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316)+番外
卫子夫并未反驳,也未说出任何关于侄儿尚小,不知礼数的言语,她仍旧是那一副温柔无害是模样,很是认真的开口道:“侄儿顽劣,确实是我卫家管教不周。”
“你能当上皇后不是没有原因的哎。”
那个稚女看着她,脸上有些惊异的如此说道,而下一刻吐出的话语,却终于叫她神色动容,原本平稳的呼吸都因此凝滞。
第315章 身毒有絮草
“传闻身毒有草,名曰棉花,其生不过丈高,周身叶绿,花色乳白,待到泛红而谢,得绿果数枚,入秋果熟,裂为白絮数团。
棉花亩产约百斤,十斤棉花便可织布一匹,无需如麻浸水数月。
啧啧,若书中所言当真,一亩地一年可得绵百斤,织布十匹。
布一匹得钱少说二百,一亩地年得两千钱,如此一来,大汉多种棉花,便可令布易得,大汉百姓也多不会衣不蔽体,畏寒受冻了罢。”
小小的稚女毫无礼数的在织机面前踱步,好奇的观察织机的构造,可吐出的话语却如惊雷炸响,震得卫子夫骇然起身。
“此话当真!”
吐出这句话时,连卫子夫都注意到了自己的失态,可她却不敢怠慢,如此急切地发问。
看着面前终于失了礼仪的女人,秦梨眨了眨眼,却是一脸顽劣的开口道:“谁知道呢?不过是我自书中看到的只言片语罢。
不过,听说此物喜光畏湿,非丰腴之地可栽,却适宜那西域之地易种,此物若真能寻到,那获利千万钱似乎也不是难事了。”
西域地廉,种上五千亩土地的棉花,便可年得千万钱,可西域之地又何止千亩地!
原本西域之土便十分贫瘠,难有作物,所得收益无非是与西域诸国商贸往来,若非如此大汉根本就不会重视如此干涸之地。
可是如果眼前的秦家女所言为真,那这一切都会发生改变,如今种植谷物一年所得不过百余钱。
那棉花为布虽说所言或许夸张了些,可即使此物一年只得数十斤绵,然而也比种麻制麻胜算太多。
且更是一种所含利益甚广之事,敢问薛窦两家如今白纸雪盐之利,谁能视而不见毫无动容。
可如今这一个稚女却能如此轻巧的吐出这般言语,仿佛千万利益如是云烟一般。
秦梨看完面前的织机,然后就没了什么兴趣,她对于改造织布机毫无头绪,也不了解这玩意。
她吐出此言,是因为之前在薛家照着如今大汉长安位置,知道现在的长安就是后来的西安,然后按照学到的地理开始会武,比照现代古代的地图。
大汉现在的地图比后世小多了,很多地方她都画不准,一直和秦小弟翻阅竹简查找资料,看得她头都大了,然后才画了个大致地图。
这还得感谢上辈子刷的地理试卷,她的地理老师是个知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的老男人,讲课让她印象很是深刻。
古代印度可是一块风水宝地,要不是山脉拦着其它地方不知道有多垂涎欲滴。
她费尽心思画地图,就是为了确定印度位置,而他在地图上面标注的就是各个地方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看着面前明显难以淡然的女人,秦梨一脸不满的开口道:“别高兴早了,你们还不一定找得到呢。”
卫子夫平复了心绪,而后开口道:“是本宫失礼了。”
而秦梨则是已经走至了门口,临走前还特大声的叫喊道:“我不要你道歉!我要那个卫伉亲自去薛府道歉!”
“好,本宫知晓了。”
第316章 利益故长存
虽然事情确确实实是那个卫伉的不对,但她如今也只是阳城中的小小秦家,根基不稳。
纵使身上的利益复杂,那卫家若是执意要动手,秦家实则也是危矣。
但是这世上从来都没有绝对的敌人,只有绝对的利益。
利益所向皆为所有,利益所至则四面为敌。
之前没有白纸,所以她只能将记忆口述交与秦小弟,令他将这些珍贵的知识牢牢记录在脑海之中。
但是一个人的记忆其实是十分分散的,她并不能笼统的完全记住,而且还会随着时间遗忘。
但是遗忘吧,又遗忘的不完全,时不时就会从脑子里头的某个缝隙里蹦出来,从而联想到某件事情。
迄今为止,她只画出来了一张现代地图,然后在地图上面标注了长安的位置,长安,现代的旅游城市西安嘛。
地图上有一些或许能找到的经济作物,还有地图以外的世界。
关于大汉对于身毒的记载,翻阅了许久她才发觉这是古代印度,而后她便想到了棉花。
目前大汉也正处于织布业的匮乏时期,从而导致周遭百姓衣不蔽体。
现在她还记得秦母将那些柳絮收集起来制作被褥的模样,那种保暖效果十分一般的被褥。
还有将兽毛塞入被褥之中的异味,有时不清理干净,甚至会有虫子从里头爬出来的模样,实在是让她太过于记忆犹新了些。
所以等她有了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穿上丝绸。
这玩意不会像麻布那样粗糙,也不会像兽皮那样容易长虫,唯一的缺点就是贵,但贵不是丝绸的缺点,是她自己的缺点。
而对于棉花的起源于印度的消息,交予卫家也并不算是什么亏损的事情,首先她本身就应该与卫家交好。
小孩子的意见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大人的意见。
只要交好了卫家的大人,那她跟卫伉的矛盾就直接迎刃而解,不,不能说迎刃而解。
是卫伉就根本就不能对她造成任何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