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同志你好,我在《杂文周刊》上看到了你的文章,你骂得真是酣畅淋漓,入木三分。我分别把那两篇文章拿给我爸妈看,我爸妈非常生气,因为你戳到他们的肺管子上了。”
“宋同志,我不赞同你的观点和看法,我觉得你骂父母骂得太狠了,他们也不容易……”
……
很多老师对于宋知南这个大辩论家也更加宽容了。作家嘛,这种性格很正常。没有个性能当作家吗?
宋知南再质疑某些老师时,他们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还有的老师问宋知南:“宋同学,你是对我的课有什么意见吗?为什么不杠我?”
宋知南:“老师,你的意见我都赞同啊,我也不是谁都杠的。”
“哦哦,原来如此。”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宋知南的名声更上一层楼,自然而然地也引起了一些评论家的注意。
很快,那些不善创作只擅长批评的批评家们开始大肆批评宋知南。
首都非知名作家、著名喷子赵远打响了批判宋知南的第一枪:《女人的风格?我看到的是大女人主义》。
河西省这边也有人遥相呼应,叶致秋一口气写了两篇评论:《要有女人的风格,你首先得是个女人》和《男人的孽债,女人的偏见》。
叶致秋痛心疾首地写道:“《女人的风格》里充满了大运动中红x兵的那种极端好斗的思想,她塑造了一个让人十分不适的女主角。
唐知北此人自私强势、刻薄绝情,不孝顺父母,不团结同事,所到之处,硝烟弥漫。从她的身上,我看不到一点我国女子的传统美好品德。
不,我心目中的女孩子绝对不应该是这样的。她们应该是文静娴雅的,是温婉柔顺的,是美好善良的,而不应该如此粗俗无礼、凶悍好斗。”
各大报纸杂志一看有人要骂战,他们生怕事情不够大,纷纷去推波助澜,把事情搞得更大。
周日早上,于蓝王琳从食堂吃完早饭后,气呼呼地跑进宿舍嚷道:“大家快看,有人在报纸上骂老四。”
宋知南翻开报纸一看,好家伙,这个周末的娱乐有了,就是骂人。她们原计划去爬山的,现在只能取消了。
宋知南说道:“姐妹们,爬山活动取消,我要写文章骂人,你们去吧。”
大家仗义地说道:“我们也不去了。你尽管写,我们给你搞好后勤。”
做为班长的于蓝开始给大家分派工作:“招云和欣然,你俩帮老四校对修改;老大和小凤,今天我出钱出粮票请客,你俩去学校外面的饭店订四菜一汤;清波,你跟我去搜集买报纸和杂志,回来帮老四整理一下。”
大家齐商量一会儿,决定慷慨解囊,集资请客。
于蓝说完就带着赵清波去买报纸和杂志,魏秋月和张小凤也跟着出去,马招云和谢欣然收拾书桌,铺开稿纸,把钢笔吸饱墨水,等着宋知南写完,她们好修改校对。
宋知南灵感爆发,她写别的文章可能会有卡顿,但骂人从来不卡,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顺畅。
回骂的文章没必要太长,关键要稳准狠,要骂到点子上。
半小时后,她的第一篇谩骂式回复就出炉了:《批评人类,你首先得是个人》。
又过半小时,第二篇稿子也写出来了:《那赵家的狗为何总是狂吠?》。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赵家的狗总是对我狂吠?
大抵是因为某些狗吃惯了屎,它无法接受这世上还有别的食物,人扔给它一个肉包子,它的狗脸上满是惊诧:怎么可能不是屎?你为什么不给我屎?不行,我已经吃了几千年的屎,我以后也要继续吃。你不让我吃,我就咬你。”
等到于蓝和赵清波抱着一摞杂志和报纸回来时,宋知南已经开始写第三篇了:《震惊:有人想捂女作者的嘴!》。写之前,她还读了几篇叶致秋以前的文章。
她飞快地写道:“我掩着口鼻,忍着恶心,翻看叶致秋以前的文章,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三个字:吃女人。他回忆中的母亲没有名姓,只是个勤劳贤惠的符号;他表面上感激姐姐们的奉献牺牲,实际上却心安理得的享受。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新龙国的男人写出来的文章,大清亡了几十年,大清的僵尸却跑出来了。
我佩服此君,这样过时了几百年的言论也敢拿出来说,我仿佛看到了我太奶奶端出来剩了一百年的剩饭,馊气冲天,闻之欲哕。”
第137章
宋知南写完初稿, 马招云和谢欣然负责校对誊写。
一个小时后,魏秋月和张小凤提着饭盒回来了, 张小凤还贴心地给宋知南准备好了信封和邮票。
“南姐,你写完我们就去邮局帮你寄出去。”
于蓝说道:“首都那边的寄挂号,河西这边的我亲自送到《河西日报》,让他们尽快发稿。”
“我看行。”
“收拾桌子,准备开饭,吃完饭咱们接着干。”
吃完饭,大家收拾桌子,宋知南继续骂人。
《有些男人比女人更懂女人》,《孔子不懂,老子不懂,就孙子最懂》。
宋知南的文章很快就刊登在报纸和杂志上。
首都的赵远看到宋知南的回骂, 虽然生气愤怒但尚能挺得住, 毕竟, 做为喷子一定会被别人回喷,时间一长, 心理素质就锻炼出来了。
河西这边的叶致秋就承受不住了, 他气得眼前一黑再一黑,“孔子说得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骂完,他就气病了。
宋知南每天都能收获不少杠精值,就连睡梦中,杠精系统都在不停地播报,宋知南嫌她影响睡眠, 直接静音,每天早起查看一下杠精值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