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少闲时(10)+番外

作者: 寒兮帝 阅读记录

待秦梨一路走到了坡地较高之处,回望山脚下的村庄,发觉天空中的朝阳还并未升起,白雾在山间青丛之间弥漫。

许多靠近边缘的茅屋围,栏皆被浓雾所淹没,令山下村庄许多角落都显得若隐若现,那清晨的水雾,仿佛要将这村庄吞没一般。

此情此景,却是有几分玄妙色彩的,若是哪一位饱读诗书者路过此地,或许会为其惊叹一番,然后作诗一首。

不过可惜的是秦梨虽先前并未见过几次,却也只觉得寻常。

九年义务教育告诉了她,这山间晨雾乃是因为昼夜温差,空气当中的水汽饱和到了一定程度,随后便会产生这般的水雾。

再加之山林之间,草木丰茂灵水充沛更容易留住湿气,才令水气饱和度加深,待到清晨阳光一晒,这雾便会极快的消散了。

这就是没有什么文学天赋,又读书太多的某一种坏处了。

一个人如果活得太清醒,知道的太通透,生活便会显得少了几分诗情画意的浪漫色彩。

水汽滋润着肌肤,也令其显得柔软脆弱了许多。

秦梨一路前行的时候,就被某些不知名的锋利草叶划破了小腿的肌肤,明明昨日上山时还没有这等事情的。

好在这些伤口并不深,有的甚至只是浅浅的一道白痕。

只是待到水雾散去,这些伤口被那太阳一晒,干风一吹,大抵就又会泛起痒来,这可就要令她令人难受了。

二人迅速的疾步前行着,未至多久便是来到了家中的田地,再顺着薄雾来到了溪流旁。

秦小弟的记性还是好的,一路顺着竹标将溪流里头浸着的长篓逐个取出,然也未曾将其打开。

五个长篓取出之后,便是绑在了一根麻绳之上,然后又再次将其竖放着防止里头的东西跑出,再次浸没入了小溪中边缘较浅之处。

秦梨絮絮叨叨兴奋至极的同秦小弟说着螃蟹的吃法,而秦小弟却十分认真的对着阿姐说道:“阿姐,你这几日花销的柴木过于多了一些。

咱们等会得在山上捡上两捆,然后再回去,否则家里头的柴火很快就不够用了。”

秦梨愣了会,而后十分乖巧的看着秦小弟,认真的点了点头:“那好吧。”

家中的柴木来源,多是从山上捡的,然却并不算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是在山上拾得干枯的柴木,这还算得上是好的。

可村庄之中的人来到山上,大多都会将干枯的柴木扫上一遍,如此如此这般,这山中干枯的柴木便算不上多了。

于是便要在这山中伐木,或是取出那些并不算干燥的活木将之折断,之后再带回家中,这种活木自然是难以被灶火燃起的。

所以这些活木还要带回家中等上许久,待其慢慢的风干到一定程度,才能当做柴火使用。

好在,秦家的田地距离村庄虽说有些远了,但这路上却因着常有人上山砍柴做活踏得平整,不算坎坷难攀。

第14章 溪涧有钳虫

这一片山林间剩下的柴木还有许多,姐弟二人搜寻起来并不算太难,只是还要担心这山中是否有什么蛇虫鼠蚁。

所以搜寻柴木之时,秦小弟取了一根长棍于林间摸索,而后担忧阿姐又见了长虫,会受到惊吓,于是令阿姐在林子外围看着就行。

是的,这几日自阿姐发烧从床上清醒之后,除去总是在家中不停的整理着东西,清扫灰尘,将瓶瓶罐罐洗净晾干。

被褥一类的总是搬到院子当中暴晒,她还开始用柴木烧起了水,原本家中乃是靠着菜地里那一口井水过活的。

将那一口井水当中的水捞起后,便直接倒入家中的瓦罐之中,渴了便去瓦罐当中盛一勺饮用,然而醒来后阿姐却对其极为震惊。

将这瓦罐当中的水尽数倒掉不说,新打上来的井水还得用柴火烧至滚烫,才会重新倒入瓦罐之中。

并严厉禁止秦小弟直接饮用河边溪水,菜地井中的清水,无论什么水都必须得用柴木烧过,待水滚烫之后才可以饮用。

且是再三嘱咐,一再叮咛,秦小弟对此十分不能理解,这是一件耗费柴木极大的事情。

然而阿姐毕竟是阿姐,大概也还是有她的深意的,于是秦小弟还是选择听从了秦梨的话语,同意了家中的水必须要烧开之后才能饮用一事。

毕竟阿姐总归是不会害他的,这几日阿姐虽说似乎总是在做些许无用功,然而家中干净之后,相处起来也总觉得通透。

被褥晾晒之后,晚上睡觉时,也觉得暖和了许多,所以便随她去罢。

况且,似他这般寡言少语,也说不过阿姐,只是希望秦母归来之时看待此事,不要过于恼火才好。

清晨,初阳东升,消去了山间的水雾,还了人间一片清明。

两个不过七八岁的孩子,在这山上转悠拾取着柴木,又能拾上多少呢?自然是没有多少的,不过是两小捆的柴木罢了。

大多都是一些干枯的木枝,然后用麻绳捆成好大一束,横着背到背上。

只是一捆柴木虽看起来不多,可背到背上时那足下一沉的分量,才让秦梨发觉这一捆柴木的恐怖,哪怕看起来并不算多,也已经是十分沉重的了。

而秦小弟同样弯下了身子,将差不多大小的柴木背上后,便用一根细长的竹竿,挑起了小溪旁用麻绳捆着的长篓。

栓着长篓的麻绳在竹竿上头绕了几圈后,秦小弟便是将其一同带下山了。

山路崎岖,野草疯长,并不算好走,二人来时身上只带了些许的麻绳,自然是一路上脚步轻快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