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谋士系统在三国(397)
是的,刘备可以说是这场离间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离间的便是他与刘表二人。
虽然目前对方在荆州的地位,好像并不值得专门搞出一场离间计进行针对。
但有些人是真的拔出萝卜带出泥的,陆离的计划看似好像是要离间刘备与刘表。
可实际上他真正想要离间的是蔡氏与刘备,又或者说蔡氏支持的刘琮,跟与刘备交好的刘琦。
是金子如何都会发光的,刘备在荆州名声可是相当不错,刘表对其是既喜欢又排斥的,这就为离间计提供了便利。
不说刘琮与刘琦真的斗起来了要怎样,只说刘表与刘备产生不睦,那关羽、张飞必然不可能继续为其所用,要知道他们如今在荆州北边的一个县城里面,专职防备着曹操这边的。
战前先办掉对方两员可用的大将,这不就是妥妥的增加己方优势了吗。
离间计能够经久不衰是有原因在的,不说他们两人之间本就存在缝隙,就说如今刘表二子之争那也是初现端倪,更不必说如今曹操明显要比刘表更加强劲。
对方满足于守成,手下却未必同样甘心,在别人都轰轰烈烈搞事业的时候,我陪着我家明公荆州蹲?
不说最早袁绍得到冀州的办法,就说因为袁绍那边的军事力量明显强过曹操,当初官渡之时多少人跟那边安通款曲啊。
现在他们跟刘表相比,明显就是势大且肉眼可见前途更加宽广的存在,这里面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
这同样还只是一份草稿,但是比起之前的速通计划,这份草稿显然是要规不少的。
虽然很多计划只是一笔带过,但至少一二三都已经列出来了。
根据自己过往与陆离就这方面进行的交流,曹操毫不怀疑自己但凡选出一个来,他连派去离间的人第一个要见谁,见到时不同场景要有怎样不同的表情都能明明白白的写出来。
当然了,这种事情由于变数太多,很多时候还是要倚靠一个临场发挥的,所以要选谁去做呢?
意识到自己都在考虑可行性了,曹操也没有觉得有问题,他从一开始就时跟陆离站在一队的好不好,反对的不过是不能过于激进,但这并不代表他真的就要变成保守派。
其实之前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但是将刘表两个儿子之间的争斗算计进去的,陆离倒是第一个。
毕竟袁绍那边子嗣相争造成的后果就在眼前摆着呢,就算要重蹈覆辙,也没有必要这么紧挨着吧,脑子就算不够用,吸取教训总是会的吧。
陆离坚定地认为真的会的,人学会的最大教训,就是他们永远学不会吸取教训。
就算有近在眼前的例子又如何,就好像人在面对花心的伴侣时,总会认为自己时最后一个,面对别人犯的错误,人也会自信的认为自己是不一样的,总结为我有我的节奏。
曹操无奈的看了一眼陆离,虽然例子举得好像很生动形象,但伯安你一把年纪别说娶妻,你连个妾室都没有,怎么这种感情的事情说得头头是道的。
陆离认为自己这是虽然没有吃过猪肉,但是见多了猪跑自然会有所明了。
带着陆离有关荆州的计划,曹操扒拉了一下可以去荆州进行离间计的人选。
李伍?
可以,但是有点特征过于鲜明了。
因为对方之前的几次扬名,你派对方过去,还没有开始,就让对面有种曹操可能要搞离间计的猜测了。
计划的制定者陆离,曹操是半点没有想过的,倒不是不信任对方的能力,主要是谁家会将自己的大宝贝派出去办这种事情啊。
这要是在对方那里受委屈了,甚至出了事情,到时候便是报了仇又如何,苦到底也吃了,甚至人都可能已经没了。
说起吃苦的事情来,陆离之前说自己有北征封侯之心,跟着往北边跑了一趟,这是又当军师、又当军医的。
处完了军事方面的活,还留下干了治规的工作。
结果面对曹操的封侯,对方又是开口就是推辞。
哪怕曹操以不能让人觉得他赏罚不明为由,对方也只接受了一个关内侯。
正想着,曹操突然听到有人说:“离愿往荆州,为明公成一年之期。”
这里除了他和陆离,似乎没有别人了,更没有别的名离的人。
第204章 二合一(含一章收藏加更)
曹操:“伯安何出此言?”
有一说一,陆离也挺想要问这句话的。
他回忆了一下自己刚刚那句话,难道有什么难以解的地方吗,他说这句话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至于按照他所说的这般做存在的危险,这里面当然有危险,陆离也很清楚这份危险。
可为什么身先士卒能够鼓舞士气呢,因为人本能的讨厌那些只说不做,又或者只张嘴说,实际上危险的事情全都让别人去做的人。
陆离哪怕着急,这份急也不会是只一味地拿着别人的命去填,他愿意为自己这份着急去付出、去赌。
况且荆州令人在意的存在可不只是荆州本身,不只是刘表、刘备,哪怕已经过了几十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陆离可还没有忘记呢。
可惜曹操这边昔日就算得到了南阳,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部,更没有包含隆中之地。
如果可以,陆离真的挺想要撬墙角的。
秦末穿越,想要跟刘邦争,那视线大多要看向张良、韩信,倒不是萧何不吸引人,主要是萧何跟刘邦太近了,难撬。
而汉末穿越,但凡有机会,谁会不看向诸葛丞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