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谋士系统在三国(207)

作者: 辣个糊涂 阅读记录

哪怕什么都不聊相对沉默着,他们之间除了闹僵的那一次,也很少有尴尬的时候。

可是换成对方的儿子,这感觉就瞬间不对劲起来了。

虽然是在守岁,但也没有必要这样一脸严肃的守着吧,当年咱们一起守岁的时候,我和先帝不还分享见闻来着吗,那时候我还围观了你跟你哥被太后与皇后拉扯着像是两个小玩偶。

可现在想想,当年一起守岁的,“活着的”好像就剩下他们两个了。

这样一想,他们俩现在再这么一坐,莫名有点开追悼会的架势。

陆离要是再老上二十岁,说不定这个时候还能倚老卖老一把,来点年长者的生活经验分享。

但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两个虽然相差将近二十岁,但因为陆离一点不显老,看起来也就是十岁左右的年龄差。

这个差距真的是要多代沟有多代沟,很多话莫名其妙就开不了口了。

陆离第一次在发现自己是个i人之后,意识到自己竟然能够如此i,还要让人家一个十几岁的小少年主动找话题。

真的不是陆离不想说,而是感觉说什么好像都不合适。

说点开心的,人家现在这么惨,你竟然还笑得出来。

说点不开心的,大过年的,非要搞抱头痛哭那一套吗。

说点回忆过去的,衬托的现在多悲惨啊。

说点展望未来的,欺骗小孩你是真不要脸。

陆离觉得自己现在的沉默纯粹是因为无话可说,全然忘记自己当初在兖州是怎么跟人家侃侃而谈,坑人一点底线都没有的。

为数不多的良心可能就用在此刻的沉默上了吧,大过年的,不想忽悠孩子了。

毕竟孩子都这么惨了,未来可能也好不到哪里去,至少他心心念念、暗中努力想要达成的重朝纲,八成,不,应该说九成九的是没有任何希望了。

留下零点一成,完全就是一个心安慰以及世事无绝对。

陆离不想忽悠人,可架不住人会自己忽悠自己。

陆离不清楚刘协到底脑补了些什么,但总逃不过那些东西。

刘协:“年节之际本不该扫兴,只是年后侍中怕就要回兖州了……”

“侍中为曹卿而来,却从未与朕说过其中所求,朕不信是单纯陈明战事。”

“望侍中可如实相告。”

当着刘协的面,陆离从来不会用“明公”来代指曹操:“曹州牧有匡扶汉室之心,故而派我前来,欲诛贼讨逆、迎奉天子。”

刘协颇为尖锐的问:“我听过太多人想要迎奉天子了,打着这样的幌子,可实际上呢,他可是欲取李郭而代之?”

他本不该将话说的这般直白,可如果对着陆侍中都不能说这话,又该对谁去说。

陆离觉得人有的时候真的很奇怪,比起那些对你付出的人,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为之付出的存在,可明明前者才更可信啊。

陆离没有对着刘协做什么绝对不会的保证:“人心素来难测,我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但至少在派我来的那一刻,他是无此想的。”

这样的话,显然比绝对的保证更能取信于人。

刘协看起来稍微放松了些:“以侍中之见,我当应和否?”

陆离却不答反问:“以陛下之见,王司徒当年因何失败?”

刘协没想到陆离会问这个,他想了想:“因王卿操之过急。”

语气中,不由流露出些许遗憾,那时的王允固然跋扈,可到底好过如今的。

“不,不只是因为这个。”陆离说:“还因为他以离间计避开了正面战场,于兵事之上走了捷径,却无能从政事之上绕回来。”

刘协似懂非懂。

陆离:“陛下,世道变了,如今大汉摇摇欲坠、正是礼崩乐坏之时,是不看礼数,要看刀兵的。”

这番话似乎与刘协最开始的问题没有任何关系,可刘协突然就明白了陆离的意思,其实选择权从来不在自己,甚至也不在曹操,全在刀兵之上。

哪怕刘协这边答应了,可说不定曹操都不等见到刘协,就已经死在别人的刀兵之下,这种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刘协:“年后,朕将加元服,侍中可会前来观礼?”

加元服指的是行冠礼,刘协年龄显然还不到,但哪里都有特事特办的情况。

刘协的加元服就是朝中忠臣为他争取来的,行了冠礼后,他就拥有亲政的资格了。

虽然有资格跟落实是两回事,但有总比没有来得好。

陆离没有拒绝,在见证完刘协的加元服仪式后,陆离向着暗中耿耿于怀的郭汜递去了拜帖。

郭汜看到前面送过来的拜帖时还有点反应不过来:“你说这是谁的拜帖?”

陆伯安,是他想的那个陆伯安吗,不会是什么恰巧撞姓、撞名、撞字的人吧。

对方这难道是终于想起来,自己挑拨离间应该找谁了吗?

郭汜很难形容自己的感觉,又有点高兴,又有点憋屈,有点得意,更多还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不高兴。

他是想要拿一下乔的,也好让对方知道,他郭汜可不是什么想见就能见的廉价人物。

可这个乔最后还是没有拿起来。

陆离看着在一旁当陪宾的贾诩,只觉得这一波似乎是流水的李傕、郭汜,铁打的贾诩。

怎么着,你是他们的共用大脑吗,还就你一个?

注意到贾诩在某些事情上的沉默以及巧妙的配合,陆离意识到也许长安这边的挑拨离间不用自己担心了,毕竟再坚固的堡垒也挡不住自内部发起的攻克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