。”
“小姐,你这么说,我又要哭了,我好不容易忍住的。”
乌锦连忙说道:“好啦好啦,不说这些,回门的日子可不能哭,我们出去看看额娘做什么好吃的。”
彩玉这才点点头,收回眼泪。
新婚夫妻两快天黑时才回府。
乌锦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下。
日子很快来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四阿哥让人给她送月饼,他在中秋节应该出不了宫,听说宫中举行中秋宫宴,她回家一趟,把四阿哥送的月饼带回家,想跟家人一起过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