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逍遥人生(1121)

作者: 时光悠悠 阅读记录

才43岁的柳大山已经抱上孙子了,他的前面三个儿子都已经结婚了,并且都生子了,让柳大山遗憾的是,他儿子们生的也都是儿子,没有一个闺女,物以稀为贵,这就导致柳大山更加疼爱弟弟家里的侄女了。

柳大山摆摆手不在意地说道:“那群臭小子,再多糖给他们也不够吃的,他们能吃饱就不错了,还想吃糖,这是想屁吃!宝儿你放心,大伯有糖都是留给你吃的。”

佩瑜作为被偏爱的那个,虽然觉得大伯这样不太好,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算了,大伯给她糖她就接着,她私底下再悄悄补偿那几个堂侄子。

她之前都是这么干的,这就导致那几个堂侄子对她特别亲,整天姑姑姑姑地叫着。

佩瑜接过糖,剥开糖纸,把糖吃进嘴里,夸赞道:“大伯给的糖真甜!大伯渴了吧?我给您倒水喝!”

佩瑜手脚伶利地给大伯倒了一杯水,并不动声色地在搪瓷缸里放了一颗健体丸,大伯对他这么好,可一定要身体健康才行啊!

至于她爹娘,她早就给他们用过了,她不止给他们用了健体丸,还给他们用了大力丸,还不用悄悄给他们用,都是光明正大给的,如今大力的夫妻俩上工可不要太轻松。

柳大山乐呵呵地接过搪瓷缸,把水一饮而尽。

佩瑜:“大伯,听说咱们大队要办公社食堂了,而且办了公社食堂之后,社员们可以敞开肚皮可劲儿地吃?不仅如此,还可以外带粮食喂鸡?”

柳大山点头道:“对啊,过几天就要办了,等办了公社食堂之后,宝儿可要多吃,多吃才能长得好!”

佩瑜问道:“大家都这么吃得话,咱们大队没粮了怎么办?毕竟咱们公社的粮食交了公粮之后,之前也只能让大家吃个七分饱而已。”

柳大山不在意地说道:“怕什么?有国家兜底呢!咱们国家很多地方的粮食产量都过万了,咱们没粮食了,国家会调粮食过来给我们吃的!”

佩瑜抽抽嘴角,这个大环境真的很让人上头啊!她看她大伯和她爹娘平时还是很靠谱的,现在居然一点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佩瑜给大伯泼冷水道:“是吗?大伯您真的相信别的地方的粮食亩产量有万斤吗?

柳大山疑惑:“宝儿是什么意思?那报纸上都这样报道了,怎么可能出错?咱们要相信国家!”

佩瑜:“有没有可能,报纸上报道的粮食产量是假的?”

柳大山:“不,不会!绝对不可能!”

佩瑜:“可是据我所知,大伯你报的粮食产量有几千斤,可是咱们大队的粮食亩产量真的有几千斤吗?而且不止是您,我了解到这附近十里八乡的大队都报了很高的粮食亩产量,而实际上我们的粮食亩产量远远没有这么多。我们都这样做了,您相信别的地方报出来的粮食亩产量就是真的吗?大伯您种了一辈子地,您见到过如此高的粮食产量吗?”

第1040章 和胤礽一起穿年代10

柳大山有些不安地说道:“……没见过!”

柳大河和彭秀秀面面相觑,他们也察觉到不对了。

佩瑜:“我们这里的土地可是黑土地,最是肥沃,都没有如此高的粮食产量,别的地方真的有亩产万斤?这绝对不可能!那些地方的大队长一定是和大伯你一样虚报产量了。只是这样一来,大家都像大伯一样认为国家有很多粮食,但实际上国家的粮食并不多。大伯,咱们如果开了公社食堂之后不节约着吃,等我们把粮食吃完了,国家不可能有粮食调给我们,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饿肚子了!而如果明年不是风调雨顺的话,咱们的日子要怎么过?”

佩瑜的一番话下来,其余三人的脸色都白了。

以他们种了这么多年地的经验来看,他们这里黑土地的稻谷、玉米和小麦的亩产最多也才600斤而已,土豆最多亩产1000斤,红薯亩产多达1000到3000斤。

这还是收成好的时候,收成不好的时候,亩产量会减少很多。

什么亩产万斤?他们做梦都不敢这么想,这太脱离现实了。

他们也是从国家的报道上知道亩产万斤的消息的,因为对国家的信任和热爱,他们毫无怀疑地信了!

可是现在想想,他们这边肥沃的黑土地的产量都不高,别的地方的亩产量真的能有那么高吗?

他们的心告诉他们,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思考良久,柳大山说道:“没想到我活到四十多岁了,竟然也会一叶障目!幸好我们宝儿聪慧,点醒了我!这么说来,我怀疑大家都和我们一样在搞浮夸风,只是他们比我们还浮夸!”

柳大河与有荣焉道:“那是,我们宝儿从小就聪明,她都能过目不忘了,所以即使大队里送姑娘去读书的人不多,我和秀秀也坚持送宝儿去读书!”

彭秀秀无语地看了丈夫一眼,这个女儿奴是只听到大哥说女儿聪慧的话,感情别的话是都没有听进去?

看来这个家,没她还是不行啊!

彭秀秀:“所以国家并没有那么多粮食,等我们粮食吃完了,就只能饿肚子了!”

说到饿肚子,他们这个年代的人谁没有饿过肚子呢?那感觉真是难以忍受。

柳大山:“没错!宝儿说的都是对的!所以过几天开了公社食堂之后,咱们不能胡吃海喝,也不能铺张浪费,要按照老人、大人和小孩子的胃口大小分配粮食。”

柳大山下定了决心之后,就匆匆离开了弟弟家,去找大队部的人开会了。

几天过后,公社食堂果然开办了,各家各户的铁锅和粮食之类的东西都被统一收到了公社食堂,各家各户无需再自己开火煮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