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谋士系统在三国(365)

作者: 辣个糊涂 阅读记录

他的仕途跟陆离的是存在相错的,对方出仕之时,他在洛阳跟即将成为大将军的何进经历了闹矛盾,险被杀,又和好等一系列剧情,后来被对方举荐,任职侍御史。

只是还没等到陆离来到洛阳,他就因为跟上司不和托病归家了。

等到他再来洛阳为官时,朝中已经是董卓揽权的时期了,而陆离没过多久直接跟董卓在朝上差点打起来,接着就离开了。

而袁绍呢,他比陆离离开的还要早一些。

按来说,他这个看似在洛阳待过的人,实际上还真的没有切身观察过这俩人的情况,祢衡算是问错人了。

但你都当官了,怎么还能只靠着非亲眼看到才能得到结论呢。

明明没有见过,孔融却很笃定的就友人这个问题给出了相应答案:“他们曾经相交甚笃。”

是的,相交甚笃,可那是曾经的事情了。

或许进行政治合作未必需要有多么好的私交,但是当政治合作崩溃,必然会影响私交。

陆伯安与袁本初,显然就是典型代表。

可是生死会改变许多东西,当决裂的双方有一方赴死,活着的人是会回忆起曾经的美好,还是依旧对于曾经的分歧与失望耿耿于怀?

活着的陆离打马来到司空府门前,下马后将缰绳往迎过来的一人手中一放,立刻就往里面走。

一般来说他来老板所在地不会搞得像是当土匪一般往里面冲的,但架不住迎过来的人口中说的是等候多时。

陆离脑子稍稍一转,立刻就明白曹操肯定是派人去找自己了,可惜双方错开了。

陆离来的算是比较的那个,等他到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不少人了。

眼看着因为自己的到来,正在讨论的声音似乎都停顿了一瞬,陆离安静的行礼并在给自己留下的座位上了衣服跪坐下来。

他融入的自然,话题继续的也很自然。

陆离安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着有关袁本初死后他们这边应该做什么的各种建议,有关于趁乱速战速决的,也有暂时按兵不动坐等袁本初的几个儿子祸起萧墙的,还有建议双管齐下的。

正史上曹操选择的是第二种,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曹营与正史上俨然不同,曹操选择的是第三种。

曹操其实再官渡之后就收到了一些来自袁绍那边的信件,当年袁绍可以兵不血刃的得到冀州,可是给人打了一个很好的样子,如今袁绍的某些儿子比之韩馥也不逞多让了。

定策完成后接下来便是具体任务的分派,很多人拿着自己的任务离开了,这次再一次被安排了留守任务的陆离没有离开。

曹操看着陆离似乎想要跟他说什么,却迟迟不曾开口,不曾催促也不曾驱赶。

或许他是明白的,在事业可以更进一步的喜悦背后,还夹杂着些许不能称作纯然愉悦的复杂情绪。

而引起这份情绪的人,是已经死去的故友。

同样在场的许攸看着陆离坐在那里沉默不语,恍惚间有种看到袁绍在侃侃而谈的错觉。

本初,难道你竟然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吗?

作为在两个阵营之间横跳了一番的存在,许攸没准备留下跟这俩人感慨什么,看了一眼之后便随大流的离开了。

他没有这份心思,又或者说早在他于官渡做出选择的时候,就注定再也不会有这份心思了。

事实也证明了,他当初的选择没有任何错误。

等到这里就剩下陆离与曹操他们两人后,陆离沉默的坐在那里,像是在从星星月亮思考到人生哲学。

曹操没有表现出什么沉郁,他开口道:“伯安可是有话要与我说?”

陆离好似今天忘记带上自己的记忆力一般,明明大家都已经讨论完袁本初死后要做的事情了,他现在却问:“邺侯当真薨了吗?”

若说关系好,他却以邺侯相称,可若说关系不好,如何对这样一个已经是既定事实的情报夹杂着几分反转的期待呢?

对这份看似不合时宜的提问,曹操没有叹气也没有安慰,只是实事求是道:“当真。”

曹操没有叹气,陆离倒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今他虽然从坐拥四州之地变为只剩下三州,可是在这个时候去了,怕是要影响地方上的春耕。”

这话说的委实出人意料了些,毕竟以为你要怀念故人,却不曾想你惦念的竟然是他地盘的春耕问题。

曹操闻言不由一愣,却又觉得这话说的相当具体陆伯安特色,不愧是你呢。

但很快,曹操意识到这话不仅是在说袁绍的三州之地,也在说自己这边,春耕之际出兵,得多加注意才行。

注意什么呢,自然是注意自己这边的人心,注意敌对一方的人心啊。

这片土地上的人很好满足的,你让他们安安稳稳的种地养活自己,他们会自动活的如牛似马,但你要是不能让他们好好种地,那他们也不介意把你打成牛马不如。

普通百姓面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太低,为了他们能够安心种地,我们得帮着他们规避那些无法让人安心种地的风险才行。

天灾可能没有太大办法,只能小部分事前预防,更多的还是事后补救,但人祸可操作的余地就大了。

曹操:“伯安放心。”

曹操没有说让他放心什么,陆离也没有问对方要怎么让自己放心,意思传达到便已经足够了,话很是没有必要说得过于直白。

离开之前,陆离好似突然想起来一般:“我闻何太后母子被袁本初安置在邺城妥善生活,不知明公日后准备如何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