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少闲时(147)+番外

作者: 寒兮帝 阅读记录

然后看着手上消耗不多的羊皮,打算让茅唤家中再送来一些来。

这些羊皮送到薛家之后,会有木匠将其雕刻到木案上面。

羊皮价格昂贵,制作工序繁多,可存储时间却又不长久。

要不是因着秦梨口中的这些工程着实是价值巨大,薛良也不会这般浪费。

而就在秦家村不远处,已经坐在竹筏上头许久的李二力不禁挪了挪屁股,挠了挠被水浸湿的后背。

然后竹筏顿时一阵起伏,在渔夫骂骂咧咧的声音中停止了动作,尴尬的笑了笑,乖巧的将手放在了身前。

而渔夫则胆战心惊的看着已经浸染在河水之中的布鞋,看着竹筏上头那一群魁梧体重,只觉得眼前一黑。

他就不应该为了那几桶猪血,接了这一单子!

看着那一帮大汉坐在用麻绳连接的竹筏上,后头的河面上还吊着一大排的野猪。

一名老者和几名大汉分开坐在竹筏上头,大汉手里头都提着根长长的竹竿,只要一有鼍龙靠近竹筏上的野猪,便一竿子打上去。

黑黝黝的鼍龙一挨打,顿时就眨着大大的黑眼珠子沉入水中。

过一会儿又因为血腥味,小心翼翼的凑过来。

看着这一堆小鼍,李老爷子咧开参差不齐的牙笑了笑,掏出刀子就割了点猪尾巴扔水里。

一堆鼍龙顿时开始抢食了起来,等到终于被其中一只吞咽下肚后,又继续跟在竹筏周遭。

那几只靠近了渔夫的就没那么好运了,只能得到狠狠一杆子。

第151章 解众生饥苦

周种和张季两名农家弟子已经来到秦家村有些日子了。

暂住在薛良隔壁屋子中的二人体现了农家弟子朴实生活,相比于薛良屋中繁琐的装饰,屋内连烛灯都少有,显得颇为朴素昏暗。

身形佝偻的老人看着手中的竹简,读着上头的地力说,苍老的眼眸中迷茫又失落。

秦家村那两个稚子,他已经看过了,视众生相等,不因其身份地位,财富多少而改变,教导它人农耕,研究着利农的方法。

就如同数百年前最初的农家一般。

它们视神农为祖师,劝耕桑,以足衣食。

叫人仿佛见着了春秋时,那楚国先贤许行的身影。

感慨众生坎坷,于是一朝入世,奔走人间,于大地耕耘,籍苍生饥苦。

它们确实是农家弟子,却与如今截然不同的农家弟子。

当周种第一次在薛良屋中,见着他手中那更为简洁他却不认得的文字时。

薛良指着那些字,笑着说这是农家之字,然后感慨道:那姐弟二人的师长都不晓得避世几何岁月,如今所写之字非秦非汉,着实叫人困扰。

那个时候,薛良并未看到老人眼中的惊骇。

周种带走了两卷地力说回到屋中反复研读,越读越是心惊。

正如司农寺的众人所预料的一般,地力说非一人钻研可完成,姐弟二人背后是众多传承许久的农家先贤。

苍老的手抚在那判然不同的文字上,周种能想象得到。

最初的农家,出自茫茫众生之中最普通的寻常农人,它们日日劳碌却仍旧不得果腹。

于是在先秦百家出现时,农人之中终于走出了一群人,以农为本,于是开学立说。

可后来战乱不休,又有先秦凶猛,农家之中的一部分农人逃入深山之中,往后数百年于其中生活,自给自足。

可偏偏是它们没有忘记许行奔走大地的身影,铭记那些教诲。

于是在深山之中仍旧坚守道义,挣扎于世,自创文字,开垦山田,寻农家之道,觅众生不受饥苦之法。

相比于它们,如今的农家又在做什么呢?

坚守在荒野之中的火种仍旧在点亮人间,它们这群融入世间的农家弟子却已经摇摆了信念,屈服于规则之中。

君王不喜欢农家的教义,那它们就去更改。

儒法道几家势大,农家式微,它们就服软。

即使身为国本,却受条条框框束缚。

如今的农家弟子享受着无人迫害的地位,却又何尝不是被遗忘于角落中不受重视。

那些山中的农家先贤,究竟是不欲出人世,还是因着人间已换,叫那些还坚守着数百年前道义的人都已经无所适从了呢?

山中贤人们如今看见的农家,身上可否还承着最初的信念前行呢?

明明已坚守数百年,如今入世却不见归处,因着本欲奔走人间的农家,如今已经为了高官厚禄囚于规则之中。

如今司农寺犹在,其中农家却不常有。

简朴的茅屋中,有月色余辉映入室,点亮室中沉暗。

佝偻的老者挺起了脊梁,虔诚坚定的朝着玉简跪倒在地:“农家弟子周种,不曾忘先贤教诲,愿以身作则,奔走大地,救济人间,解众生饥苦。”

第152章 竹舟已上岸

等到一大波互相连接的竹筏来到秦家村附近的水岸时,原本惊恐不已的船夫终于不再颤抖。

等到大家伙把船都拖上岸,把意图上岸的鼍龙狠狠几棍子打下水,那船夫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这一趟可把他累坏了,为了那好几桶的猪血,还有几个猪头,他可是带着一群认识的船夫,还有儿子侄子们全部上阵了。

那可是十几条竹筏,每头野猪重也就算了,船上的人体重也和野猪不相上下。

他一路过来那竹筏都是半沉在水里的,人稍微动动他就感觉心惊胆战,怕一不小心就翻了船。

加之那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一大堆的鼍龙伺机而动,这样的场面他行船那么多年,那可真是头一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