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光轻轻叹息一声,这一届的女生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挺勇猛呀。
于蓝之后就是魏秋月和张小凤,魏秋月落落大方,张小凤有些拘谨,声音小得跟蚊子似的。
除了301宿舍的,还有四个女同学:魏素琴、胡月、刘会清、陆春和,她们家在本市不住宿舍。
宋知南打量着这帮男同学,27个人,其中7个已婚,年龄最大的31岁。年纪最小的叫苏星,才16岁,脸上还长着青春痘呢。
自我介绍完毕,便到了选班干部的环节。
宋知南力挺于蓝:“于蓝精力旺盛,又有当班长的经验,愿意为同学们服务,我选她。”
其他女生也纷纷响应。
男生这边,他们大眼瞪小眼,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这么多男生,却让一个女生来管他们,这显得不太合适吧?
这时,孙耀祖突然说道:“宋知南同学,我觉得你也挺适合当班长的,我选你。”
宋知南:“于蓝比我更适合。你们男生不会是不服气被女生管着吧?要不你们推荐一个人出来,咱们公平竞争。”
大家刚认识不久,这些男同学还是挺想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个好印象的。
“没有没有,我们也觉得于蓝挺好的。”
于蓝就这么当上了中文系1班的班长,个子最高的刘长胜当选为体育委员,王琳当选为文艺委员,宋知南是学习委员,班里年纪最大的老大哥周鹏是生活委员,周鹏31周岁比魏秋月还大一岁,用他的计算方法,他虚两岁,今年33了,已婚,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孩子15了,只比他们班年纪最小的苏星小一岁,用他的话说,他不用费力就能生下苏星。
现在还没正式开学,下周一才开始正式上课,她们这两天主要是熟悉校园环境,为开学做准备。
经过这两天的相处,301宿舍里的女生们彼此都熟悉起来了。
虽然大家年龄差距很大,性格各有特点,但目前相处得还算和谐。
大家按年龄排序,魏秋月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赵清波24岁排第二,谢欣然23,但她生日在正月,比宋知南大2个月,排第三,宋知南只能排第四,王琳是老五,于蓝老六,张小凤最小是老七。
她们宿舍的第八个同学,仍然没来报到。
魏秋月担忧地说:“这马上就正式开学了,这个同学怎么还不来呢?难道是家里有什么事给绊住了?”
宋知南却想到了别处:“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这位同学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也许她并不知道自己考上了大学?”
大家异口同声:“不会吧?”
魏秋月年龄大,经的事比大家多,她思考片刻,也赞同了宋知南的说法:“我觉得老四说得很有可能,大家考上大学不容易,咱们毕竟同学一场,我建议咱们去招生办查查这个同学的家庭地址给她寄一封挂号信让她赶紧来报到。”
于蓝自告奋勇道:“我是班长,我去查。”
于蓝行动迅速,当天就查到了这个同学的地址:“这个同学叫马招云,跟老四是同乡,家在河东省青阳市东川县大河口大队。”
宋知南想了一下东川县的位置,好山好水好风景,但就是穷。
宋知南说:“写信一是时间上来不及,二是很有可能再次被扣下。我老家有个朋友是报社的记者,我让他去帮忙跑一趟,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新闻可挖。”
“哇,老四你厉害呀,竟然还有记者朋友。”
“我以前发表过文章,一来而去就跟这些记者熟了。”
于蓝突然问道:“等等老四,你是河东省青阳市的,你所在的工厂是不是叫红星纺织厂?”
“是的。”
于蓝激动地拽住宋知南:“你为什么不早说?原来你就是那个妇联宋知南,我知道你,我在报纸上看过你的事迹。”
于蓝巴拉巴拉地把宋知南的事复述了一遍:“你们知道吗?邓大姐给她回过信,她上交过一大批宝藏,她还带领纺织厂的二百多名女工考上了大学,她还在报上发表过很多文章,我起初还以为是重名呢,没想到真是她。”
其他人一起惊诧地看着宋知南,“好你个老四,你还挺低调。”
宋知南谦虚地说:“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我想着,等我再创辉煌时,你们自然会知道我。”
“你挺自信呀,刚来大学就想着再创辉煌了。”
大家嘻嘻哈哈笑作一团。
宋知南正色道:“今天大家都辛苦了,晚饭我请客。”
于蓝起哄道:“行啊行啊,今天你请,下次我请,走。”
张小凤听到请客,脸上流露出为难的神色,她回请不起怎么办?虽然马上就有助学金发下来,可是她得攒起来寄给奶奶看病,还得留下回家的路费。
可是不去吧,她又不想扫大家伙的兴。
魏秋月看了张小凤一眼,劝道:“小凤你也去吧,改天咱俩合伙请她们吃饼子就咸菜。”
宋知南爽快地答应:“我早盯上你们的咸菜了,就是不好意思要,这回可以光明正大地吃了。”
魏秋月和张小凤一起笑了起来,老四是给她俩面子呢,谁还能没吃过咸菜?
大家一起去食堂,宋知南把钱和票分给另外六人,“咱们们分头去排队打饭,我去打主食和肉菜。”
今天窗口加了一个肉末豆腐,跟白菜粉条一样,也是一毛钱一份,主食多了一道糙米饭,看来提意见还是有用的。
宋知南有两个铝制饭盒,一个装饭,一个装菜。
她先要一份米饭,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男生,食堂师傅给男生的饭盒装的满满的,轮到她时,只有小半饭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