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167)+番外
而那时他的儿子就是下一任县长,他还能得到更多的财务。
随着马车的靠近,树林之中那些对对方熟悉或陌生的身影都缓缓起了身,举起了手中的武器。
他们之中有木匠,有石匠,有樵夫,他们不像传闻之中的墨家弟子那样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
也并没有传说中的墨家弟子那样崇高至极,可在此刻,他们皆是举起了手中的兵器。
或是一根长矛,或是一把斧头,更有甚者仅是一把锄头罢。
他们没有传闻中的墨家弟子那样高尚,他们也会成家立业,也会生出子嗣,也会在凡尘之中生活。
可在此刻,他们都选择将自己的所有留给了家中妻儿,而后身上带着衣物和武器连同这一条籍籍无名的性命离开了家门。
即将来到树林的那一辆马车周边,围着近百人,凭他们这十多人想要将那县长击杀,可能性小之甚小。
可此刻,所有人都未曾后退。
那些风雪洗礼的不同面容之中,眼眸皆是一样的坚毅。
风萧萧兮霜雪寒,壮士去兮,不欲还。
第170章 纵贫身有骨
冬日是一个让所有大汉人民皆是觉得十分无聊的季节。
只是在秦家村,这个冬天似乎比往年要安稳得多,那大概是因为那封爵的篾匠一家在村里建的砖房。
不得不说,这是全村最好的一座房子了,用烧好的砖堆砌而成,整齐而美观,错开却又整齐排序的砖墙让这座房子看起来规整而具有美感。
更重要的是,这座房子一整个冬天都是暖烘烘的,连积雪都只有新落下的。
一旦下大雪,那个小小的秦家女就会一脸担忧的让人再多烧点炕,然后嚷嚷着感冒了怎么办又没有感冒药。
黄三爷对此十分不满,但他也是个偶尔直接在砖房外头裹着衣服贴着墙过冬的人,于是他也就不发一言。
这突如其来的高温会导致砖池的韭菜有些难以消瘦,于是周种就让一众奴隶在附近摆放了许多水缸放着降温,也方便用水。
但是秦梨很谨慎,表示水源三天用不完就倒了,然后在砖房外面打的水井重新挑水填充。
即使是冬天,秦梨也没看见水井里头的水结冰,似乎是一直流动着的活水模样。
秦梨是在某天发觉砖房外头有很多村民聚集的。
冬日,是个要让人做出很多准备的季节,要储备粮食,要储备大量柴火以防止冻死,但是即使很冷也不能一整天都开火。
因为柴火用完了冬天没过去,人会被冻死的。
而冬天,即使再心善的人家,也不会蠢到柴火外借,而这个季节看人眼睁睁冻死,也不会受到指责。
因为冬天储存柴火本就是应做之事,因为柴火不够死去就表示这一家人好吃懒做,死了也就死了。
除非是几十年难遇的大雪,那时一村就会聚集在一起过冬。
而从不熄火的砖房外头甚至还会有零星的的野菜,这等存在甚至让几个村妇因此大打出手,争夺一棵野菜的归属。
秦梨就是那时候发现的,当大家发现靠着从不熄火的砖房比家中还要暖和时,停雪之时大家就会聚到附近。
于是秦梨就会犹豫要不要让村民进去取暖,毕竟在外头这样靠着砖墙甚至还帮忙看着火炕的火甚至过夜,似乎很不人道。
但是秦家村的人比想象中的理智,没人敢踏入砖房之中,大家知道虽然砖房可以装下许多人,可一旦有村民进去,就会有十个百个想进去。
那时候就相当于反客为主侵占房屋了。
于是大家都十分克制,连村长也只是在砖房外头躺着同人闲聊,有时会借着炕火烤些东西吃。
只有孩子是例外的。
例如洗干净的秦二丫此刻就在砖房之中叽叽喳喳的和秦梨说着村子里的闲杂琐事,然后和奴隶们一起编织草靴。
砖房内每个人都要保持身躯洁净,所居整齐干净,包括要进入砖房的孩子们。
多人居所加上种植区,她并不希望有外来的虫害病菌打破这个环境。
而即使是这些孩子,也会在即将到饭点的时候悄然离去,不会接一口吃食。
秦梨不理解,而秦竹却知晓其中的原因。
秦家村的人皆是族人,大家可以厚着脸皮聚在一起取暖,借火。
可若是接了吃食,那就算是秦梨家的仆从了。
大家纵使拮据,却皆是良民,看见砖房里的奴隶虽吃喝不愁,却是因为主人家的心善,而众人却是自有一番骨气在。
第171章 妖言惑众者
枝头霜寒,枯木树下,稚子手执竹棍跟着一旁健硕的少年挥剑。
秦小弟是在半个月之前开始习剑的,虽然此时的他还没有一把真正的剑。
周种在见到自家子弟早起晨跑诵读竹简的模样,顿时就被其不惧风寒的勤奋的精神感染,于是便唤闲来无事的张季去教导秦竹剑法。
在汉朝,几乎每一位士人都习过武艺,区别只是或多或少罢。
而秦梨一开始听闻秦竹说出此事时,只开口道:“习武吗?强身健体,倒是一件不错的事。”
而听闻此话的张季却不禁低笑出声,习武之道本就是杀戮之道,习武本意即为杀人,这强身健体的说法他倒是第一次听说。
要知晓许多武技是要伤害自身才能习成的,想来姐弟二人的师长隐居山林已久,在安稳至极的环境之下才生出这番说辞罢。
于是便隐晦的告知秦梨如今世道已变,道路不平,不可再抱着那些山中的安稳想法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