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穿书文艺杠精(298)+番外

宋知南最后选了《燕京文艺》杂志社,她先弄个单位混一混,过几年就辞职,到时一边写作一边下海。

她选好单位后,还跟宋知夏通了个电话,问问她分配在哪里。

宋知夏说:“我留在学校当辅导员。湘湘的分配方案也下来了,她被分到了东平服装厂。”

当宋知夏听说宋知南要去首都时,兴奋中带着一丝惆怅:“首都是个好地方,可是咱们又得分开了。”

宋知南安慰她:“没事的,要不了几年咱们就能团聚。你这个工作还不错,先干着,随时关注着国家政策,多学习多看报。找到自己的方向后就果断出手。”

301宿舍的姐妹知道了宋知南要去首都后,纷纷说道:

“首都好啊,是政治文化中心,你挺适合那里。只是以后大家真的天各一方了。”

周日中午,宋知南接到了李群英的电话,电话一接通,那端就传来了一个清脆的童声:“南姨好,我是要文。”

宋知南诧异道:“要文,你说话都这么利落了。”

李群英接过电话,笑道:“都三岁了,能不利落吗?”

宋知南一想也是,时间过得真快呀,要文都三岁了。

“这是我家的电话,刚装上的,花了3千块,我爸妈心疼坏了。”

宋知南惊呼:“电话竟然这么贵?”

“就这还得排队等候,我等了一年多。”

“好吧。”

两人寒暄几句,李群英就进入正题:“你几月份来?邻居那边我已经问好了,她家的房子前年刚装修的,打理得挺好,但是要价也贵,要1万五,你要嫌贵,咱们就多看几家。”

宋知南想了一下说道:“我准备3月初出发,房子等我过去看看再说。”

“行,你出发前记得给我打电话,你现在记一下电话号码,到时我去接你。咱们好几年没见了,我很激动。”

宋知南笑着说,“上次咱们的口号是苟富贵,互相旺,咱们做到了,你旺我也旺。现在咱们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换个口号: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

“好好,你这股文坛的清风快快吹到首都来吧。”

第144章

宋知南只是喊个口号, 没想到天气还挺应景,她来首都的那天是个大风天。

大风起兮尘飞扬, 春风像一个巨大的吹风机,殷勤地帮她换着造型,一会儿左偏分,一会儿右偏分,一会儿是地方支援中央,全力往头顶吹。

这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感觉又来了。帝都,真是让她宾至如归。

宋知南顶着大风出了火车站,李群英就站在人群中朝她挥手。几年没见,李群英比以前更有气质了。面相大气端严,很有领导范儿。

宋知南看了李群英一眼,神秘莫测地说道:“我看你这面相, 感觉你是当老总的料。”

李群英噗嗤一声笑了, “我看你这面相是要名震全国的, 快把行李放上自行车,咱们赶紧回家去。”

宋知南带的行李不多, 铺盖她送给了一个贫困学妹, 收录机用了几年,送给了张小凤学英语,至于那些书她也没要,让大家每人挑几本做纪念。她只带了随身衣物和一些河西特产。

李群英骑着自行车载着宋知南在大风中穿行,好在是顺风,骑起来不太艰难。

宋知南一看方向,就说道:“你家离后海不远吧, 地理位置不错啊。”

李群英说道:“位置是不错,连我爸妈都喜欢, 说方便带孩子遛弯。”

半小时后,到了李群英家,李群英的爸妈牵着小成章早早地在门口等着。

宋知南跳下自行车跟三人一一打招呼:“黄阿姨,您还是那么精神;李叔,您看上去红光满面。我的小成章,我是你南姨,咱们在电话里聊过的。”

李成章大大方方地叫了一声南姨。宋知南见她长得这么可爱,忍不住说道:“这孩子是个整合双方资源的小能手,将来必成大器。”

黄阿姨和李叔没忍住,两人一起大笑起来。

成章莫名其妙地看了爷爷奶奶一眼,仰着头问李群英:“妈妈,你说过,南姨来了要吃莫莫。”

李群英笑着解释道:“莫莫就是莫斯科餐厅,她吃过一次就惦记上了,我昨天提过一次就记住了。”

宋知南说:“老莫餐厅太贵了,就在家吃吧。”

李群英说:“话都说出去了,不去没面子,你去收拾一下,20分钟后咱们就出发。”

老莫餐厅,不愧是体面的象征,吃一顿饭花了二十多块钱。

吃完饭,李群英把宋知南领到收拾好的客房,让她补个觉。

“你好好睡一觉,我去一趟编辑部。”

宋知南打个哈欠说:“你去忙吧。”

宋知南扑到床上美美地补了个觉。

一觉醒来天都快黑了。

小成章听到她起床的声音,就哒哒地跑了进来:“南姨,晚饭有好多好吃的哦。”

宋知南牵着她的小手去了客厅。

黄阿姨正在往饭桌上端菜。

“哇,这么多好吃的,你们二位辛苦了。”

黄阿姨笑着说:“不辛苦,我们可早就盼着你来了。群英天天惦记,没事就拿你的照片给要文看,你没看到要文见到你一点也不生分吗?”

“哎哟还真是,我还以为自己很有魅力呢,原来是早就铺垫好了。”

黄阿姨爽朗地笑了起来:“你这孩子说话就是有意思,我就喜欢跟你唠嗑。”

晚饭刚准备好,李群英就回来了。

她一进来就说道:“听说你来了,我们总编要请客,《杂文周刊》的老周也要请客,还有一个星期后刚好有一个作家聚会,也给你发请帖了。大家都想一睹你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