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宿主虐渣上瘾凶又残(121)

作者: 糖小柒 阅读记录

杜母被落了面子,多少带点火气,没说几句便起身告辞,连一开始过来的目的都忘记了。

杜华清原本以为自己母亲出手,自然一切都能办得妥妥的,以前如此,现在也理应如此。

只是当看到杜母怒气冲冲且空手而归的时候,他连忙过来问。

杜母看到儿子,便把在江家的事情添油加醋地跟他说了,“江家当真是有几个臭钱就看不起人,儿啊,以后高中,一定要让他们好看。”

杜华清一向自视清高,如今听到母亲的话,只觉得脸红耳赤,好一个江家,居然如此侮辱他们杜家,他以后定然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只是想到这次没了原主送的东西,杜母只能咬咬牙自己掏钱,让杜华清自个去买。

看到掏出来的银子,杜母十分心疼,都怪江婉婉那个不懂事的,以后可别怪自己对她不客气。

而伏柒看到江母对杜家的态度,自然是十分赞赏,原主果真是有对她极好的父母。

杜华清虽然人不行,但是也多少有点才气在身。

再过几个月便是要考举人的日子,而他也是直接中举,更是被官家小姐看上。

伏柒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毁了杜华清的名声,直接退亲。

这可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今科举注重学子名声,若是学子名声不好,便是连书院也不愿意要,更别论会有人给他作保,也就相当于前途尽毁。

上一辈子的杜华清十分注重名声,便是连退亲也不愿意,才直接起了坏原主名声的法子来成全自己。

既然杜华清如此在意名声,那她自然要让他也感受一下名声被毁是什么感受。

他在书院名声不错,受夫子和同窗喜爱,如果让书院里的人知道他的本性,那可将是一场好戏。

伏柒心中琢磨了一番,很快就有了一个主意。

不过第一件要紧的事,便是让江父跟店里的伙计都说了,以后杜母可别想在他们江家的铺子随便拿东西。

第201章 被算计的亲事5

江家其中一间店铺,便是米粮店。

杜母平日里仗着自己是原主未来的婆婆,说是前来买东西,可每次都是没有给钱,只说挂账。

而江家也顾着情分,并没有去问她要钱。

一来二去,杜母便把这事当成是理所当然。

今个儿,杜母又到店里拿粮,她趾高气昂,仿佛自己就是店里的东家,对着伙计也毫不客气,“给我装五斤精米。”

要不是她拿不动,她自然不可能只拿那么一点。

伙计看着她这副好不要脸的模样,悄悄翻了个白眼,“杜大娘,五斤精米一共一百二十五文钱。”

听到伙计对自己说了价格,杜母十分不悦,假装没有听见,只等伙计把精米给自己装好。

伙计得了吩咐,自然不可能对她客气,更何况他早就看这个每次前来打秋风的杜大娘十分不爽,“杜大娘,一共一百二十五文。”

这下子,杜母想假装听不见都不行,她拔高声音,“先记账,赶紧给我装。”

伙计闻言,直接拿出了一个账本,“杜大娘,这几年以来,你一直在我们店里买粮,还未付过钱,如今也该清一下账,一共十六两五钱。”

杜母一听,火气上涌,“什么十六两五钱,你怎么不去抢?我可是你们江家的亲家,你敢收我钱?”

伙计得了嘱咐,自然不会怕她,他走到店门口,直接拔高声音开始说话。

附近的人都被伙计的声音给吸引住,连忙走过来想要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杜母一看这个阵仗,也慌了一下,儿子就是她的命根子,她害怕自己会给儿子带来麻烦,也不敢和伙计对骂,只想快点离开这个是非地。

看着杜母灰溜溜走了,伙计啐了一口。

围观的人中有几个学子,一开始他们还不在意,只是他们无意中听到杜华清的名字,才知道里面那个和人争吵的老妇人居然就是杜华清的母亲。

而打听清楚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杜母每次都是到店里打秋风,端的是亲家的名头,当真是不要脸至极。

这几个人知道这事情后,又去找附近的人确认过,这下子眼睛都亮了。

他们往日里就十分看不上杜华清的做派,只是碍于他在书院里的好人缘。

如今得到机会,他们自然是要去取笑杜华清,也好让其他同窗都知道这个往日里一脸正气的君子,都是怎么从定亲的姑娘家里打秋风的。

经过几人的解说,这事很快就在书院里传遍了。

而杜华清还不知道自己以前极力掩盖的事情就这么被发现了。

他脸色很难看,只是他还是维持住了往日里的清高模样。

也许是杜华清往日里的做派,倒是有不少人相信了杜华清的话,认为不过是有人在恶意中伤。

而那几人也不过是想要膈应杜华清,倒也不介意。

杜华清好不容易熬到书院上完课,便急匆匆往家里赶,就想问杜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害自己如今被人嘲笑。

第202章 被算计的亲事6

杜母本来在家里还一肚子火气,却没想到儿子一回来,就直接劈头盖脸一顿质问。

杜母原本就疼爱儿子,面对儿子的质问,心里多少有些难过,只是在听完之后,她火气更加厉害了。

好啊,好一个江家,居然敢这样对自己,这是半点情面都不留。

杜母看到儿子这个模样,多少有些心虚,毕竟事情确实是她引起的。

不过她一向了解自己的儿子,于是她摆出不可置信的模样,脸上露出难过之色,眼泪就这么掉下来了,“确实是娘不好,要不是娘没有本事,也不至于连几斤米粮也要赊账,才害我儿受人嘲笑。可娘也只是想把钱留着,毕竟我儿还得去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