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成反派大佬的女儿后我躺赢了(836)+番外
道路上的雪隔一会儿就会被清除,其他地方则已经落了厚厚一层,秦疏和锦晏站在廊下,看着那比他们小腿还深的雪,眉间都露出了深深的忧虑。
这一场雪之后,民间的屋舍,还能保留多少呢?
北地的百姓是不会被冻死了,可长安的百姓呢?天下其他地方的百姓呢?
他们又该怎么度过这个冬天呢?
……
萧去疾和钟行都不在,北地王又在忙,秦疏便一直陪着锦晏到了晚上。
戌时过后,萧去疾终于回来了。
一见到他,锦晏便问,“二哥怎么换衣服了,发生什么事了?”
萧去疾入宫时穿着一身晋阳公主亲手做的衣服,现在他身上穿的却是郎卫军的衣服,而且略微大一些,很不合身。
她立即跑到萧去疾跟前,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
这一检查,还真叫锦晏发现了问题,她皱了皱眉,疑惑道:“怎么会有血腥气?”
萧去疾闻言,立即露出一副无奈至极的表情。
他的衣服上沾了血,怕吓到妹妹,所以才特意沐浴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瞒不过,便只能老实交代。
他说因太子杀人一事廷尉府和御史府的人都涌入了皇宫,希望天子严惩太子,还生民一个公道。
天子得知宫外发生之事,也是大发雷霆,当众打了太子一个耳光。
说到这,萧去疾唇边勾起了一抹讽刺的笑。
“一个——耳光?”
锦晏难以置信却又仿佛在意料之中的说道:“当真是好重的惩罚。”
萧去疾亦是点头,又道:“太子毕竟是储君,不好当着群臣的面让太子丢了颜面,于是陛下就罚太子闭宫思过了。”
锦晏:“……”
秦疏:“……”
闭宫思过?
这到底是惩罚还是保护?
天子是把所有人当傻子看待吧?
太子闭宫思过了,可这件事总要有一个结果,于是与太子一同出行随身保护太子的五十多个护卫宫人因劝谏不力全部被杀。
而他身上的血,便是在观看行刑时溅上的。
与他有一样的,还有以周御史为首的御史府众人以及廷尉府李聪等人。
地上的血迹被大雪覆盖,衣服上的血渍也会被水冲刷掉,可溅在人心底的血,却永远也洗不干净了。
第779章 全家都是造反狂魔(61)
天子下令封锁消息,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对太子杀人的处罚很快就在长安城传开了。
且不提太子护卫与亲随们作何感想,只那些正义人士,便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不少人都自发前往廷尉府和御史府,请求他们上奏天子,严惩太子。
无论如何,这事不应该以一个巴掌结束。
这时,一个自称太子门客的人出面,说太子体察民情太过劳累,意识恍惚间才会将那对夫妻杀死,杀人不是太子本意,何况太子已经受到了惩罚,随行五十多人都死了,而且也已经好好安葬了那家人,并给他们的亲人赔礼道歉了。
这话一出,非但没能平息怒火,反而像是在本就沸腾的油锅里点了一把火一般,将所有人的怒火都烧了起来。
惩罚?
一个耳光的惩罚吗?
再说太子护卫和亲随,他们是受了太子牵累,替太子而死,并非那可怜的一家三口所害。
至于“赔礼道歉”,如果真正了解过那家人的处境,就不会在他们一家人枉死后还将金银送去给欺压他们的族亲手中了。
如果杀一人把他好好安葬并给他的仇人送去金银就能问心无愧的话,这世上不知道会出现多少枉死的冤魂。
再者,那被“好生安葬”的到底是不是那一家三口的尸骨还不好说呢!
面对士子的质疑,百姓的怨恨惶恐,朝堂采取的措施是,将那些传播“谣言”的人都抓起来,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可物极必反,朝堂越是施压,民间的悲愤情绪就越是激动,越是难以压制。
人们的愤怒怨恨就犹如瘟疫一般,从宫内到宫外,从长安到临近的县乡,继而传遍天下。
等到接连发生了几起士子被杀,百姓被屠的事件,又引发了数起小规模的反抗暴动之后,朝堂仿佛才意识到光靠打压并不能平息百姓的怒火,他们还需要做一些事。
可该怎么做呢?
人是太子杀的。
镇压的命令是天子下的。
现在察觉方向不对,难道还能让天子承认自己犯了错,向他脚底下那些卑微低贱的蝼蚁道歉不成?
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民怨只会更多更深更重,反抗也会愈加频繁激烈。
……
新的一年又来了。
锦晏刚睡醒,就听到外面传来了萧去疾的声音,“翁主醒来没有?”
听侍女说锦晏已穿好衣服后,他便将他带来的新衣服拿给锦晏看。
十分漂亮的红色衣裙和披风,绣工十分精致,上面花纹里还藏着“晏”这个字。
锦晏看了一眼便欣喜不已,她抓住衣服看了看,激动道:“北地来人了?”
这是阿母亲手绣的衣服。
萧去疾揉了揉她因睡觉而凌乱的头发,温声道:“是阿母派人送来的,你快穿上看看合不合身,回头我画几幅画送到北地去。”
他们离开北地太久了,阿母不知道他们俩长大了多少,是胖了还是瘦了,总担心他们衣服不够穿不合身,因此做了好几身衣服,他拿给锦晏的是其中最小的一身。
但锦晏穿上后,还是稍微大了一些。
来长安后锦晏生病的次数比往年在北地频繁了不少,且又见到了太多人间疾苦,劳心劳力,身体一直很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