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225)+番外
他曾去看过几次,阿姐说的不错,这群人里头虽也有木匠,但也只不过是寻常的楚墨弟子,对于器械建造方面的知识并不算多。
于是这群人只得试着做了个大些的模型,随即开始在水中实验。
若是转不动,便只能使用最简单也最繁琐的方法,将结构简化,打磨木料轻薄,又或是增加些别的结构。
做一个真正的水车,远远比制作这一个小玩具来的要复杂。
墨家是个很有意思的存在,当墨子走后,整个墨家一分为三。
秦墨继承了墨家的能力。
齐墨继承了墨家的学说。
楚墨继承了墨家的精神。
本来想在这片大地上广为传播,可惜最后却掐灭在了历史之中。
墨家的能力,学说,精神无一不是这个时代顶尖的。
可惜墨家太前卫,前卫到超脱时代就是落后,在墨子消亡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太多的声音。
最近这些日子长安城中一直有送来曾许诺给她的西域种子,秦梨忙着将这些种子撒到合适的地里,移栽到适宜的地方,有的树木喜欢山坡,有的则喜欢平地之中,而有的则爱近水之处。
这一场移植并不算容易,大量她熟识或不认识的植物,开始在阳城外那五百亩属于秦家的土地种下。
这些人原本是上林苑之中照顾这些西域之种的宫人,他们会照料这些植株至成活之后才离去。
秦梨甚至还听闻有多棵核桃树正被放在马车上,分批运送到阳城。
长安运来的胡桃树被砍掉了很多杂枝,因着春日适合移植,大家似乎并不是很担心成活率。
她其实不认得核桃树,只听闻那先到阳城几棵是西域来的胡桃,而后种植十年都未曾结果。
秦梨倒是觉得很正常,以前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她就知道核桃树是一种需要种植很多年才能结果的树木,而且核桃木也是一种制作家具的上好上等木料。
虽然说移植过来需要休养适应,但是再种上几年,这树应该就能结出核桃吃了。
如今的秦梨大部分时间仍旧是待在秦家村里,因为阳城外的那五百亩地除了临时建出的棚房给耕种的人居住,那五百亩地便除了山林以外就再无其它。
不过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那个窦家来的女人,居然真的带来了银钱和匠人,愿意为她在阳城外建造一处豪宅。
现在就等着秦梨将图纸画出来,于是她这段时间里一直闷在家中就是在绘制着那间所谓的豪宅图纸。
第228章 改进造纸术
可秦梨画着画着,很快就画得不耐烦了。
原因无它,工具过于难以掌控,毛笔在柔软的布料上画图,要了她的命了。
于是就只能秦梨在地上画出图纸之后,让秦小弟在布料上头画出来,因着布料上头画过之后就不能修改,所以她要思索再三才能动笔。
这样的苦难也让秦梨想到了将什么东西交给窦仪,赚取那一所豪宅。
毫无疑问,那便是造纸术。
历史总是一次又一次被推翻的,快的让人来不及修改历史课本的内容,多数人认为治这一事物,乃是由汉朝时期的蔡伦所创造的。
然而蔡伦所处时代更往前一点的时期,便已出土了更古老的纸片,动摇了蔡伦造纸这一结论,而是将其改成了改良造纸术,真正造纸之人早就不知其名了。
不过即使汉武帝时期就已经有了纸,可事实上那位坐在朝堂之上的汉武帝,每天也还是手里拿着总重量近百斤的竹简奏折在那批阅。
也就是说汉朝虽然有纸了,但是纸这个东西,在那个时候要么就是工艺复杂,造价太高,要么就是工艺太差,实用性低下。
不然大汉最有钱的上层阶级也不可能愿意手里头提着一大把的竹简阅读储存。
而这一点从薛良身上就可见一斑。
她初次见薛良时只是觉得他的身材有一种让人感觉羸弱的美感,要不是骨骼较高身材挺拔,她感觉皇帝大概会很很喜欢他。
也幸亏薛良生在了薛家,不然那张脸她有几率在南风馆看见。
不过也就是看着瘦罢了,要知道哪怕是她感觉最好欺负的薛良,也能轻轻松松的单手把她提起来。
手臂一用力就鼓起肌肉的痕迹,这倒不是薛良有意锻炼过,恰好就是因为他爱读书,他太爱读书,所以双手才有如此臂力。
造纸术困难吗?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算很容易。
然而用最简洁的话语来形容造纸术,就只是重新将植物纤维重新组合起来罢了。
不过她熟悉造纸术却不是因为专门看过,而是因为小时候看的电视节目里面,这些历史频道关于各种古法技艺的讲述总是很多。
这些古代文明会被人精心制作出节目,然后在电视上面播出来。
而在她小的时候,电视上的节目很是匮乏,没有很多的综艺,也没有太多唱歌跳舞的栏目。
连电视剧也很少,那时候她看的最多的电视剧就是《西游记》,还有反复播出仍是喜欢的《上错花轿嫁对郎》。
当一档拥有历史底蕴,做的又还不错的节目播出之后,资源匮乏的栏目组就会将这一个视频反反复复的播出。
而闲来无事又不想再重温猴子的她,也就只得选择耐心的将这些节目看完,其中关于造纸的节目在她印象里就有两三档。
爱看电视的孩子运气总归不会太差。
造纸的原料因为是植物纤维,所以竹子可以,芦苇,麻之类的也行,而琐碎木料也可以。
那些鱼网,码破掉的麻绳,草鞋等等,也都可以用来回收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