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成反派大佬的女儿后我躺赢了(847)+番外
大臣们:“……”
从龙之功没混到,灭族之灾先来了?
当他们全家人都被押赴刑场等待行刑的那一刻,不知有多少人在心底后悔,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同那些没底蕴的豪商一般投靠北地。
哪怕是送几个不受宠的子弟去北地效力,也不至于落得个举族被灭,血脉断绝的下场!
一连几日,几个大家族杀下来,长安城都血流成河了,可天子的怒火还未消散。
此时,一句等同于造反的诗句却在长安街巷传开了。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句诗一经传出,就让不少人都心神震撼。
普天之下,谁不知道当今天子宠信方术士,不仅为其建造了恢宏奢华的占星楼,还赐予了方术士极高的待遇与特权?
正如这诗中所言,这一年来,陛下不知道多少次深夜召见方术士,就连此次陛下生病,也是方术士时刻随侍在侧占卜吉凶,吃的也是方术士炼就的丹药,太医院的人反而成了陪衬。
可若天下真有长生之法,为何那些方术士都会苍老死去?前朝的帝王又如何会身死魂销呢?
但知道归知道,这话却是万万不能说出来的。
如今,不仅有人将此话说了出来,还用了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苍生”和“鬼神”做对比,这和直接当着帝王的面骂他昏庸无道祸害苍生有什么区别?
区别自然还是有的。
当面骂,当场死,九族陪葬。
写诗骂,九族是不够的,连地下的老祖宗都得被抬出来挫骨扬灰!
陛下前脚才诛了几大世家的九族,后脚这句反诗便传遍了长安城,你说这诗的出现和世家豪贵没有关系,谁信?
别说本就生性多疑的天子了,就连最愚钝的百姓,也不会信这种鬼话。
结果不言而喻,又是一批官员世家举族被杀,财产尽数都充入了国库当中,而充当刽子手的,便是近来新鲜出炉的廷尉大人李聪。
是夜,形如恶煞的李聪带着一身血腥气回到了家中,却见夫人魏氏一脸焦急地在厅堂转来转去,见到他平安归来,魏氏才终于松了口气。
魏氏上来便抓着他的手,前前后后一通打量,确定没受伤才放下心。
“我听闻宫里今日又死了不少人。”
魏氏声音微哑,透着对未知的不安与担心,但李聪却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好像对这些习以为常了一般,“今日早朝,陛下在殿中杀了两位大人……”
他没说完,魏氏却一把捂住了他的嘴,等回到了屋中,四下无人了,魏氏才问道:“陛下不是在跟着方术士修道吗,怎么还会亲自杀人?”
李聪:“那两位大人一个出自御史府,另一位是因政绩出众被陛下特意从地方调来朝堂的文官,因劝谏陛下驱逐方士挽回民心惹怒了陛下,被陛下一剑刺死了。”
魏氏听完,久久都没有说话。
李聪也没说什么,他脱掉沾血的衣服,让人送来热水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后,才走到依旧在怔怔出神的魏氏身边。
他轻轻握住魏氏的手,带着薄茧的指腹轻抚着魏氏的手心,温声问她,“疏儿呢,身上伤势可好些了?”
那日从北地王府传话回来后,疏儿便被郎卫军抓走带进了宫里,等他被送回来时,身上到处都是伤,早就已经不省人事了。
陛下怀疑北地王府“逆贼兄妹”的逃脱与他有关,故而先抓了他的儿子严刑审问,之后又以儿子威胁他们夫妻二人,想听到他们说出小翁主他们的下落,承认与北地勾结的罪名。
陛下是对的。
他确实跟北地有勾结。
不单单是“勾结”,他这个杀人如麻的酷吏,更是主动请缨前往长安做内应的。
如小翁主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大将军便是他心目中英明的主君,为自己的主君而死,为心中信仰大义而死,乃他所愿也。
但疏儿却不能死。
为了保全疏儿,他不得不将那个人尽皆知的“秘密”再次宣告天下。
疏儿并非他的亲子,而是前朝大将军秦域的“儿子”,秦域死于萧睢之手,萧睢更是凭借此战成功封关内侯,整个萧家都因此受益,魏氏与疏儿跟萧家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世人皆知他爱妻宠子,又如何会与妻、子的仇人勾结呢?
被抓那几日他说了许多话,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好些话说出来是他自己都觉得可笑的程度,可陛下却信了他那些破绽百出的话,还升了他的官,让他做了廷尉。
而他要做的,便是做陛下手中的刀,直到这把刀生锈变钝甚至是断裂,彻底失去利用价值。
到那时,不必陛下下旨杀他,被他抄家灭族的那些士族豪贵的幸存者与众多对他恨之入骨的世家大族便会如恶狼般扑上来,将他曾经所做的一切都十倍百倍的奉还给他。
第789章 全家都是造反狂魔(71)
“疏儿,为父对不住你。”
来到秦疏屋中,看着因伤势过重只能趴着睡觉的儿子,李聪眼里满是心疼与愧疚。
他坐在床边,轻轻摸了摸儿子的脸,没成想这一碰,秦疏竟醒了过来。
看清眼前人后,他喊了一声“阿父”,又急忙问道:“今日有什么消息传来吗?翁主他们回到北地了吗?”
李
聪一愣,抬头看向魏氏,却见魏氏神色与他一般无奈。
夫妻俩对视,又错开,纷纷看向眼巴巴望着他们的儿子。
“有消息称他们在余县出现过,但朝廷派人追过去时,那里早已是人去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