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谋士系统在三国(26)

作者: 辣个糊涂 阅读记录

哪怕真的打心底里不想跟着做,但没人会想要在上司已经将意思展露的如此清晰的情况下,去做出头鸟跟对方唱反调。

毕竟陆离的所作所为又不是剥削贪腐,人家明摆着要做好官,你跟人家反着来,你这是个什么成分?

如果是陆乔,面对自己不喜欢的情况才不会管对错,直接就是我就是不喜欢,我就是不乐意,我就是看不上,有本事你办了我啊!

又或者人家根本不给你办他的机会,留下辞呈背着包袱就走,拜拜了您内,我不伺候了。

可陆乔那样的极端情况显然是极少数的,不说知遇之恩,大家显然还是要脸面的,哪怕不要也不会光明正大的不要。

总之,或真心、或上从下效的讨好,又或是伪装着随大流,乐安郡的官吏虽还不曾填满,但也呈现出一副廉洁办公、为民做事、欣欣向荣的架势。

哪怕他对某些潜规则一知半解,对于某些暗语奉承也有些慢半拍,但正因如此才更显真诚。

真诚这种存在看似美好,却不是百搭的一种特质。尤其是在东汉末年时期,真诚乱搭配就容易变成天真愚蠢。

但真诚搭配上位高权重,这就有点必杀技的意思了。

在人事处上的合格并不是陆离最大的闪光点,他在政上表现出来的敢想敢为、敢作敢当更让人眼前一亮。

人虽然长得仙气翩翩,但陆离办起事来是真的接地气啊。

上到讼断狱、防范寇盗、各县之间的大事小情,下到田间耕作,如何让牲畜更好的长肉、生崽,甚至是沤肥的具体步骤与加入作料的配比。

这要不是可以确定对方确实是陆氏长孙,对方也是样貌、学识、气质一个不缺,这接地气到实在让人怀疑陆氏子是不是被人掉包了。

而在征发徭役上面,对方搞出来的东汉乐安郡特色主义以工代赈,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是一黑。

等到后面对方开始分田安民,那是真的让不少人眼前一黑了。

由于那些可以阻挠的势力都被黄巾干了个七零八碎,陆离施展起来不说丝滑非常,也属于麻烦全在可解决范围之内。

后世分析说东汉亡于世家豪强,真的不是无的放矢的,他们实在是占据了太多的资源。

哪怕不论古今,总是少数人占据着大多数的资源,可如果他们的资源占据已经到达一个让大多数人活不下去的地步,那人们就要让他们活不下去了。

不过陆离也不是一直都顺遂的,他的顺遂随着部分豪强“遗孤”的回归开始出现变化。

传承困难的乐安陆氏是真的被灭干净了,但其他的好像并非如此。

第21章 天灾人祸

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人定胜天还是人难胜天呢?

东汉末年几乎年年大赦天下,黄巾事罢,十二月己巳,大赦天下,改元中平,哪怕年末改元,这一年也是中平元年。

中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85年,依旧是上天不愿意放过大汉的一年。

当年春正月就是一场大疫,看似天灾,实则人祸。

黄巾起……之乱中死了多少人,不说战场上杀死的,就说战乱中受到波及而亡的,说句尸横遍野也不为过的。

人死多了处不好,出现瘟疫难道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吗?

乐安郡这边就看最大的世家都一家老小死了个遍,就知道死人绝对不少,不过因为陆离应对得当,倒是没有成为疫情区。

但陆离处得了这种看似天灾的人祸,却处不了某些看似人祸的天灾。

他升官了,不,应该说要调往中央了。

皇帝是天子,这怎么不能称之为一种天灾呢?

虽然这个郡守一开始只是试用,但陆离以为只要自己做的够好,下一步那自然而然的会是转正,谁知道皇帝神来一笔竟然要把自己往中央调。

陆离真的很想问问他们的陛下,你这到底是什么套路,要不要想一想上一位前来宣旨的天使刚走了几个月啊。

他寻思着自己也没花钱啊,怎么“惊喜”来的如此突然。

就先不提这个调职的任性、离谱程度,单说这个任命本身。

这个任命好吗?

任谁看,从偏僻的地方试用期郡守调往中央,这都是妥妥的升官好事。

如果是在王朝鼎盛时期,甚至哪怕是王朝开始由盛转衰的中后期,这都可以说是好事。

可现在是大汉王朝的末期,哪怕很多人还不这样认为,但陆离清楚有些事情不会轻易改变的。

当然了,要是继任之君是秦皇汉武自然另当别论,可问题就在于根本不是。

陆离虽说对这段历史不能说了如指掌,但根据对曹操刘备等人生平的一些记忆,对比一下时间,现在这位陛下恐怕没有几年了,接着就是皇子二选一,外戚与宦官的对对碰,然后董卓入京,天下大乱。

陆离当然可以辞官不受,但他没有任何缘由,毕竟任谁看这都是皇恩浩荡的大好事,又不是要迫害你,你干嘛不去,是不是心里有鬼?

再者说,陆离这边全家都死光了,可不是那些朝中有人的世家子弟,可以玩个任性的说不干就不干,日后什么时候想干依旧能干。

就如同当初他不能对张角说你未来要造反,我才不要跟你出去长见识一样,现在他也不可能对汉帝说我知道大汉就要亡了,才不要去中央任职呢。

其实非要说的话,去中央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别的不说,至少能跟某些大佬混个脸熟不是,甚至许多大事件也有机会掺和一脚,不像现在这样天高皇帝远的,啥事都是发生完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