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188)+番外
可事实上,她却是在让这个真正的天才站在她的身前,让人可以看不穿二人的底细。
就这样,即使不通世俗,可她拿出来的那些知识也足够举世瞩目让人忌惮,看不穿她身上的重重迷雾。
一滴冷汗从脸颊划过,看着对面难以理解,需要周种一遍遍去解释才能理解一点其中道理的张季。
秦梨终于意识到,这些日子里,她因着一直以前世的知识碾压旁人,自己的心态已经生出了极大的变化。
她,又一次傲慢了。
在解释许久仍旧是无法让弟子理解自己脑海之中的知识之后,周种提起了棍子,唤张季去到屋中,他要认真教导一番。
张季看着面前气势汹汹的夫子,下意识的摸了摸臀部,想到了曾经年幼的自己是如何被夫子手把手教导的。
而秦竹却注意到了一旁显然有些心不在焉,甚至脸色还有些苍白的秦梨。
他上前牵住了秦梨的手,有些担忧的开口问道:“阿姐,你怎么了。”
秦梨转过头,有些迷茫的看着秦竹,而后脸色泛白的开口道:“阿弟,咱们不能让人发现,其实你我背后是并无师长教导的。”
看着面前满是忧虑的秦梨,秦竹的眼中一片幽深:“阿姐,不会有人发现的。”
阿姐其实是个十分好懂的人,即使她不说,旁人也能从她的神情中感觉到她的情绪。
他也是,相处久了,他甚至可以一眼就猜出阿姐心里在想什么。
所以他都知道,他知晓如今能成就这一切的原因是何。
他也清楚其实所有人都在猜测它们背后的师长究竟身在何处,猜测那所谓的师门人数几何,何种模样。
所以他开始双手习字,开始在屋中留下一些同他所书截然不同的字样,在薛良教导他新的知识时无意识的留下一句。
可我以前学的并非如此。
在旁人意图询问查出些许蛛丝马迹时,却又故作迟疑的拙劣隐瞒,或者将话题转移到别处。
他是那个亲眼目睹那具躯体从冰凉到睁开双眸恢复清醒的人。
他,心知肚明。
所以阿姐的担忧他都清楚,却觉得那些事情无需忧虑。
因为,他会一直保护阿姐。
“阿弟,往后你学的隶书开始教给阿姐罢,但是要偷偷的,莫要被人发现了。”
“好。”
第191章 临春故配之
在意识到自己实际上还是那个笨小孩之后,秦梨以一种点醒自己的形式。
将以往将知识点强行诵读背下来再理解的法子交予了张季,又努力将脑海之中的杂交以其它的方式详细讲解之后。
出了屋子的秦梨便一脸疲倦的坐在了田埂上,张季让她想起曾经的自己,但是当她成为教导别人的人时。
才理解那个以一餐丰盛的午饭为代价,给她和同桌反复讲解知识点的后桌究竟何其伟大。
那个男生为了一顿午饭,反反复复给她和同桌讲了一周的题还不生气,他真的是尽力了。
不过,一个人如果学习起来很是吃力,是个笨小孩。
却也不代表它在别的方面没有长处,就例如秦梨。
虽然她难以在学习方面卷过别的同学,但是因为老是注意一些小事情,或者沉浸于电视小说之中,却也让她有了更宽广的知识面。
然后她就会因为那些有些自相矛盾的知识追根究底,从而知晓更多事情。
温暖适宜的气候,湿润的土壤,很容易就能让种子破土发芽,于是秦梨便得以看见砖房外一片绿油油的菜苗。
这些菜苗太小,分不清是蔬菜还是野草种子,让她滋生一种名为焦虑的情绪。
上学后学到的知识越多。她就感觉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更庞大。
她还记得高中时的生物老师是个十分有意思的男人,他总是喜欢举一些假设的例子同学生讨论。
虽然秦梨总是难以理解知识点,却会记得这个有趣的环节。
在老师提出那些例子时,大家就会开启十分有趣的讨论。
例如一个人穿越之后如果带着袁神的杂交种子穿越,那么能否让更多的古代人吃饱饭呢?
那自然是可以的,不过还有人会考虑地理,没有化肥所造成的土地干涸等因素。
但是事实上,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是一个陷阱。
杂交水稻的种子,其实到了现代,也是每年都在育种。
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品种的水稻种子,而是一种特定杂交出的高产种子,不具有稳定性质。
这种水稻是无法以传统留种方式维持种植的,因为没几年就会完全退化掉随之出现各种问题。
随后没多久这位老师又让人讨论为什么大概明朝时期红薯就传入了国内,可这种粮食一直没有在大范围种植。
显然,这其实也是一个陷阱,这位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同学们挖坑,将人引入误区之中,然后在下一节课又将所有人的结论全部推翻。
这似乎是独属于这位老师的恶趣味。
大家从明朝的小冰河时期不适合种植红薯,到红薯营养价值低,种植难度大等方面举例。
结果最后的结论是,因为红薯的产量太低了,所以大家没有广泛种植。
现在所能见到的红薯动辄数斤,有的甚至能长到人的半个脑袋大小,可刚传入的红薯事实上是一种极其不起眼的农作物。
这种作物虽然口感还算过得去,可产量着实是太低了,只能在一些犄角旮旯种着,在真正的田地之中其产量还没有高粱,麦子来的要多。
而黄豆之所以在秦汉时期,直到近代都作为主粮,其原因就是黄豆的产量在那些时代跟最原始品种的其它谷物相比都半斤八两,大家都没有多高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