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逍遥人生(203)
陈秀莲:“那当然,这可是全国最好的大学,看起来就是底蕴深厚,小鱼一定要在学校好好学习啊!”
佩瑜连连应是。
至于在学校里谈对象?
佩瑜并不打算这样做,因为学校里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到时候毕业了也会各奔东西,谈对象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太多,在大学真的有些不适合。
佩瑜办理了入学手续,住进了学校的宿舍,送爸妈上了回家的火车,就开始沉浸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了。
佩瑜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大学里教授的新知识,也不断地进行复习和巩固。
她日常的活动就是四点一线,在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这四个地方来来回回,不浪费一点时间地学习着。
不止是佩瑜这样,她的同学们都很认真读书,甚至比她更卷,起码她是做不到学习到三更半夜的,佩瑜是正常学习正常休息,她的很多同学都是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佩瑜很佩服同学们这种学习的劲头,然而她做不到,她能够做到的就是不负韶华认真读书而已。
渐渐地,佩瑜在学校的学习也进入了正轨,各种专业的知识萦绕于胸,被佩瑜深深地记在了脑子里,成了她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他们这恢复高考之后第一届的学生挺受优待的,报名不用学费,每个月还有生活费补贴,这已经是非常好了,虽然佩瑜并不缺钱。
在经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佩瑜迎来了毕业。
这个时候的大学生,毕业都是由国家进行工作分配的。
佩瑜毕业之后,被分配回了原籍,也就是凉市,被分配到了凉市的政府部门,财务部,从一个小科员做起。
佩瑜感觉很惊喜,虽然她知道他们大多学生都是会被分配回原籍的,但是不到最后都不能够百分百确定,如今尘埃落定了,她的一颗心也安定了下来。
对于回凉市工作,如果说佩瑜是感到惊喜,那对于沈爱国和陈秀莲同志来说,就是欣喜若狂了。
沈爱国:“真好啊,我们小鱼又回来了我们身边!”
陈秀莲:“对啊,她在外面读书那几年,我总是担心她在外面过得不好。”
佩瑜回到凉市之后,迅速地在政府部门入职了,做了一名公务员,开始了她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的生活。
此时的佩瑜已经二十四岁了,处于人生最好的年龄,却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她打算就做着这份工作一辈子。
至于做生意之类的,佩瑜如今完全没有兴趣,虽然如今正处于改革开放,是最好赚钱的时候。
佩瑜在入职公务员之前,用自己的积蓄买了好几栋房子,有平房商品房四合院之类的,她的积蓄就是在饥荒年代卖粮食得来的,但是她对外的说法是做生意赚来的。
有了这些房子,她后半辈子就完全不用因为钱财而操心了。
之所以在入职前买房,是因为入职公务员之后花钱不能这样随心所欲了,公务员的工资都是有定数的,她可不想因为花钱太多被别人认为自己贪污了。
沈爱国:“叫你好好读书,你怎么还跑去做生意了?”
佩瑜:“那不是改革开放吗,我做生意支持一下国家政策。不过我以后不做了,就安心地工作。”
第190章 七零极品小姑子34
陈秀莲:“嗯,小鱼不要太辛苦了,我和你爸赚的钱都是给你和你哥的。”
沈爱国和陈秀莲同志对佩瑜大学毕业分配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凉市的政府部门离他们家不太远,工作体面又稳定,妥妥的铁饭碗,他们觉得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工作了。
如今已经进入了八十年代,工厂的工人再也不是铁饭碗了,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私人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之前的国营工厂就不好做了,严重的是工厂倒闭,工人们失去了工作,没那么严重的,工厂也会进行裁员,工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就连工资也降低了,因为订单少导致加班少,工资也就相应地少了。
沈爱国和陈秀莲同志觉得如果他们的女儿没有考大学,继续做着那份会计的工作的话,也是不太稳定的。
至于他们,他们的厂子的效益也不太好,属于勉强支撑的那种。
虽然如此,但是他们丝毫不慌张,因为他们已经快到了退休的年纪了,就算失去了工作对他们的损失也不大。
而他们的女儿就不同了,她还年轻呢,因此他们庆幸女儿考大学读大学,然后分配了在政府部门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的铁饭碗呢,只要他们的女儿不犯错,这个工作可以做到退休。
佩瑜:“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你和爸爸的钱你们就自己留着用,我有钱。”
佩瑜自从开始在工厂工作之后,每个月都会交一部分工资给父母,当然大学期间是没有的,如今要继续工作了,她会每个月继续交钱给父母的,她已经长大了,肯定是要孝顺父母的。
沈爱国和陈秀莲同志对于佩瑜让他们自己用掉钱的话不置可否,他们当然不会苦了自己,但是只是该用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他们多余的钱财仍然是要留给儿女的。
很快,佩瑜就在凉市的政府部门适应了新工作,工作对于佩瑜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佩瑜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完成工作一丝不苟,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佩瑜是享受这样的生活的,虽然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平淡如水没有波澜,然而佩瑜却并不嫌弃,她不追求快意人生,不追求轰轰烈烈。
佩瑜在时光的缓缓流逝中享受生活的美好,身边有爸妈的关心疼爱,有亲戚们的肯定赞赏,还有工作的充实感,她是平静而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