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103)+番外
但即使是这样,养猪的负担对于村长家也还是很重。
这个时代粮食算是一种较为底层价格便宜的硬通物资了,在粮食之上,不论是盐还是肉食,价格都要翻番许多,让人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
就像秦梨家中那几亩地,一亩地大概就值三千钱,家里要是将地卖了,也就是两万八接近三万钱。
可一家三口都是依靠那几亩地为生的,那是秦父家中作为村中的篾匠祖辈所积累下来的财产,即使是手工艺者,家里头要是没有什么地,那也是不成的。
秦小弟的解释,让秦梨顿时又将养猪的心思压了又压,家里头现在还是没有到达可以养猪的地步啊。
她甚至可以把买牛放在养猪的前面,因为牛可以牵着去各个地方吃草,脾气也温顺。
猪还得修建猪圈,且猪的脾气暴躁不可以放养,她家里还缺少劳动力完成养猪的过程。
可能到了明年,再攒下一笔钱,钻研其它的生财之道,才能去完成她的目标。
而想要买牛,那就更加遥不可及了,一头小的牛犊都要三四千钱才能买上一头。
她如果想买上一头大牛为秦母减轻压力,耕种家里头的田地,那怎么说也得要七八千钱才能买到一头成年的大牛。
这一头牛的价钱,都相当于家里头两三亩地的价格了。
她要是嫌家里头的房子小了,甚至还能用这笔钱在家旁边再盖两处一样大的房子。
想到这,秦梨又是一声叹息,她穿越过来都大半年了,所谓的富裕也就仅仅只是让一家三口吃饱了而已,再多的可就没有了。
在她以为家里已经很穷的时候,现实告诉了她,其实她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穷。
想要好好的活下去,真的好难啊。
而就在秦梨不知道的地方,已有人驾驶着一匹又一匹价值数万钱的好马,不计成本的向着长安城赶去。
一但一匹好马倒在地上,便立即换上一匹新的,总之就是马不停蹄,信使连一刻也不敢耽搁,带着怀中的密报,满是紧张的向着长安城赶去。
马蹄声响彻在官道上,他却还能清晰的感受到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驾驭一匹马儿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此时的他已经开始喘着粗气,大腿已经被磨出了血迹,染湿了身下的马鬃,可他却不敢停下来,只因这一份密保实在是太重要了。
前些日子他还是秦家村的猎户,结果去了没几天就得了这等惊天大事叫他不得不立即启程赶往长安。
这份密保并没有同上次的雅梨一样,其实是率先到了刘彻手中,而是第一时间到了大汉丞相薛泽的手中。
看着这份密报,薛泽的脸上一阵狰狞。
世间珍宝何其多,怎偏偏叫我可见而不可得矣!
可惜这等大事不容他纠结,他痛饮一杯热汤之后脸色迅速恢复了冷静的模样。
他如今称相已可留名青史,曲辕犁这等功绩是锦上添花,他已不能再进一步。
但他称相时即便无功也不能有过,薛泽深知,此密保一出,他若是不第一时间呈出,以当今殿下的性格,他必大难临头是也。
人,只有分得清什么东西能动,什么东西是万万碰不得的,才能随水踏浪,不沉淤底。
刘彻是在深夜之时被人吵醒的。
很显然,同几位美人一阵欢好过后,刚刚陷入沉眠的他对于此时的急报生不出多少好感。
在他被人吵醒的时候,一件雕琢精致的玉枕便已被狠狠地砸到了地上。
他发誓,如果急报上面是是什么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便立刻将这半夜三更叨扰他同周公会梦的人就地斩杀。
如果是什么地方又出了个大王造反,那就移平那座山,将山上所有人全部五马分尸!
第106章 地枯而战之
而在薛泽恭恭敬敬的呈上密报,刘彻将羊皮卷打开的那一刻,一行字便映入了他的眼帘。
阳城秦家村农家弟子秦竹,于村中宣扬地力说,沤肥之法。
此法乃是将杂草秽物同秸秆堆砌成山,而后以制成肥,使用此法者,无论任何田地可增粮一成以上。
看着这密保上头详细记载的信息,原本因着从梦中惊醒怒气蓬勃的刘彻一瞬间思绪就冷静了下来,然后心跳难以自制的跃动。
他终于知晓这短短一卷羊皮上,究竟记载了何等重要的事情。
那农家子弟竟献出了这等妙法,沤肥之法最少可令土地粮食增产一成,且可在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内,令干涸的土地恢复地力,令土地可重新开始耕种。
在这个时代的人,也是知晓土地的区分的,在关中的那些丰硕之地,一亩上等土地的粮食产量同那些中等劣质的土地根本不能相比。
那些上等的田地甚至能价值一万钱一亩,而那些最多的中等土地,一亩也就值上三四千钱。
而那些贫瘠至极,难以生出多少粮食的土地,处在荒漠且干涸的地方,那样的地方一亩地也就三百钱或两百钱,甚至一百钱都有。
那些土地是卖不上价钱的,因为那些土地甚至连人都养活不了,若是按照这地力说上头的记载,可以用沤肥之法改良土地,令土地恢复地力。
那就表示关中地区许多因为过度耕种而后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的地方,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升肥力,甚至再一次达到耕种的标准。
而那所谓的增产看似不多,一亩地增产一成也就不过几斤几两罢了,可若是将此法推至举国上下,叫所有人也知晓沤肥之法。
让全国的产粮皆是增加一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