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390)+番外
薛家所有奴仆对待他同阿姐时都会尽职尽责,悉心照料,但是在不经意间的些许举动中,他仍是能察觉出其中的不同。
那些人明面上对他毕恭毕敬,背地里却仍是可以肆无忌惮的取笑它们,而对于长安中的士族而言也是一样。
二人身上裹挟着巨大的利益,可是在大部分的人眼中,他仍旧是野蛮的,不知礼仪的。
而且不仅仅是他同阿姐,代表农家的司农寺也是一样的,得人重视却不受其尊重。
一开始他也会因着这样看待异类的目光心中不稳,感觉被人排挤,一直在思考如何完善自身,研习君子六艺。
可再怎么融入其中,他和其它士族也还是不同的,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和士族之间的区别乃是因为出身,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了由出身赋予的士族本身毫无价值。
拥有价值的乃是士族背后所代表的利益,这些才是士族高人一等的原因。不是因为士族天生就比寻常人更高贵,而是士族出生后所代表的力量比寻常人都要强大。
这部分力量可能是奴隶,可能是土地,可能是积攒的银钱,可能是与其血脉相连的士族。
这些都是力量的一种,于是他仍旧学习君子六艺,却不如同以往那样将这些视为极其重要的事情。
他开始长时间的思考,随后查阅更多的书籍,是为了从中汲取获得更大的力量。
可是在听了这些话之后,秦竹却忽然心头一紧,些许冷汗开始涌现在了后背。
那些曾经他听阿姐说过的话语开始在脑海之中倒转,最终定格在了一丝转瞬即逝的惊恐。
他在阿姐的解释之中,窥见了更大的天地。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血脉是天生就是高贵的,所谓的高贵只是代表血脉背后所蕴藏的力量而已。
而此刻他和阿姐在做的事情,是要更多的人去成为既得利益者。
现在因为水车,墨家弟子如今又开始重现于人世间开始奔走各地,建造各种器械,满足民众日常生活。
也令墨家的名声开始传播,这是因为墨家同秦家成为了一体,因为墨家是共同获利者。
而如今阿姐所做的事情看上去似乎普通寻常,只是一直在培育蔬菜粮食,改善民生,让更多的人可以吃饱饭。
但就是这样看似的普通的举动,却是让大汉诸多的民,成为了秦家的既得利益者。
前年冬日的雪灾令被秦家救济下来的人争先恐后留在秦家,这让秦竹意识到世上仍有诸多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即使秦家不给工钱,只是给口饭吃,也仍旧有人愿意争先恐后的愿意加入。
而如今阿姐的行为,就是令更多的人吃饱饭,这些人全都站在了秦家背后,和秦家拥有了同样的立场。
那一瞬间,一滴冷汗浮现在了他的额角,他终于意识到了阿姐手中掌握着的是何种力量。
如今各种关于秦家改善民生的农家之物开始在大汉范围内传播,如若秦家倒台,就代表所有站在秦家立场上的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损伤。
而这群人,则是大汉之中所有拥有土地耕种,可以在农业之中获得利益的民。
而阿姐一直在将更多的农家之物扩散,让大汉的民都成为和秦家有共同利益者。
如果阿姐如果从未想过这样的局面,那是她的意识已经刻入骨髓,于是便带有与生俱来的扩展力吗。
第392章 往事皆需断
一间古朴的寺庙外,一名身子修长的男子御马而来,发丝裹挟流风翩跹,自带三分桀骜之气。
只听一声嘶鸣引得旁人侧目,一袭青衫翻身下马,衣袂在半空划过一丝锋锐的弧度。
纵使连日奔波操劳,眉目颓唐发丝亦是紊乱,却仍掩不住那风姿俊逸,如玉面庞。
引得一旁前来上香的妇人都不禁低低赞叹,脸颊掠过些许红晕。
正是薛家薛良。
面对眼前这间简朴的寺庙,他牵马驻足。
这佛教似乎乃是身毒之地传来的教派,相较于其它教派而言极其式微,好在本身也无什么触犯律法的戒律,于是也于这大汉缓慢传播信徒。
他并非是第一次来了,还记得上次来时,他在外踌躇不前,仅仅是前去看了一眼便匆匆离去。
这次他虽仪容不似往昔规整,举目望寺门时眸中却是较以往都要坚毅明亮。
正如那个稚女所言,纵使往后恩断义绝,也理应由表妹一人决定,而他如今,已经做好了准备。
剪不断,理还乱,往事匆匆皆需断。
青衫薄,意气发,恰似往昔少年时。
傍晚,皇宫之中已经开始点上了烛火,在暗色之中分划光影。
一众宫人将收集而来的竹简一一呈上,有宦官在底下记录着其中的数目,随后恭敬的上报给大殿之中的陛下查阅。
等到一切数目统计完毕,宦官恭恭敬敬的将记载表亲通婚夭折,痴傻的数目呈上,可那双平日里向来稳健的双手此刻却是忍不住的颤抖。
在刘彻接过的那一刹那更是冷汗直流,浸湿了后背的内衬。
这位天子接过了竹简,双目如刀,一字一句将上头的字眼刮入眼中,待到阅毕时双眸紧闭。
下一瞬,蓬勃杀意终于席卷而出,手上的竹简直接被摔在地上,巨大的力量叫绳丝断裂,一枚枚竹简胡乱散落在地。
一众宫人宦官齐齐跪倒,身体颤抖着面临天子的怒火。
“妖言惑众!妖言惑众!它们该死!该死!朕要诛其诛九族!一个不留!”无形的威压令在场之人皆抖若筛糠,面露惶恐,却不敢发出丝毫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