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谋士系统在三国(284)
曹操不由想到当初陆离对自己说的日后自会去与先帝分说,那时他自得于自己被选择,可如今再看,对方分说的到底会是什么还犹未可知。
或许是顾虑有刘备这个汉室宗亲在场,或许是考虑到那毕竟是陆离冒险好不容易救下来的恩主遗孀,明明最该被提及的何太后母子,此刻却仿佛成了烫手山药,让人不敢触碰。
刘备再次委婉表达了退场给他们倒地方的意思,这次曹操顺声与对方谈论了几句,便顺着他的意思让他离开了。
几人中最先离开营帐的刘备,在走出营帐一段距离后,不由回头望去,好似在透过那营帐,看到里面自己曾经以为早已改变,如今细想却又可能分毫未变的人。
可惜,对方可能心向先帝,心向少帝,甚至向着如今的陛下,却独独不可能向着他刘备。
便是选择曹操,也绝对不会选择刘备。
侍中似乎依旧是侍中,却永远不会是我的侍中。
刘备的离开,好似也一并带走了好不容易结束了死寂沉默的氛围。
陆离讨厌冷暴力,从前世到今生,他都讨厌。
这事其实放在他跟曹操之间,也谈不上什么亏欠又或者是背叛。
不说他在做这些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追随曹操,真说现在,大家同为汉臣,救一救先帝被奸臣杀害的子嗣与遗孀难道是什么难以饶恕的错误吗。
非要追究,能够追究的也不过是他在选择了曹操之后,不曾将这件事情告知对方罢了。
陆离面色淡然:“此事已告知明公,不知明公作何想?”
被提问的曹操狠狠闭上眼睛,又迅速睁开看向陆离:“此话该我来问陆侍中,伯安如今究竟意欲何为?”
陆离:“若无袁本初突然动作,此事本该被埋藏在先帝陵寝之内,埋葬在乐安郡之中,少帝与何太后死于贼手、葬入皇陵,被我安置在山上的,是故人之子与故人遗孀,仅此而已,再无其他。”
陆离这话结合如今的情况看,说的似乎有些天真,可曹操是相信的,这或许就是对方的初衷,只是世事总是不如人意。
曹操道:“可如今他们落入袁本初手中,伯安以为袁本初会认为他们仅是你陆伯安的故人之子,故人遗孀吗?!”
曹操其实并没有多么担心袁绍会借着刘辨来跟自己打擂台,真要说担心这个,如今的陛下该比自己更加担心才是。
正统之争中,别说兄弟,便是父子都是要反目成仇的。
不过按照曹操对袁绍的解,对方借着刘辨搞“迎奉天子”那一套的可能性并不高。
当初在众人所知的正统只剩下刘协一个人的情况下,对方都是真的不争不抢,难道多出一个选项来,对方反而会改变主意吗?
不会的,尤其是在袁术称帝之后,就更加不会了。
尽管当初刘辨上位,袁绍也是跟在何进身后出了一把力气的,当初董卓兴废立之事,对方是坚决反对的。
可是不要忘记,当年将刘辨“扶下”帝位的人,是袁隗。
那可不是什么袁绍的外八路亲戚,那是正儿八经的亲叔父。
就算抛开这些不谈,曹操想错了,对方偏偏这一次就是不按照套路出牌,硬是要拉着刘辨做旗跟曹操这边打擂台,我们的董将军怕是要冲的比曹操还快。
不只是他,满朝公卿这些年来跟着刘协颠沛流离,付出了那么多,好不容易站稳了现在的位置,妥妥的“患难之间不离不弃”都get到了。
曹操不懂“沉没成本”这个后世的心学名词,但这不妨碍他清楚人性。
他跟袁绍之间会来临的对立,不会因为两个人的死而复生而改变太大,最多就是对对碰下碰掉了根本镇不住对方的大义名分。
现在比起袁绍,他更在意的陆离如今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第143章 两不相负
我想要做什么?
陆离是真的被曹操这个问题给问住了。
抛开感情不谈,作为曹操如今的谋士,作为选择了阵营的有立场的人,他该与对方说这件事情对他们这边的影响与应对办法,他该说如果袁绍真的拿着少帝母子做文章,他们可以谴责对方是在指鹿为马,胡说八道,坚决否认那两个人身份的真实性。
但这话或许单纯作为曹营谋士的人可以说,却不是陆离能够说的。
他将人救了,现在又要冷眼推着他们去死,他难道是有精神分裂症吗。
在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情况下,最好的回答就是反问:“明公以为如何?”
曹操同样被问住了。
这个问题陆离不好回答,难道他就很好回答吗?
他是能够说别管那俩人的死活,还是主动要将那俩人从袁绍那里救回来?
当年落在董卓手中的刘协不好救,难道在袁绍手中的何太后母子很好救吗。
曹操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会面临这种难题,但他也没有哑口无言,他想不出说法,但这里除了陆离外,还有他的其他两位谋士在呢。
郭嘉上前建议道:“何不将此事速报许都,毕竟是涉及宗亲之事,嘉私以为合该叫陛下定夺,不知明公意下如何?”
反正他们如今的陛下不是特别想要权力吗,现在这种事情,正是给他权力的时候。
至于刘协决定了但是不合曹操的意怎么办,到时候自然也有相应的办法。
曹操点头:“奉孝言之有。”
说完,他看向陆离,似乎在等待对方的看法。
陆离对此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不仅没有,他甚至主动请缨要回去许都向陛下告知此事,顺便回去当朝自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