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347)+番外
当年秦始皇派人建造陵墓,以金银玉石为山川,水银纵横流于其中,自秦开始便昌盛无比的水银技术,到了汉代自然也是流传着的。
如今蜀地仍旧有家族炼制水银出售,于是秦梨很顺利的便买到了此物。
随后便是将固定量的水银注入到温度计之中,然后以高温将水银封口,又将少许的铁包裹在温度计的另一端利于其感知温度。
每一根温度计大小,长短,甚至里头小孔的纤细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如今还没有步入到批量化工业生产的时候,这种偏差情有可原。
所以秦梨对其要求不大,反正只要能用就行,这就导致每一根温度计上面的刻度都是不一样的。
因为在检测到人体的固定温度之后,秦梨便在每一根上温度计上不同地方刻上不同的刻度位置。
于是虽然每一根温度计都不一样,但只要看上面的刻度还是能检测出其温度多少的。
幼时就经常用温度计的秦梨自然记得人体腋下的正常温度为36°到37°左右,再将温度计统一试验之后,也将这个温度作为上面的首要刻度刻下。
随后也找了只几只母鸡试着量了下温度,鸡的温度通常比人的温度要高上一些,大概是40°到42°左右。
第355章 皆可避风寒
鸡蛋所接收到的温度是比鸡的体温低上一两度左右的,也就是38°到39°这样子的中间值。
自此,测量温度的温度计终于制成了,她以后再也无需为测量温度烦恼。
只不过这些琉璃管中有些吹出的孔洞着实是大了一些,于是惨遭淘汰,最终只产出了13根温度计。
剩下所烧出的琉璃管被大长秋带走了,而后将琉璃管坠于银枝之上,直接做了一株琉璃风柳树。
反正秦梨第一次看见时还蛮震惊的,一棵巨大的银树缀满了晶莹剔透的琉璃管。
银白相间在阳光折射下闪烁着七彩光芒,正午时间的时候更是披上了一层浓重的金光,看上去恍若一株银枝金柳。
只不过秦梨觉得稀奇的是,这玩意儿最后却不是卫家亦或者陛下拿了去,而是被长门宫里默默无闻的前任皇后,也就是金屋藏娇的主人公陈阿娇带走了。
听说是大长秋说了秦梨所烧出的琉璃晶莹剔透恍若无瑕之后,那位前皇后觉得好看便同大长秋说了一声,随即就将炼制出来所刨除的那些不合格的玻璃管带走了。
随后工匠们就帮着将整株琉璃风柳树组装而成,一整株巨大的银树上面密密麻麻缀满了琉璃,风一吹便会发出清脆的响声,看上去着实是挺壮观的。
“阿姐,你说棉花要是当真可以亩产百斤,一亩地所产的棉花一年丰收后足以织成十匹棉布,而那西域之地本就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所所能耕种之地广袤之极。
要是无限叫这棉花生长,假以时日将棉花种植千万亩,那我大汉百姓往后岂不是人人可着棉布,穿棉衣,叫这世上再无衣不蔽体之人。”
将最后一根温度计放好,收入箱中,秦竹难得有些雀跃的言语中带着对这世间最美好的畅想,叫她一抬眼便能看见那双温暖的眼眸。
“阿弟,万事不要想得过于简单了,虽然那棉花虽然确实适宜在西域生长,可惜西域有沙漠,棉花又需大量水分灌溉方可大批量种植生产。
且还要思索其中病虫害的因素,那棉花虽产量高,原本我所言的一亩百斤也是往少了说。
可若卫家当真要在那里大批量种植棉花,那必然要在西域之地大量植木造林,令西域之地多多留存水分,如此方可在那里大量种植棉花。
这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是极大的,甚至大到你难以想象,再加上西域路途遥远,这棉布虽说产量比麻布要高了太多。
可除去这产量因素,价格最终也应当只是会比麻布便宜些而已,等到那棉花产量经过一直育种上升后,方可能像你想的那样,大汉子民皆着衣袍无衣不蔽体之人。”
“可是阿姐,你说的话总归都是真的,既然阿姐说棉花能育种,往后产量会更高,那布匹的价格自然也会愈发便宜。
一件衣袍可穿数年之久,棉花年年可大量生长,无需麻那样,种麻一年,制麻一年,且产量低下,如此一来棉花年年收割,此消彼长定会叫人人皆可避风寒。”
稚童的言语中包含着最简单温柔的期许,就好像她当初教导秦小弟士大夫之责一般,将世界看得如此温柔且充满了期许。
可是这世间并没有那么的美好。
秦梨点了点头:“嗯,听起来倒是不错,可是这棉花若当真如你所言开始泛滥,却未必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秦竹一愣,眼中却是生出了不少疑惑:“这世上将有数不尽的棉花,无数件衣裳,这怎能不算得上是一件好事呢?
衣裳穿多了也会闷的,有了多余的衣裳,大家自然会分给没有衣裳的人,这不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么。”
她笑了笑,然后看着秦小弟开口道:“那阿弟,我便教一个新的道理吧。”
秦竹一怔,而后点了点头。
“阿弟,如果有一天,卫家种植的棉花真的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很快棉花便会被销售到大汉各地,让所有人都掏出银钱去购买棉花。
棉花是一种必需品,人人都要穿衣裳,因为寒冬凛冽每个人都要保暖御寒,这样才能抵御寒冬获取存活下去的机会。所以棉花会是一样生活必需品。
既然是生活必须品,棉花的价值就不会一贬再贬,当初我们售卖青韭时,冬日的青韭可以换得千百钱,但是等到春季,等到万物生发,地里头的野菜逐渐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