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谋士系统在三国(290)
袁术看着那抹微弱的光亮,目光专注的好似曾经拿着传国玉玺端详时。
阎象倒好了水端到对方身边:“明公且饮些水吧。”
袁术侧头看向对方,许是天太黑了,他总觉得眼前之人看不真切:“先生。”
他不再看对方,只是抬头看着车架的上方:“天命缘何不眷!”
只是到底是天命不眷,还是他袁术能力不济、自寻死路,袁术还是很清楚的。
阎象:“天无绝人之路。”
之前活蹦乱跳的时候,袁术不想死,现在一口血吐出来,却又好似将袁术的求生欲也一并吐出来了一般。
袁术道:“先生可知我,若让我郁郁而活,何若一死。”
他此刻面对生死的态度,到是跟当初面对陆离的态度未免重合了。
因为不确定招揽了能不能成功,心里清楚失败的可能性更大,索性便不去招揽了,还能保持一个不索求的姿态去嘲笑袁绍。
此刻不确定不能不能活,心里清楚死亡的可能性更大,索性便不去狼狈挣扎了,总不能叫袁绍看更多的笑话。
身体的无限虚弱,换来的却是感官的敏锐加倍。
外面的动静,与他所拥有的人马是不匹配的,他似乎能够感知到休息时呼吸数量的减少。
他也是军伍中闯荡过的,非常清楚自己如今的情况会遭遇什么。
只是逃兵还是好的,干脆反水拿着你去换取新主家的功劳的,那也是大有人在。
他拒绝了阎象的搀扶,自己努力坐起来:“我欲向先生托付后事,不知先生可愿应允?”
阎象拱手道:“象微末之人,全赖明公方有今日,今命一条,愿为驱使。”
袁术扶住对方的手:“先生不负我。”
将对方扶起来之后,他从车架的暗格中拿出了包裹的四四方方的包袱。
第146章 物归原主
虽然包裹的严实,但阎象知道那是什么,那是将袁术推入深渊的传国玉玺。
其实阎象清楚一切的根本是袁术自己的心意,传国玉玺不过是个引子而已,但人都是偏心的,此刻他不想指责袁术什么,那满腔的怨憎自然全都推给了全无意识的死物,以及将死物给予袁术的孙策。
曾经被对方宝贝的不得了的玉玺,此刻被袁术从暗格中拿出来后,颇为随意的放置在了一旁,那态度都让阎象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想错了。
袁术对可能装着传国玉玺的包裹态度随意,倒是一个从怀中拿出来的不知道装着什么的锦囊,被其小心翼翼的摆在了他们二人之间。
阎象对这个也是有所猜测的,当年讨董联盟的时候,他是跟着袁术一起去的,自然也见证了陆侍中前来替孙坚要粮草的名场面。
那时眼看着名满天下的陆侍中,为了能够让孙坚顺利出兵,那作态对比他之前在先帝那里的待遇,真的可谓是弯得下腰、低得下头、舍得下东西,当时只是作为旁观者,阎象都觉得这段世人皆知的君臣情谊当真是可惜。
可若是再结合现在,倒是让人只想叹人心易变了。
袁术道:“先生想必也听说过陆侍中与先帝之事,当年洛阳无人不羡。”
阎象接道:“何止是洛阳,天下皆有艳羡者。”
袁术将锦囊放入阎象手中:“此为昔日陆侍中放于我这的玉佩,先生或可以此去换个人情。”
“术家眷如何难以预测,我知先生有大才,只叹昔日傲慢过矣,未能用之,以至今日。如今只盼先生保全自身,若有余力,帮术照拂家小,如此足矣。”
阎象并非是他最为信任的下属,但他信任的下属有的死了,有的叛了,最后陪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的反倒是对方。
是患难见真情吗,或许是吧。
又或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袁术这辈子难得这样为别人着想,而这份难得的善意显然也被对方接收到了。
袁术这番话看起来好像带着几分安排后事,甚至隐隐有几分道德绑架之意。
可实际上,阎象看得出来,这分明是他看出来自己在他死后可能会有的选择,以维护自己家眷为由,给自己一个顺的能够改投他人的台阶,解放自己的道德压力与束缚。
阎象听出来了,但他是个认死的人,不然也不可能现在还跟着袁术不肯离开:“忠臣岂有事二主之。”
有些在他人看来是束缚的东西,在本人心中却是原则。
托付家眷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可以被接受的台阶,可阎象不愿意走这个台阶。
死也就死了,非要为了对方的家眷还得继续活着干活,他只是选择了明公,不是签了袁术家的长工卖身契。
老板选错了跟着一起付出代价也就算了,算自己当初眼瞎,大不了搭上一条性命,但将自己的原则都赔进去那就大可不必了。
阎象是个认死的人没错,但他并不是一个愚忠到没脾气的人。
有一说一,他们两人的羁绊没有高到那个地步。他对袁术有着被对方打动的感情,有为自己选择负责的责任感,但没有对家眷的爱屋及乌。
阎象的拒绝态度表达的非常明确,袁术没有强求,他知道自己此刻也强求不了。
既然自己安排的道路对方不愿意走,袁术索性便更进一步的给予了对方更多的自主权:“既如此,此二物便交由先生,但凭先生如何处置吧。”
说完,袁术一阵剧烈的咳嗽,一摊鲜血落于手帕之上,似乎书写好了命不久矣的结局。
袁术对如今军中的粮草情况还是清楚的,现在外面还只是出现逃兵,而非大规模叛乱,一方面是粮草将尽未尽,一方面是几方互相制衡还没有达成一致,还有一方面就是摄于袁绍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