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少闲时(397)+番外

作者: 寒兮帝 阅读记录

这话听起来同别的野菜也差不多,但马集还是对此抱有很大兴趣。

他不相信秦秦家会将所有话告诉外人,既然她执意要寻这椒草,那自然是有其不可言说的奥妙。

等拿到了马蹄铁的图纸之后,马集便直接坐上了马车离开了秦家,那卷铺盖就走的速度看的秦梨一愣一愣的。

好家伙,这人果然是在骗她,还什么伤到浑身上下都动不了,吃饭都得有人抱到椅子上头。

结果一拿到图纸便站了起来,让下人扶着撇着脚,蹦跶着也要离开这儿。

她这是被演了呀!

这马集,果然不是个简单人物。

第396章 百炼钢之术

“你不应将那马蹄铁之法交予马家。”画完了马蹄铁,在书房收拾图纸的秦梨,听到这句话时显然愣了愣。

转身看去,一位鹤发斑驳,面无血色的身影出现在她的面前,是孙汇。

秦梨很是无谓的说道:“为何?这马蹄铁造价高昂,也就只能配于战马上头,有磨损还得及时更换修蹄,理应算是一种有用却又无法普及之物。”

而孙汇却在此刻合起了双眸,不知何时他不再如寻常村夫一般闲游垂钓,重新换上那一身黑袍,隐于阴影之中难以叫人察觉。

他负手而立,腰身却微微压低:“战事即为国事,若当真如你所言,那马蹄铁当真有那么大用处,若是机密外流传于匈奴之手呢?”

那双狭长合拢的眼睛死死盯着面前的稚女,恍若一言不合便要吐出蛇信,伸手即可扼住那道纤细咽喉。

可当面前的稚女抬首时,那双澄澈至极的杏眼却仍是一脸淡然,毫无畏惧的直视着面前的宦官。

那张分明还稚嫩无比的脸上,更是带着不负年纪言之凿凿的肯定:“呵,这马蹄铁便是泄露给了匈奴,那匈奴又炼得出来吗?”

可这样的神情,却叫孙汇心中一寒:“你便如此肯定匈奴练不出这马蹄铁?区区铁片,几枚铁钉,这又有何难?”

她如此轻巧的开口道:“是啊,区区铁片,几枚铁钉,又有什么可在意的。”

不过为了让这位忧国忧民的老人安心,她还是开口解释道:“不过孙阿爷,你可知如今匈奴境况?”

他的面色愈发阴沉:“不知。”

“可我知道呀!”随即他便见着那稚女起身,竟是直接寻了根木枝,在地上画起了地图。

“你看,匈奴地处大汉以北,乃是游牧民族,那里长木不生,于是匈奴人平日里多以牛羊肉为食,饮用牛羊奶,骑行依靠马匹,而牛羊马皆是食草为生。

而我们,是农耕民族,是可以依靠土地过上安稳生活的民族,我们不需要为了牧草到处在草原游荡,平日里可以有粮食耕种,有山林砍伐确保自己过冬。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匈奴想要炼铁,首先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铁矿,其二是技术,其三是燃料,这三种条件缺一不可。”

孙汇只是站于一旁看着,却终是忍不住抽了一口凉气。

“那匈奴那边的铁矿资源丰富吗?不丰富,即使有,也算得上十分贫瘠,远远比不得咱们,用来做武器都显得贫瘠,开采更是困难。

那么接下来是技术,咱们炼制马蹄铁须得百炼钢,这是汉使张骞出使西域才带回来的炼铁之术,由诸多家族暗中记载使用,寻常百姓无法习得。

只会最寻常的粗铁之法,此法炼制农具还绰绰有余,炼制马蹄铁即为无稽之谈,马蹄铁需要铁有充足的韧性与硬度,其中杂质也得少。

那我假设,匈奴忽然发现了一座大铁矿,还直入大汉境内绑走了修习百炼钢法精通至极的铁匠,那匈奴才具备了马蹄铁其中两个条件。”

第397章 锋芒隐匿者

“但是炼铁最重要的是这些吗?不,不是,是熔炉,还有绝对的高温和燃料,那孙阿爷知道匈奴草原不生长木,那冬日取暖的时候要烧什么吗?”

秦梨抬头看着面前的老者,可孙汇却并未回答,只是面色一片深沉。

“好吧,匈奴无木,于是冬日只得燃牛粪取暖,平日里常有牧民外出拾取牛粪带回帐中,风干储存之后冬日取暖,且不止冬日,平日里生火做饭也只能依靠牛粪。

牛粪能产生的温度不高的,这样的环境下想收集足够的燃料炼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匈奴想炼铁还是百炼钢,那就需要熔炉和木料。

届时匈奴只能选择在靠近大汉的匈奴附近砍伐树木,因为炼铁需要大量的木料,大规模搬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只能选择就近炼制。

咱们一直无法解决匈奴的原因是什么?是匈奴骑马来去如风,且游牧民族为了放牧在草原一直游走,甚少有大量人群据点可以找寻。

如果匈奴敢为了炼铁术接近大汉大量伐木建造熔炉,以我交予陛下的望远镜,绝对可以迅速依靠燃烟找到聚集起来的匈奴直接砸坏熔炉歼灭敌军。

以上三点都是马蹄铁所需而匈奴不具备的,如若当真有一日大汉连边境森林之中的匈奴都无法驱逐,只得白白令匈奴练出马蹄铁。

那我只能说大汉气数已尽,区区匈奴竟也无法压制,届时已离亡国之日不远矣。”

良久,孙汇看着面前这个原本在他眼中只是不知天高地厚,有些桀骜不驯的稚女,心中终是掠过了一丝胆颤。

他看了许久,却仍是征然无声,满眼惊愕,这是个怎样的怪物啊。

虎豹之子,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

“我本以为以大势相压,你便能察觉其中不妥之处,随即心中愕然,随即后恐,可我此刻听着你将那匈奴之事侃侃而谈,方才知老夫才是那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