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万人迷又被男主攻略了(266)
而一个居于深宅的妇人竟然会被皇帝亲自下旨惩罚,足以见她肯定是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的。
只是因为什么其他不便言说的原因,才没有将起因经过暴露在外。
第三件事:尚书,也就是刚刚被圣上下旨清修的季小姐的父亲被圣上贬了官。
他一连被降了六级,正二品的尚书成了五品郎中。
还称不上一撸到底,可要重新爬上去,估计季郎中这一辈子是没什么希望了。
传出来的贬官理由十分可笑。
说是季尚书某日去御书房与圣上商讨事情,进门竟是左脚先踏进。
本朝崇尚右为尊,他这样莫不是对朝廷条例的不满,那是大不敬啊。
然后的然后,季尚书就成了季郎中。
这贬官理由,别说百官,看热闹的百姓都不相信。
根据前一条尚书府小姐被无故处罚,大家猜,尚书被贬的真正理由应该是教女无方。
极大的可能就是女儿做了什么事情,牵扯甚大,但不方便吐露,就这样牵连着惩罚了。
就这样,事情的真相被京城百姓猜了个八九分。
事实大差不差,就是有些细节,他们没有办法猜到。
苏泊回北静侯府,与苏迁见面并将他一同带到皇宫,是有一件极重要的事情要禀告皇上——回京途中有人刺杀苏泊。
苏泊驻守边关数十年,耿直冷面,不允许有人利用军事中饱私囊,其中阻了不少人的路。
这次回京,就有看不惯他的人在路途中买凶,企图将人留在半路,回不去京城,也再也不能在边关做颗安定百姓心的坚石。
这其中,有季莜然的掺和。
她才做了给苏迁下药的事情,没多久就听到苏泊请旨回来的消息,瞬间,心里就慌了。
当然,刺杀的事她还做不出来。
恰好有人在季莜然耳边说些风言风语,她又正有些不该有的心思,就给对苏泊有敌意的人传达了一些苏泊的消息给外面。
季莜然的初衷是阻挡他回来过年的脚步,结果被有心之人利用,将阻碍变成了刺杀。
第237章 矜矜业业打工丫鬟vs肆意爱玩二公子(23)
很难说,季莜然有没有预想到因为自己的消息透露,会发生刺杀这种事。
毕竟,除了直接让人变成死人,怎么样也不会有十全十美的办法阻碍一个活人回家。
所以啊……
季莜然,也许并不如自己在被要求和离时说的那样无辜。
还好,不管她心里怎么想的,因着那次下药的事情,苏迁就对季莜然心存警惕,开始怀疑起她的一切行动。
既然对自己表明了心意,当初为什么又要同意嫁给哥哥呢?
既然嫁给哥哥了,怎么又在一月之内将人逼走京城呢?
是的,现在,苏迁已经在心里无比确认,当初新婚之后,不到一个月,大哥就请命去边关的举动里一定有季莜然的原因。
苏迁因为这些疑惑,开始仔仔细细地调查她一切的异样举动。
所以才会在季莜然给大哥敌人传信时第一时间发现,并传信告诉大哥。
苏迁一边给苏泊提前警醒,一边顺着季莜然传消息的这一条线,顺藤摸瓜,找到一大批对大哥有敌意的朝臣。
搜集证据,找寻原因,就等苏泊一回来一起呈给皇帝看。
季莜然不是主谋,但也有不小的过错,不会被轻易放过。
第一个,就是全城百姓都知道的北静侯府新婚半年的夫妻和离的事情。
按照季莜然做的事情的严重程度,原本她是该被直接一封休书送出门的。
苏泊想到十年前那样软糯可爱的雪团子,最后还是心软了,选择表面和平地商议和离,让尚书府接人离开。
和离,季莜然原本是该高兴的。
这段婚姻是她答应却不是她所喜欢的,嫁进来看到苏泊时她心里就后悔过,现在彻彻底底地解脱,该是高兴的。
但在听说苏泊回忆起十年前的事情,季莜然猛然就怔住了。
这些年,她被执念冲昏了头脑,哪还记得十年前的一个小哥哥。
人的记忆是奇妙的,当其中最猛烈的情绪消散后,那些被藏在记忆深处的画面就开始一点点浮现。
苏迁对她的冷酷磨灭了季莜然对他的深情,曾经随着苏泊远赴边关而隐藏在角落的温暖也就慢慢浮现在眼前。
季莜然终于后悔了。
若是对苏泊的行凶当真成功,十年前在自己难过时安慰哄着的大哥哥从此消失……
恐怖的想象充斥着她的整个头脑,季莜然不敢再想,眼中难得因为苏迁以外的男人流露出一丝丝真情来。
可错就是错,不会因一个人说后悔就会收回曾经做过的事情,她给人带来的伤害也不会消失磨灭。
没有什么会一直等待,错误的代价和苦果,季莜然还是得全部承担吞下。
在苏泊这儿,与其说季莜然是被原谅,倒不如说她是被忽略不在乎。
苏泊是对她有一些好感,但好感没有培养发酵,她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也是不能对苏泊的心造成些什么实质伤害的。
不过,在苏泊这儿被忽略,在皇帝那儿,就不存在这种可能。
联合他人谋杀重臣,是何等的大胆,皇上亲自下令让季莜然进庙修行,此生不能下山。
这并不比死好。
在“环境清幽”的寺庙中修行,没有丫鬟婆子伺候,还不能下山购买置办些所需。
衣食住行全都得自己一人想办法得到,对于一个娇生惯养从未干过什么重活累活的深闺小姐,那是怎样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