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闲时(51)+番外
如今正是雨季,可要当心别让这些灰土让雨淋了才好。
秦母看着女儿这般举动更是显得不耐烦,然而她却并未多说些什么。
自从她去了一趟母亲家,回到家中女儿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她也不知小女儿这般变化究竟是好是坏,可迄今为止所见着的大多数事情都是好的。
家中几个月之前便开始食用河虾河蟹了,秦母一开始是舍不得吃那河虾的,她带着一筐子挑好的大只河虾去到集市上能卖得一筐二十甚至是三十钱。
一开始她还会将这些钱换成秦梨爱吃的黍米带回家中,可很快家里头的米缸就满了。
姐弟二人每日都食用大量的河蟹河虾,消耗粮食的速度也少了不少,黍一直堆砌在米缸中都将其堆满了。
于是第四个月,将那一筐子河虾卖出去之后,秦母没有继续购买黍米,而是将那二十钱分外珍惜的藏了起来。
要知晓她辛辛苦苦种上一年的地,除去缴纳赋税之外,一年也只剩下两百多钱罢了,可因着女儿的法子,每月卖出一筐子河虾便能得到二三十钱。
这一年有十二个月,除去河里头冬日结了冰霜,那一年也有大半时间是能捉到这河虾的,顶多是量少了些,也能赚到近两百钱。
而且这些赚来的钱还是无本买卖,全靠秦小弟的竹篓,并不需要它们费上多大的功夫。
秦小弟也是个十分谨慎的人,叮嘱秦母万万不可出售太多的河虾,否则难免村里头的人惦记。
家里头售出的河虾便说他辛苦一个月,也就得上这一筐,换得这点钱罢了。
于是村里头的人都知道了秦小弟水性极好,擅长摸鱼摸虾,而秦小弟辛苦一年编织竹器,也就能换得百多钱罢了。
毕竟这竹器大多是卖给镇上的人使用,村里的人多数是不会买的,而且这竹器也不是什么必须的消耗品。
加之秦小弟的手艺并未有秦父来的要好,一年也就能赚上这么点钱了。
这几个月因着女儿是个舍得用柴火的,家中每每买了盐砖,女儿便会将那盐砖带去熬煮,弄出剔透的盐给家中人食用。
于是秦母也习惯了女儿那些稀奇古怪的法子,而儿子同女儿与她说是山中高人教与它们这些知识,她也将此事信了。
只是在遇到一些超乎她想象的事情时,秦母还是不免有些难以忍受。
就如同女儿将上好的布料泡在泥水里头,一遍又一遍的过泥,家中买的新布料也被女儿拿去做了此事。
这般及其损伤布料的事情,放在以前定能让秦母暴跳如雷,无论如何也要将女儿打上一顿。
可惜或许是女儿做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着实是多了些,如今的她竟然是有几分习惯了。
第59章 盐色洁如雪
厨房内,秦梨握着手中的石杵继续捣碎灰土,在柴火堆前给瓦罐下添着火。
然后仔细的将那一小块灰土粉碎,然后放到盆子里浸泡,随后开始搅和瓦罐之中的灰土水。
瓦罐之中的灰土水已经是她浸泡了一日之后才开始煮盐的了,而秦小弟看待此事也十分的期待。
若是那一块灰土地上当真能从土里头提取出盐,那家中往后便不需再购盐了,甚至还能将这些盐卖出去赚取银钱。
可秦小弟只是想了想,又忽的将这般计划在脑海之中掐断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若这个家真能取出雪盐这般珍贵的物实售卖,定会引得它人的贪婪猜忌,故而引来杀身之祸。
例如家中吃的盐,便是阿姐用盐砖熬出来的精盐,这些盐晶莹剔透,是淡淡的黄色,和那颜色古怪的黄褐色盐砖毫无相同之处,被它们家十分珍惜的藏了起来。
毕竟这是万万不能给外人看的,这盐便是能构成杀生之祸的东西了,一个人在没有能力的时候,怀揣他无法守护的珍宝便会导致其他人的嫉妒,贪婪。
故而令其死亡,于是阿姐也严定了家中的许多东西,村里头其它人家有的东西,自己家才能有,其他人家没有的东西,便要妥善藏起来,万万不可泄露出去。
将更新的煮盐的步骤重复一遍,得到那一小罐子的水,再将那罐子水放置在了烈日之下暴晒。
秦梨的脸上不免带着些许叹息,再过几日她便能知道,这灰土之中是否含有盐分了。
她如今用的法子可以提纯接近精盐的盐,比原先可以说是提升了太多,一开始是因着刚刚穿越到此地,人生地不熟,所用的法子才如此的粗糙。
如今的她已经去河边收集了不少细细的河沙,将河沙清洗干净,用这些河沙还有竹炭将盐水再过滤一次。
然后又在盐水之中加入草木灰,让那草木灰可以将盐水之中的杂质吸附再待其沉淀,再将那盐水倒入容器之中。
经过这样的过滤,她如今才炼出了接近精盐的白盐,而不是原来那样偏黄色的比较粗糙的盐了。
距离上一次她炼化盐砖,炼出来的盐已经是晶莹剔透,十分接近纯白色的了。
只有将一把盐都抓起来放在手心堆积,细细看去才能发觉这盐还带有一抹淡淡的黄色。
但这样的盐大抵已经是宫中的皇帝都难以用上的纯净程度了。
如今这个时代,一石的盐需要四百钱,而一石的粮食也就仅仅需要三十钱罢了,而且还是粗盐。
在秦梨眼中那就是盐石罢了,里头含有的盐也就比盐砖多一些而已。
这盐如此粗糙,还有极多泥沙,可是它们这样的人家仍旧是觉得到了昂贵得吃不起的地步,于是秦母就购买那些极为廉价的熬制时沉积于底的盐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