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250)+番外
植物的生长特性是极其恐怖且不能小视的,秦梨还记得在她小的时候,所读的那一所小学操场种了几棵的小叶榕。
其中有一颗小叶榕不知道多少年岁了,反正整株体积都是极其的庞大。
然后就是这棵小叶蓉,生出来的根茎直接突破了厚厚的水泥板,把水泥板挤出裂缝,然后将根须直接从水泥板伸出来。
也在她上小学的时候,也曾经让人来整修。
但是大家能怎么办呢?
无非是将水泥板挖出来一些,把根须铲掉之后,又继续铺上新的水泥糊住地缝,
结果没过两年,这其它地方的水泥板又重新被那小叶榕的树根撬动了。
而因为这小叶榕是和学校同建的,于是不可砍伐,于是后来学校每年几乎都是要检查操场地缝,发觉有地缝了便赶紧用水泥填充,不然就会被树根直接拱出来。
除去成本造价不高,工艺繁杂比较消耗人力以外,造纸更多的是时间成本,例如材料不浸泡,就需要极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需求。
她前世看节目的时候,人们将竹子扔到水塘里浸泡半年之后再使用,大概就是为了软化木料,让木料在捣碎这一环节可以更加的顺利。
不过现在做也不晚,现在她是用竹壳,芦苇这些较软的植物纤维替代。
往后等到规模扩张之后原料不足,届时再将竹子浸泡造纸也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她所要担心的事情,就是关于纸的销售。
任何一种新事物在市场上出现时,总要有人因其了解其特性,使用之后才有人争相模仿跟风。
随后才能在交易市场之中流通,随后风靡各处形成交易链。
沉香纸这三个字,就是秦梨所打造的高端产品,说白了就是士族们支付的智商税。
和薛家的雪盐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正不是赚的百姓的钱。
沉香是一种高端木料,这种木料的特性就是香味的渗透性强烈,而且还十分浓重。
无论是制作器皿亦或者家具,都十分受人欢迎。
因为这种木料几乎不会被其它气味所污染,即使扔到水中浸泡许久之后,将沉香木捞上来晾干之后,这玩意儿还是会散发出浓厚的香气。
在秦梨眼中,能跟这玩意与之匹敌的,也就是花椒了。
在这种强烈的渗透性气味下,只要将裁剪好的三代纸张放到沉香盒子里,这纸放置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带着沉香芬芳。
而如今在大汉,沉香也算是一种高端木料,但价格并没有昂贵在哪里去。
因为这玩意儿和后世相比,还没有那么风靡稀缺,资源也还算较为充沛。
但秦梨却是让窦仪直接将打造了一批沉香盒子,然后在上头雕刻出花纹,随后雕刻窦氏沉香纸五个字后,才叮嘱她将这些纸上贡,而后送去其它家族。
盒子里还附带说明书,特别说明窦家见殿下批阅奏折辛苦,历尽千辛万苦特意研发出了沉香纸,随后将纸张钉装成册之后,自然会有人了解其中价值。
嗯,那个见殿下辛苦,算是窦家给刘彻拍的马屁。
她相信和薛家同样的大汉顶尖家窦家,同样能让纸张在大汉掀起一股浪潮。
不过现在这就轮不到她去做了,这种事情对于如今的她来说费力不讨好,毕竟纸张的利润她已经让给了窦家了。
接下来她就要去忙自己的事情了,不过看着窦仪兴奋至极的模样,还有些实话她却不打算告诉这个天真的女人。
窦家,是守不住纸的。
纸张当然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自然是一种神器,要知道当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那整整是写了好几车的竹简。
大汉还没有硬笔书写,毛笔因其特性,写的字比硬笔要大许多,比起几车竹简,只需几本册子就能记录下的整本史记,这种诱惑不可谓不大。
文字在这个时代本就是一种极为昂贵的东西,当初她不是不想教秦小弟识这个时代的文字。
那时候她本来就不打算自己上手,可最后却只能教他简体字。
因为她打听了一圈之后才知道,除了交易市场上有些许插标的牌子以外,大家几乎都不知道文字是什么东西。
文字是贵族阶级才能掌握的存在,一册书价值千金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只用一本书籍就能将知识储存起来,比起那大堆大堆容易被虫蛀的竹简,纸这小巧之物只要放在盒子里面,然后再加上些许驱虫的香料就能好好保存许久。
寿命和竹简相比更差不到哪里去,而且更加轻巧便捷。
重点是这个时代除了竹简大家还用什么书写重要的知识?
是丝绸羊皮等存在,这些东西,个个都比纸贵。
而且竹简竹简是竹片串联起来的,只能在上面记录文字,不可以在上面画图。
在记录方面,大家就只能用文字较为详细的描写,但是书少大家学习的就少,这就导致大家书写时精简,除去竹简的缘故,就是因为大家识字其实也少。
她写简体字的时候,薛良翻译写了一大堆,而且还要抓她翻译,就是因为很多字是没有的薛良也不认识的他要写出来意思。
精简之后很多描述差不多,但是意思却天差地别。
所以学习知识,很多都是需要师傅手把手教导的。
她曾经看过有人讨论古代时人们会封锁知识,造成阶层的隔离。
但是很快秦梨就看到了帖子下面的回复,或许西方的时候经常有这种杜绝知识分享的阶级。
但是在片土地,却有所差别,这里的知识同样昂贵,但知识也是一种可以交易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