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爷的外室不好当(清穿)(266)

作者: 公北 阅读记录

这事不能让四阿哥知道,不能让四阿哥知道乌锦还活着,就怕纸包不住火,多兰显然已经见到活着的乌锦,那就意味着也有别人见到乌锦。

原先十四阿哥他们远在镇北关还好,只是眼下已经回到京城,要想别人见不到乌锦,就得让乌锦不得出府,甚至不得走出院子。

还有弘春,他年纪这么小,小脸已经很像乌锦,四阿哥见多了,迟早会起疑。

最主要是十四阿哥,他是疯了,明知乌锦是四阿哥的人,还敢把人留在身边,据为己有,还有乌锦,她到底在想什么,为何不从十四阿哥身边逃开。

乌喇那拉氏知道这事事关重大,尤其是多兰已经起疑,多兰是简亲王的妹妹,简亲王又跟四阿哥走得很近,估计隐瞒不了多久。

四阿哥一定不能知道,乌喇那拉氏心里做了决定,看乌锦七年过去并不见老态,可见十四阿哥对她不错,要想让十四阿哥对乌锦做什么,恐怕不成行,十四阿哥做出这样荒唐疯狂的事,不顾兄弟情谊,唯有一个情字说得通,他喜欢乌锦,正如四阿哥喜欢乌锦一样。

十四阿哥那边行不通,还能从谁那里下手,乌喇那拉氏回府后又想了一

夜,最后想到德妃娘娘。

她给娘娘递帖子,没几日,她就被召进宫。

乌喇那拉氏示意其他人都出去,她单独跟德妃娘娘说话,将事情来龙去脉告知娘娘,她本以为娘娘会很震惊,但没想到娘娘神色没那么惊讶,一问才知道娘娘七日前见过乌锦,已经知晓此事。

娘娘显然也为此事忧心,她们都一致决定这事要瞒着四阿哥,而且要尽快处理掉乌锦,人既然已经死了,没必要死而复生。

只是乌锦此时被十四阿哥保护得很好,看那日乌锦在那个独院里,有好几个奴才围着,想必外人接触不到乌锦。

娘娘让她别管这事,乌喇那拉氏知道娘娘更不想兄弟两反目成仇,她就将此事交给娘娘处理,她回去等消息。

……

乌锦这边的日子过得还是很平静,除了她不能出府,跟府里的其他人也不能过多接触,待在院子里的日子很多。

有时候弘春想跟她一起出去,都被胤禵拒绝,乌锦很依赖胤禵,她以为是京城的规矩,于是很听话地待在府里,哪也不去。

弘春他认识不少同龄人,加上上面有一些堂哥,他们会带着他出去玩,渐渐的,他也不执着额娘陪他玩了。

胤禵自从知道自家额娘知道他跟乌锦的事后,几乎是对出现在乌锦身边的人严防死守,压根不会让外人接触乌锦,连乌锦的膳食都是单独做,跟其他人区分开来。

皇阿玛要巡幸京畿,要四哥、九哥、十哥还有他随行,大概要去一个月,因为此行四哥也要随行,他不能带乌锦一起去,只是去一个月,时间太久,他不放心乌锦待在府里。

于是他又将乌锦送去延信庄园那边,而弘春跟他一起出巡,他让人把守庄园,这才放心离开京城。

德妃原本以为十四离京,她可以对乌锦下手,只是据十四府里的奴才汇报,乌锦也跟着十四出巡,她心想十四胆子太大了,明知胤禛也跟着皇上出巡,他也敢把人带去。

反正德妃没找到下手的机会,人都找不到,只能暂且歇了心思。

一个月过去,皇上等人回京。

胤禛回到王府,把贺进豪叫进书房。

“你让人盯着胤禵,把人盯紧,胤禵府里的一举一动都给我盯紧,包括他府里的那些女人,还有弘春,也盯紧弘春的行踪。”

贺公公也不敢多问,只能领命。

苏培盛也一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怎么四阿哥一回来就让人去盯十四阿哥,出巡的这一个月,十四阿哥并没有任何异样呀。

胤禛坐在书房里,整个人沉抑。

有人进来说年格格求见,苏培盛看向四阿哥,年氏自从进府后就很得宠,也有三年多了,加上她是年羹尧的妹妹,一般年氏求见,四阿哥都会见她。

只是这会四阿哥沉默不语,苏培盛只好跟通传的奴才说让他回拒年格格,就说主子爷有事要忙,不便见人。

过了一会,四阿哥开口道:“苏培盛,你让人去找七年前跟着十四驻守边关所有佐领的名单,把名单交给我。”

“主子爷,可是有什么不对?”苏培盛没记错的话,当初跟着十四阿哥驻守边关的人大多是皇上分给十四阿哥的佐领,这名单好找,只是那些人都是十四阿哥的人,未必能被四阿哥所用。

苏培盛以为四阿哥是想策反那些人,话语刚落,他就被四阿哥冷冷看了一眼,吓得他赶紧说他这就去找。

苏培盛离开书房后,胤禛依旧坐在书房的雕花木椅上。

出巡前,雅尔江阿告诉他,乌锦可能还活着,说是多兰曾见过乌锦,是在十四府里见到的,说乌锦已经成为十四的侍妾,为十四生下弘春。

雅尔江阿说他也不知真假,只是多兰言之凿凿,不似骗他,他才将此事告知他,事实如何,待他查证。

出巡这一个月,胤禛时不时盯着弘春看,越发觉得弘春长得很像乌锦,应该说他长得很像曦宁,而曦宁是乌锦的翻版,弘春的眼睛尤其像。

当初没找到乌锦的尸体,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说不定乌锦真的还活着。

多兰的话不可尽信,但这种大事,她不敢妄言,最重要的是弘春这孩子实在太像乌锦了,他不得不生疑。

他听说弘春的生母容貌出色,这一点又跟乌锦相反,乌锦脸上有一块疤,但他又想到这会不会是胤禵故意放出来的假消息,只要说弘春的生母容貌出色,他们就不会联想到乌锦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