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成反派大佬的女儿后我躺赢了(843)+番外
锦晏手一顿,“可派人搭救了?”
男子颔首,恭敬道:“已经做出了营救计划,会在合适的机会将他们救走。”
“朝中呢,有什么反应?”锦问。
男子道:“朝中上下皆愤慨不已,纷纷上奏请陛下派兵诛杀王爷与大将军,以示国威,只是……”
“无人可用?”
锦晏说完,男子脸上也露出了嘲讽的笑,“翁主料事如神,石明的下场众人都看在眼里,天子诏令未下,便有一位老将不小心跌下马摔断了腿,之后又有一位将军在进宫路上突遇袭击,身受重伤。”
听到这话,锦晏嘴角都抽了一下,“又是北地干的?”
男子颔首。
锦晏:“……”
虽然。
但是。
算了。
都造反了,还有比造反更大的罪名吗?
既然如此,倒不如坐实了这些罪证。
物极必反,真到了那时候,这些事到底是北地所做还是天子所为,可就不好说了。
天子,自求多福喽!
第785章 全家都是造反狂魔(67)
一连下达了几道命令后,锦晏又示意男子上前。
“翁主。”
“阿父有没有说过,我可以留在长安,便宜行事?”
锦晏话音未落,男子与院内护卫几人同时都跪了下来,男子一脸严肃道:“主君吩咐我等,务必将翁主与二公子一起带回北地!”
被当面拆穿,锦晏也不心虚,她继续忽悠众亲卫道:“并非我肆意妄为,执意要留在长安,而是留在长安大有益处。”
众人都单膝跪地,面无表情地看着她。
似乎在说,编,继续编,不论你说什么,我们都不可能让你留在长安之地!
扫了眼众人的表情,锦晏又道:“俗话说,‘来都来了’……”
“翁主,属下等人并未听过这句俗话。”男子言。
锦晏:“……”
这是重点吗?
她满是无奈,“俗话说,来都来了,总不能什么事也没做便灰溜溜回去吧?”
众亲卫面面相觑,嘴角抽搐。
什么都没做?
那天子越来越坏的名声是怎么回事?
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又是怎么回事?
长安城那些叛乱的徭役又是如何在重兵把守之下逃离长安,又是如何抵达北地的?
……
他们曾听到过大公子写给主君的信,信上言,长安发生的一切,明面上看好似都是钟行公子所为,实际上,背后真正的主导者,是他们的小翁主。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听命于小翁主的原因。
此刻,听着锦晏一脸无辜地说她还什么都没做,大家能忍住不笑就不错了。
偏偏锦晏又讲述了她的“栽赃嫁祸”计划。
即将所有别人扣给北地的罪名都坐实,将“北地造反”一事板上钉钉,刻入天下人的心中,让所有人都知道北地“谋逆造反”、北地王父子“狼子野心罪大恶极”。
但真真假假,是非功过,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卑贱的黔首最是清楚,是谁保护他们,给他们粮食,传授他们肥地增产的方法,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同样地,他们也最清楚,是谁言而无信不断征收赋税,是谁大兴土木征发徭役,是谁纵容世家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又是谁对万千百姓的生死视若无睹,稍有差错便断绝他们的活路。
这一切,天下人心中都记着呢!
故而,当朝廷附加给北地的“罪名”达到极限时,天下人对朝廷的失望也会达到顶峰,这便是锦晏所说的时机。
听完这些,众亲卫已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小翁主的计划,竟与主君门客偶然提起的计划不谋而合了。
也难怪临行前主君会吩咐他们,让他们一切都依照小翁主的命令,只一件事除外——小翁主必须安然无恙回到北地!
见众人都赞成自己的计划,锦晏便又动了心思,可众人就像是她看透了她一般,她嘴都还没张开,就被堵上了。
“翁主,您说的这些计划我们都可以执行,只是,无论如何,您都不能留在长安。”
“……”
“请翁主恕罪!”
“……”
此次谈话,最终以锦晏的沉默结束。
萧去疾回来时天已经黑了,他一进院子就咳嗽,锦晏立即将熬好的汤药端给他。
“二哥,快喝了。”
萧去疾神色温和,接过药碗便一饮而尽。
锦晏让他喝口水漱漱口,他都不喝,坐下来便道:“自上次叛乱后,不知是否出于发泄心理,陛下竟将余县交给了太子管理,太子直接下旨,将余县所有官吏连同家眷都杀死了,城内外到处都是死人的尸骨,水源也被污染了,今日我经过的几个里闾几乎没有活人,幸存者言他们的亲眷邻人便是喝了污染的水后染病而亡的。”
说罢,他又庆幸地看向锦晏,“幸亏你早早便向我们解释了‘生水’的危害,北地军民都知晓不安全的水要烧开了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锦晏才听闻此事,不由担心道:“那些染病的人呢?”
萧去疾道:“有些就地掩埋了,有些被烧了……”
锦晏神色骤变,抓住萧去疾的手便检查起来,“二哥可有什么不适?”
“并未。”萧去疾不解锦晏的紧张,他解释道,“这都过去一月了,应当……”
锦晏打断他,“没有应当,疫病之后,那些染病的人和他们穿过的衣物都需要烧掉处理,但百姓不知其中的要害,粗略掩埋尸体,恐怕会导致疫病继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