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刚要离开,就看见牛新星领着一帮男生大摇大摆地过来了。
“宋知南是吧,你有种别走,咱们该算帐了。”
在场的人一听有人要跟南姐算帐,行,那就算吧。
大家哗啦一下全围了上来,这些人大多是纺织厂的女工,也有少部分男工。
牛新星一看,好家伙,对面得有几十人吧。
宋知南挑眉:“牛新星,还打吗?”
牛新星吓得说话都结巴了:“我、我也没说要打呀,我就是喊你一声。”
宋知南像赶苍蝇似地一挥手:“又笨又怂的玩意儿,不打就滚。”
宋知南领着一大群人扬长而去。
牛新星站在原地疑惑发呆:“这个宋知南是什么人物,手下这么多人?”
有人好心提醒道:“你刚从外面回来?宋知南的名字你都没听说过?你再好好想想。”
牛新星想啊想啊,终于想起来了,这个宋知南是有些耳熟。
大家伙帮他一起回忆:“宋知南,又名宋一刀,宋钟,宋治男,专治疑男杂症,擅长针灸,动手能力强。打过王红兵,怼过军代表。本地一大祸害白继业,刚想整宋知南,没几天人就没了。你就说厉害不厉害吧?你还敢惹,不要命了。也就是宋主任现在长大了,人变得稳重仁慈了,要不然,你今天肯定得鸡飞蛋打、屁股开花。”
牛新星目瞪口呆,后背发凉。
考试结束后,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多数人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结果。
半个月后,教育局通知一部分人去体检。有小道消息说,被通知体检的都是有可能考上的。没被通知到的人更加绝望。
令人兴奋的是纺织厂的女工竟然有三百人被通知去体检了。
更令人振奋的还在后头,刚进入一月份,陆续有通知书开始寄来。
“啊啊,我考上了。”
“天呐,我也考上了。”
……
吴明珠和陆诗月考上了河东大学,宋知夏考上了河东师范学院,收到通知那天,宋知夏喜极而泣,她本来以为自己要落榜了,没想到啊,完全没想到。
宋湘考的稍差些,是青阳师专,但她也十分高兴。何梅和宋自强乐得合不拢嘴。王翠花的大女儿还有隔壁院里的梅小玲都跟宋湘一个学校。
好消息一波一波地传来,边月考上了河东政法大学。何黛章无双跟宋知夏一个学校。
宋知南的通知来得迟些,不出意外的是河西大学。
“哇,不愧是宋主任。河西大学可是好大学。”
宋知南所经之处,是哇声一片。
大学通知书成批成批地送到红星纺织厂,工人和领导们先是震惊最后是麻木。
记者们兴奋了。
胡记者第一个打电话到宋知南的办公室:“宋主任,你该不会忘了我这个老朋友吧?这么大的新闻,你都不通知我?”
宋知南笑道:“我不是觉得时机未到吗?我数了数才考上几十人,我觉得怎么着也得考上二百多人吧?”
胡记者咂舌:“你们一个纺织厂才多少人?你竟然觉得能考上二百多个?我的姐,你知不知道今年的竞争有多激烈?570万考生,只录取不到30万人,录取率4.7%。何况咱们河东省还是人口大省,竞争尤其激烈。”
宋知南微笑:“老胡啊,不信你等着瞧。”
胡记者等不及了,他放下电话收拾东西就跑来采访,必须抢先报道。
胡记者跑得快,其他记者跑得也快。
大家挤在纺织厂大门前,把宋知南的办公室围了个水泄不通。
大家争先恐后地提问:
“宋主任,听说你从去年年初就开始办夜校了?”
“夜校我早就开始办了,只是以前的权限比较低,自从当上女工委主任后,权限大了,能办的事就更多了。”
“我们注意到,你们纺织厂考上大学的女工占大多数,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宋主任:“这说明,女同志更适合读书,更适合考大学。她们的脑子天生就好,有耐力又有爆发力,前劲足,后劲更强,任何时候都强。我敢肯定,以后的女大学生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要不了多久就能超过男生。”
人群中出现了短暂的安静。
有人问道:“可是宋主任,我听说的跟你说的不一样。”
宋知南用十分笃定的语气说:“你听说的那些都是错的,只有我是对的。纺织厂出了几十名女大学生就足以证明我的话是对的。不信你们可以再等等,后面肯定还有更多女工考上。”
那个记者的杠瘾上来了:“可是……”
宋知南强硬地打断他:“你知道你为什么没能当上大记者和主笔吗?就是因为你的思想太因循守旧,太僵化了。天新地新思想更要新,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知道胡为先胡记者吗?”
“知道,同行。”今天他也来了呢。
“人家胡记者那思想真是一日千里,既有男记者的风格也有女记者的特点,他看问题完全超出了狭隘的纯男性视角,敢于质疑一切权威和老思想。只有这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你们这些人都得向他学习。”
众记者:“……”
姓胡的那个杠头能被她吹成这样?不会是姓胡的□□宋知南了吧?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就姓胡的那姿色,谁那么重口味呀。
人群中的胡记者听得老脸微红,这被人当众夸奖真是让人羞涩啊。
“好了,今天我的采访就到此为止吧,我建议你们采访一下这些考上的女工们,采访一下我们的贺主席,还有调到市妇联的杨主任,以及我们厂的各位领导们。我还建议大家伙过一个星期再来,到时还会有更爆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