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良残,被流放,我带空间来救场(439)
军中有调戏女子者,立马枪毙。
正是一桩桩严苛法纪,得到了人民最喜欢的队伍。
到之后的全村百姓宁愿牺牲不暴露战士身份。
军民一家,共同驱逐倭寇。
才迎来了最终的和平与胜利。
发展成强盛富饶的国家。
军队的安稳和强大,从不是靠那些肤浅的东西来打造和维持的。
霍长安越听越上瘾,目光灼灼,缠着桑宁又讲了很多。
到最后桑宁还吼了一遍国歌,雄赳赳气昂昂跨了一遍鸭绿江。
妈呀,累死了。
吃了些饭食就撑不住了,又懒洋洋的要睡觉。
霍长安给她掖好被子,还意犹未尽,但也舍不得她再讲了。
总归,以后多的是机会讲。
“宁儿,那……丫鬟?”
“你要找就找,我现在也确实需要。”
总不能一直劳烦他这个大忙人,而且,她是要记得自己,却也没必要搞特立独行,丫鬟配就配了。
霍长安这才放心了。
*
西华城郡守与佛寺一直有勾结,不然也不会任由他作恶多年。
佛寺一出事,郡守听到信儿就带着一家子逃了,不过马上被盯着他的邵青抓了回来。
郡守当场被斩首,霍长安听了桑宁的话,对其家人没有赶尽杀绝,根据罪情该坐牢的坐牢,该放的放。
郡守府空了,桑宁和霍静雅就搬了进去养伤。
奇怪的是守城将袁穆,一点动静都没有。
炎猛亲自盯着他,没发现什么异常。
难不成他还真弃暗投明?
反正不能掉以轻心,炎猛继续派人盯着。
接下来,就是处理佛寺的事。
明水寺,包括西华城另外的几个佛寺,名声彻底完了,当时明水寺差点被百姓烧毁,是士兵阻止了才没烧成。
那么好的房子,烧了多可惜。
愤怒的百姓只能把山谷里那些罪恶的房子给烧了。
还恨屋及乌,把其他佛寺也砸了。
既然西华城的百姓彻底不信佛了,那佛寺也就不需要留,僧侣被要求全部还俗,收回土地。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佛寺名下的良田,竟然占了西华城的五分之一!整整五百亩地!
这其中,朝廷分的只有一百亩,剩下的四百亩,全是侵吞别人的。
吞了这么多土地,为迷惑百姓,每年把最糙的粮食熬成稀粥分几天,竟然就让百姓感恩戴德,真是,愚昧。
既然愚昧,就从明智开始。
空了的明水寺就改成了私塾。
霍长安请了三个教书先生,公费教孩童读书,态度端正,成绩好的还会发纸墨笔砚。
第一堂课教的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信也,敬鬼神而远之。
安排完了佛寺,就是那五百亩土地的分属问题。
这些地,要全部分到百姓手里。
要说了解,还得是当地官员了解百姓的情况,可有郡守在前,当地县令又怎么是个好的。
但现在无人可用,霍长安也不能全撸掉,他犯了愁。
这地,该怎么分呢?
“当年,我要是听宋县丞的话就好了。”一个百姓愁眉苦脸的和同伴走在街上。
“就是没接回那个孽障,家里的名声也毁了。要是当年听宋县丞的话,没送她去选什么破神侍,今日也不会被人戳脊梁骨。
丢人啊!”
“是啊!宋县丞才是真正为咱们着想的好官,可惜……哎!”
可惜什么,那人没说,但想来结果不好。
霍长安招手让人去查。
很快他们回来禀告打听到的事。
“宋兆伦是本地人,乾元一四年进士,据百姓讲,西华城县令本该是他坐,但是现在的县令给郡守递了银子,所以宋兆伦做了县丞。”
“五年前,明水寺第一次举行神女大选,他曾极力反对,但人微言轻,无人理会。
之后他挨家挨户奉劝百姓,也有人相信他,听劝。
但是过了几日,他就出了意外。
说是夜里喝酒失足落进了河里,差点淹死,幸好被一个夜里蹲大鱼的渔夫捞了起来。
可因为在河里碰伤了头,人傻了!自然也做不了县丞了。
他家就一个五十岁的老娘,母子俩相依为命。
百姓说,傻的透透的,有时候被他娘一打,就跑走几天不见人影。
这么些年,西水城的人都快把他忘干净了。
这明水寺一倒,倒是又想起人家来了。”
第一卷:默认
第379章 大长腿走路带风
这样听着,宋兆伦确实没有与恶人同流合污,那意外恐怕也是遭人所害。
这样正义的官员,不该沦落到如此下场。
霍长安打听了宋兆伦居住的村落,让人买了些吃的,就过去了。
他住的村子,位于山脚,只有四五十户,很是贫穷,以所靠的山命名,叫翠屏村。
村里有田地的不多,基本就是靠山吃饭。
霍长安穿了一身便服,骑着马到了村口,之后下马步行进村。
村里碰到人,他就打听宋家的位置,顺便聊几句。
村民对他很警惕,不怎么谈论宋兆伦,都说一个傻子而已,都混到吃猪食了,还来找他干什么。
直到碰到一个走路都费劲的老妪。
霍长安说自己是来请宋兆伦回县衙做事的。
“做不了喽!”
从老婆婆嘴里,他又知道很多事。
宋兆伦当年能考上进士可不容易,从小家穷,他是跟着一个老秀才学的学问,一连十几年,给老秀才家砍柴挑水。
后面他考中了秀才,有员外爷看中他,让他做上门女婿,他不干,宁愿在镇上酒楼做账房,给人写书信,抄书赚钱继续买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