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少闲时(274)+番外

作者: 寒兮帝 阅读记录

村子里头养猪似乎并没有这一个说法,但秦梨就是下意识的觉得饲养家猪应该多喂食干料,而后在旁边存放干净充足的水源,让动物自己选择是否喝水。

而不是在饲料当中加上蕴含大量水分的草料水果等。

至于其中的原理和原因,嗯,她不知道。

放在两千年前的汉代,这一个举动似乎有些多余,毕竟这一头是野猪,原本就是在山里头吃各种野草,灌木果实,植物根茎长大的。

但为了往后规模化养殖制定的标准,秦梨还是打算按照着这一个规则进行野猪的喂养。

如今野猪喂养的饲料,除了晾干焉了的猪草,还有就是村中人家所产出的麦麸。

自从村里有了那一台可以让几岁孩童都轻松舂米的翘翘板之后,村子里头的妇人都空出了这一段难熬的时间,可以去做其它事情。

一石麦如今的价格,是二百二十钱,一石等于十斗。

一石的麦,舂米之后麦子和麦麸分离,村民可以获得八斗的麦子,两斗的麦麸。

而后在决定养猪之后,秦梨的脑海之中很快就涌现出了一个想法。

去收购村民家中的麦麸用来喂猪。

在村民眼中,干净的祛除了谷壳的粮食,就是精粮。

在跷跷板出现之前,在它们的眼中,精粮那都是大人物才吃得上的。

因为制作精粮要需要一个人用木杵反复舂米,耗费比舂米多上三倍的时间,才能将所有粮食都化成精粮,还要反复用竹罩翻扬,将麦麸扬去变成精粮。

士族吃的自然多是精粮,而对于每天忙忙碌碌需要照顾农田,采集野菜的寻常人家而言,只是尽量将粮食舂碎,让人得容易下咽即可,这就是众人口中的糙粮。

一般一个家庭,需要妇人耗费一两个时辰的时间,才能将一个家庭一日所需要使用的糙米舂出。

这需要一个人双臂举着十多斤的木杵,反复抬起落下,于是村中的妇人们皆拥有一双粗宽的臂膀。

这样的身体变形,自然是因为这些人手臂必须要承受重力压迫所带来的伤害,很多妇人到了年纪之后,便容易产生关节炎,深陷于疼痛之中。

舂米工具的出现,自然是让众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例如村长家,因着村长牙口不好,家中竟然也开始为其制作了精粮食用。

这就是因着翘翘板的出现给众人生活带来的变化,否则一个成年人一天都舂不了几斗米。

更何况几个幼童在跷跷板上面玩耍间,便能满足一家人都吃到糙米的需求。

而在这时,秦梨则提出了一个收购需求,她以二十二钱一斗的价格,收购村民们舂米之后的麦麸。

这个价格,正好卡在市面上出售小麦的价格底线上。对于村民们而言,他们经常吃的就是麦与杂菽。

麦的价格比其它粮食都要便宜许多,所以除去售出以外,大家都是存着自用的。

二十二钱一斗麦麸的价格,没有让它们亏本,而且如今也有了工具舂米不再像以前那么困难。

完全可以让家里的孩子老人坐着跷跷板将米舂好之后。将扬出去的麦麸收集起来,去换这二十二钱。

毕竟大家也不是天生就愿意吃麦麸的,能有口感更好的精粮,自然就不想吃划嗓子的糙米,于是便令许多人都接受了这一收购。

而秦家收购麦麸也有需求,首先用竹筐滤去灰尘,拥有霉斑的不要,不够干燥的也不要,而后才会结钱给村民们。

而除了秦家村,其它村子在将翘翘板扩散之后,也传出了这二十二钱一斗的价格收购谷糠。

如今短短数月的时间里,秦家的仓库里头就堆积了三百多石的麦麸,阳城规模比村庄要大的大的多,其中的居民也是繁多至极。

相比于居住在村子之中的农户,这些人能在阳城居住,就等于说拥有更高的经济实力,拥有更简易的工具之后,这些人也更愿意吃精粮。

所以收购谷糠的大头,其实是阳城之中的百姓,这些人不仅仅吃麦子,还会吃黍,粟,高粱,荞麦等粮食。

于是如今家猪的饲料配比,为百分之五十的苜蓿草与别的野菜,百分之四十的麦麸,百分之零点五的盐,百分之二的鱼骨粉,百分之二的杂豆。

剩下的百分之五,则是一些厨余,可能是一节蛇头,也可能是个兔爪子。

至于为什么猪的食谱里面,还会有这些玩意儿。

那就是因为李老爷子了,按照李老爷子的经验,山里头的野猪不是全部都吃素的,肉也是吃的。

以前他年纪还小,在山里头埋做陷阱埋伏野猪的时候,就看见野猪拱出草丛里头藏着的山蛇,而后直接将其咬死吞到了喉咙里。

听到这一个让人吃惊的知识时,秦梨也不禁感叹了一声。

果然,即使是印象里的食草动物,只要有机会,那也还是想吃肉的。

而看着匆匆拖着竹筐下山的孩童下山之后,又用麻绳拖着竹筐上山,秦梨还是不禁有些心生不满。

十多日之前,她同张季前往阳城之后购买了大量的麻绳,然后寻了工匠与编制麻绳的匠人。

工匠直接来到秦家村的这一处山坡上,将四根木料钉在了此地,随后在两根木料上面绑上了长长的麻绳。

因为担心一根麻绳难以支撑其重量,她还交替着又缠了一圈,于是就等于一根麻绳从木棍一端连接到另一端之后,绕了个圈子又继续回返。

这样看上去的话,四根木竿上面就拥有四根长长的麻绳向着山下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