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401)+番外
“阿弟,帮我写一本书吧!书名,便唤作《农经》。
我要这书中记下世间农事,水车磨盘,民生之法,利民之术。
且需图文并茂,便是不识字者皆可观图简学。
我要观书者往后日月朝夕习得农术,要这世上往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避人间饥苦,人人皆可安康。
习育种之术者,可叫作物丰产,日渐香甜。
习墨家之术者,可令民生安利,日渐顺遂。
习棉纺之术者,可避百姓霜寒,日渐温稳。
这世上有人助其成君王,有人令其为贤者,有人教其成富贵,有人令其觅荣华。
这世上的事有万般的好,成就百般的人,只我才疏学浅,胸无大志。
那么便叫我前去助万民,去帮那些最寻常不过,帮了之后大抵也毫无利好的寻常百姓。
我来这世上一遭,不求功名富贵,不求万古流芳,只愿世人安乐如意,万事顺遂。
如此一来,愿我助人人,往后我身旁之人遭遇苦难,得我助者亦来助之。
此后万古千秋,这世上的苦难便可少些,再少些。
如此,才是众生皆得自由时。”
她自由又肆意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眼中璀璨亮过天上星芒叫人难以侧目。
“好。”看着面前满是欢欣的阿姐,他无可奈何的连声答应,毫无抵抗之力。
很久以前,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道饱受饥苦摧残的灵魂,他每日忙于山野劳作疲乏之中,每每仰望星空之时只觉一生庸庸碌碌昏暗无芒。
直至某一日冰凉的躯体之中一个未知的存在苏醒,回应了他的呼唤。
听到阿姐的话时,他其实想到了很多,如今这世道写书不是一件易事,长安城中有无数政客讥讽淮南王不自量力,与一众门客硬要著书,且书名还是淮南子。
只因这世道近乎没有什么现世之人会自己去写书,即便是老子孔子一流,此等先贤亦是要整理先贤所留书籍,随后以口述形式令门下弟子记录。
往后才会整理成为书籍,而这些人仍活于世时,便是书籍写出来了也不会叫人传颂,否则便有礼乐崩坏之嫌。
但如果这人是阿姐,那就随她去做罢,即便有任何问题往后他去解决就好。
只要是你心中所想,我皆愿随你去做。
第401章 番外一
群山之中,一间唐突立在了山顶山的道观内,一名鹤发童颜的老者看着面前的弟子。
起身低吟道:“贫道夜观天象,三日后阳城之中有你机缘,你且随吾下山一趟。”
玄缈闻言不禁一愣:“师父昨晚那么大的雨你还看得见星星啊?”
“住口!老道历尽艰险方才为你探得天机,休要耽搁,赶紧收拾行囊下山!”说着就将拂尘扫了过去。
而面前的少年只是侧身一躲便闪过了这一道攻击:“师傅咱们没饭吃了你可以直说嘛,何必每次都说徒儿有什么机缘呢?
总不能山下碰见的每一个喜欢徒儿的女人都是机缘吧?“烂桃花还差不多。
这样想着玄缈还是一脸欢快的跑去收拾了行囊,下山也好,山下的女人虽然惹人厌烦了些,可山下的食物味道也好。
可下了山,跟着师父去到了阳城。
他这才发觉,自己似乎只是几年没有下山,这人间便换了模样。
阳城之中忙忙碌碌,一车又一车的青菘随处可见,一名锦衣男子抱着一颗足足比寻常人的头颅还要大的菘菜招摇过市,叫人叹为观止。
于是玄缈选择点了一碗便宜的笋螺汤,开始听伙计讲解那人抱着的究竟是什么。
“那是今年阳城境内种出来的菜王白菘,一株足足有三斤重。”
三斤重的,菜?
玄缈闻言顿时一怔,在听闻那一整株白菘浑身上下皆可食用之后,心中惊异便更甚了。
“那么大的一株菜,算得上是祥瑞了吧?”
可桥见状却只是撇撇嘴,这道士真是没见识,那长安王家的人抱着那颗白菘招摇过市,今天都路过这笋螺汤店七八回了。
不得不说,对于这刚出世的白菘,士族对其抱有极大的兴趣,或者说如今秦家产出的一切都对其有莫大的吸引力。
秦家并未将菜种独留,而是广传周遭,今年种出来菜王的便是黄家村的一介猎户,而并非是秦家,秦家只负责每年开启一回品菘宴。
推出新种,选出菜王,随后举行拍卖,每年都有长安士族不远千里来到阳城竞拍菜王,大概是为了彰显不同与图个吉利。
再者说了,那白菘本就是他身后的店家,秦家家主培育的,没什么好稀奇的。
“也还好,阳城如今每年都要选出菜王,前些年的菜王多为芥菜,如今培育出了这整株捆在一块生长的白菘才显得更大了些。”
如今的秦家家主乃是阳城司农,农家农子也在其中,当今农子著以农书,广邀天下农人撰写。
农人之间可以在秦家将自身耕种之法互相交流体会,每年都将所育良种广而传之,教导百姓农学之术,不论是乡野走卒,士族商人皆可习之,将农术广传于世。
等到又点了几个小菜上来,就着萝卜甜菘同黍米大快朵颐,等待师傅骗钱归来的玄缈才体会到了那秦家有多厉害。
不但这萝卜青菘价格比起以往便宜了许多,味道更是比山上的野菜好到了不知道哪去。
“桥,这是花托人给你带的菜饼。”一道打趣的声音传来,惹得店内的桥赶忙去到店门口接住了那个竹篮。
松开篮子的蚌脸上带着几分调笑:“你什么攒够钱娶花阿姐呀?”惹得桥面色一红,黝黑的肤色都盖不住那泛红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