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穿书文艺杠精(303)+番外

现场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女孩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笑。

这场记者招待会在一阵笑声中画上了句号。

宋知南却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她公开骂赵远不是人的原话被刊登了出来,她问男记者是不是被男人伤害过的话也被刊登了出来,大家先是震惊接着开始口诛笔伐。

然而这两样的热度远远比不上她劝年轻女孩不要爱文学青年的话。混文化圈的文学青年多,看书看报的文学青年也多。他们无财无貌无人品,就靠着若有若无的一点文学才华才获得女青年的青睐,现在宋知南一语道破真相,这是要砸他们的饭碗,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赵远啊男记者统统让到一边去。

他们揪着这个问题不放,必须为广大的文学青年,主要是男青年讨回公道。

宋知南一看这些,脑中灵光一闪,灵感就这么不期而至。

她坐下来写下题目:《嫁人不要嫁文学青年》。

“他们有着极低的养家能力,有着极高的自恋。

他们自以为是,不切实际,在精神的王国里当惯了国王,在现实中也想称王,是吸女人血的集大成者。

他们还虚伪至极,做错事百般为自己辩解;

明明是一棵大蒜,非把自己当成水仙花;

明明长得丑还临水自照,自我欣赏。

他们天天叫着怀才不遇,一个个肚子却像怀了孕。

长得丑想得美,把邋遢当个性,把精神病当激情。

他渣他贱他浪,他嗑药他嫖、娼,但他是个风流男人。

他贫穷他无能,却说是这世界吻他吻得痛。

他家暴他出轨他杀妻,却说这是艺术家的特征。

身上艺术细胞没一个,艺术家的毛病全都有。”

第146章

这一次记者招待会后, 宋知南赚杠精值赚翻了。每天早上起来一查看,又赚了几万杠精值。

她再次笃定, 虽然首都风沙大物价贵,但是,她是个适合奋斗的地方,来得值。

宋知南也懒得做饭,直接下馆子庆祝一下。她回来时,黄桂枝给她端来一海碗百合莲子汤让她败败火。

黄桂枝心疼地说道:“报纸我也看了,这帮人怎么这么小心眼啊。你可别生气,气坏了自个儿不值当。”

宋知南在不意地说:“没事的阿姨,我早习惯了。我就当他们在狗叫。”

黄桂枝摇着头叹着气离开了。

她回到家里跟老伴感慨:“干哪行都不容易,本来我觉着作家是个好职业,又受人尊敬又自由, 可我一看小宋, 又觉得心疼。”

李明达安慰道:“我看小宋没事, 她该吃吃该喝喝。这姑娘天生就是干这行的料。要不人家怎么是文曲星下凡呢。”

宋知南吃完莲子汤,开始精修誊写文稿。

《嫁人不要嫁文学青年》就给《杂文周刊》的老周吧。

老周接到稿子一看, 不禁拍案叫绝:“骂得好, 骂得妙。立即刊登。”

他手下的实习编辑小心翼翼地建议道:“可是主编,这篇稿子的争议是不是太大了?宋知南这次骂得也太狠了。”

老周扶了下眼镜,淡声说道:“我们杂文就是骂人的,不怕她骂得狠,就怕她不骂。”骂得越刻薄,杂志越有名。

《杂文周刊》这期一发行,销量立即大增, 读者来信雪片似地飞过来,得用麻袋装。

老周一看大部分是骂宋知南的, 他当然不能转交,直接让人卖废品。

宋知南清早起来一查看,杠精值突然上涨十万。

哦,是本期的《杂文周刊》出刊了。

骂完文学青年,宋知南还觉得不过瘾。骂人的□□一旦被挑起来就很难平息。

她写了一篇新闻体稿子,名字就叫做《如此记者,如此作派》,换了个笔名叫西城吹风投稿《首都日报》。

“文明礼貌月,一记者很不礼貌地追问女作家的感情生活,当他被问及为什么不找男人恋爱时,该记者躲躲闪闪,支支吾吾,似有难言之瘾,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宋知南所引起的一场文化风暴,持续了一个多月才渐渐平息下去。

据说,很多文学青年在婚恋市场的行情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有些迷恋文艺青年的女青年突然被骂醒了,女青年的家长更加理直气壮了。

宋知南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她每周去杂志社两次,审审稿子,参加下会议,跟吴总编和钱副总编聊聊当前文学界的近况。

钱梦秋告诉她,去年,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去世了。他临终前将25万元稿费捐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此奖意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首届茅奖将在今年进行评选。评选范围就是最近几年的长篇小说。宋知南的《女人的风格》可能也会参与评选。

钱梦秋接着又说:“我跟老吴都建议你趁着精力旺盛,多写几部长篇小说。编辑部的工作你不用操心。外面那些人,你抽空骂骂就得了,别浪费太多精力。”

宋知南笑道:“我也没费太多精力,这不赶上了吗?”

宋知南回去以后开始努力写稿,她很自律,每天晚上九点睡觉,早5点起床,生活规律得连黄阿姨都夸。

宋知南很快就找出了自己适合写作的黄金时间,就是早起后的三小时,适合写难度较大的文章。

每天早上从5点写到8点,去遛狗吃早餐。

回来看看书,练练书法。中午午睡半小时,起来活动活动,在院子里干点活。

下午一般是写点散文杂文。老周每周必找宋知南约稿,有时宋知南说没灵感,他会主动给她提供灵感:“最近社会又出现了某种现象,你就不想骂一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