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穿书文艺杠精(120)+番外

陈志国思索片刻,突然说道:“亲家,咱们好好商量商量,你让你三闺女出去。”

宋知南爽快地说道:“行行,我走。”说完,她看了一眼宋知夏示意她跟上。宋知夏乖乖地跟着她出去了。

她俩一开门,险些把扒在门上偷听的邻居闪趴下。

王桂兰在屋里骂了一句:“你们真是闲的发慌。”

邻居们嘻嘻哈哈地跑开了。

宋知南姐妹们俩一出来,门砰地一声又关上了。

邻居们双眼发亮地盯着姐妹俩,就想从她们身上打听点什么。

宋知南用热切的目光看着大家:“陈家要我家赔500块钱,我们家没有,你们这么热心,一人捐给我家一块钱呗。”

众人“嘁”了一声,没一个人回应。

宋知南继续说:“一块钱都没有,那给两毛总行吧?”还是没人搭理她。

宋知南呸了一声:“真抠门。”

因为她逮谁找谁要钱,大家都避而远之,她俩倒是清净了。

宋知夏一脸茫然:“三妹,你说我以后该怎么办呀?”

宋知南语气淡然:“人生的路得自己走。”

宋知夏喃喃说道:“我真羡慕你,有工作有房子。发生啥事都不怕。我能去哪里呢?”

她从小就被爸妈告知,娘家不是她的家,她跟宋秋实和宋冬宝吵架时,他们威胁要赶她出去。她一直没有安全感,总觉得到了婆家就有家了。结了婚一看,婆家跟娘家一样,都不是她的家。她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

宋知夏突然抓住宋知南的手,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三妹,如果陈安华真要跟我离婚,你收留我好不好?你放心,我不会吃白饭的,我给你做饭,给你打扫屋子,跟你学种菜。我给你当保姆,不要工钱,你管我吃住就行。以后我找到了工作,工资给你一半。”

宋知南看着迷茫脆弱的宋知夏,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家伙,从小到大也是个掐尖要强的,她只有在面对父母时才是乖巧的。现在却变得如此脆弱茫然,像一只迷途的羔羊。

她突然觉得对方没有以前那么可恶了。

宋知南拍拍宋知夏的手,说:“如果陈安华真要离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正好趁机摆脱他们家。你就来给我当保姆,别的不说,你做饭水平还是挺好的。不过,我觉得他应该不会跟你离婚,毕竟他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了。”

宋知南看得出来宋知夏现在还不想离婚,她也没劝她离。宋知夏没有工作没有住处,离了以后怎么办?她要是撺掇她离婚,以后对方过不好,埋怨她怎么办?

两家人在屋里谈判了半个小时,李玉华出来叫宋知夏,把她拉到一边嘀咕一阵,宋知夏跟她一起进了屋,刚进去一会儿,宋知夏又出来叫宋知南进去。

宋知南一进来,见双方家长的情绪还算稳定,饭桌上摊开两张纸,上面放着一支钢笔。

陈安华指着宋知夏厉声说:“宋知夏,你给我写一份保证书,保证以后再也不捏我的……蛋。”

宋知夏点头答应:“好,我写我写。”

宋知夏拿起笔,一笔一划地写了保证书:“我保证这辈子都不再捏陈安华的蛋。宋知夏,年月日。”

宋知夏刚写完,陈安华又指着宋知南说:“宋知南,你也写一份。”

宋知南一脸诧异:“为什么我也要写?我又没捏?”

年轻公安噗嗤一声又笑出了声。

陈安华语气激动:“你没捏也要写,以后你不准拿我的事演讲做报告,不准拿这事写文章。听见没有?”

看来,上次婚闹三人组和宋秋实的事给陈安华留下了很大的心里阴影。

宋上进和李玉华一起劝道:“知南你就写一份吧。”

宋知南这人有逆反心理,你越让她干啥,她越不想干。

她坚决不写,而且有理有据:“姐夫,我不写这份保证书是为了你好。你想想,我的名声和影响有多大。要是我也写了保证书,大家肯定会猜测你们家如此兴师动众,事情肯定很大。你绝对不是碎了一只,你有可能是鸡飞蛋打。这事情一传出去,以后别人会怎么看你?遇到别人的质疑,你又怎么证明自己?总不能别人一质疑,你就脱了裤子自证吧?”

杠精值加10。

众人一起沉默。

陈安华也愣住了,他看向自己爸妈。

宋知夏也赶紧替妹妹说话:“安华,我写就行了。要是我妹也写,传出去不好听。”

陈志国发话了:“宋知南,你今天就当着大家和两位公安同志的面给我们一个口头保证:你以后不拿你姐夫的事做报告写文章,否则我们家跟你没完。”

宋知南痛快答应:“行,我答应你们。”

接着,宋知南又补充一句:“你们尽管放心,这事太常见了,没啥新闻价值。我现在可不是一般的作者,我是咱们本地的名人,我只写特别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

敢情陈安华还不配她写文章?陈家一家三口对宋知南怒目而视。

最终的谈判结果是,宋家把陈家当初给的100元彩礼钱给退回去,宋知夏以后不准再捏蛋,陈家也不准再找宋家的事儿。

宋知南临走前还不忘替姐姐撑腰,指着陈家三人说:“我今天也把话放在这儿,这事已经了了。以后你们谁也不准再欺负我姐,你们谁敢动手,我就来踏平你们陈家。”

宋冬宝也跟着叫嚣:“你们都记住我姐的话。”

宋知南领着宋冬宝迈着嚣张的步伐走出了陈家。

宋知南回到家后,在笔记本上写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大嫂来个一剪没,紧接着就出现了更多的一剪没。现在又有了捏蛋派。我们女人果然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这其中的关键是宣传,必须大力宣传。因为做这件事的人一般不会写作宣传,会宣传的不一定干这事,或者注意不到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