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穿书文艺杠精(325)+番外

牛抗美在饭店门口等着两人,她大约三十来岁,个子挺高,身上有一股飒爽之气。

李群英介绍两人认识,牛抗美略有些激动地上前握着宋知南的手:“宋老师,您能赏光前来,我真是太高兴了。我早就想认识您了。您写的那些小说读起来太带劲了,我跟我姐妹一起看,我把她的大腿都拍疼了。”

宋知南笑了笑:“你说话确实挺好玩。”

“唉,我这人就是嘴贫。”

牛抗美一边说话一边领着两人进包间,两人一坐下,她赶紧张罗着倒茶水,拿来菜单问两人想吃什么,有什么忌口的。

宋知南说:“客随主便,你随便点就行。”

“那就我点他们家的招牌菜了。”

这一顿饭吃得挺愉快,牛抗美是个很好的聊天对象,能说还会说,说话又风趣幽默,怪不得交游那么广阔。

哪怕对方是有钱的红三代,宋知南也没有一点巴结的意思,平常心对待。

她穷的时候就不把富人当回事,要不然也不会整治老板。现在不穷了,还有了点社会地位,更不把富人当回事。

用那句话说,就是“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主打一个不把任何人当回事。

再有钱的人不请她吃饭,也跟她无关。

再有权的人只要不给她升官,也跟她无关。

今天吃什么跟她关系比较大。

宋知南这种云淡风轻的世外高人模样,让牛抗美愈发心折。不愧是她喜欢的作家,身上有一种高级的、让人不讨厌的清高,有傲骨但无傲气,

不像上次,她喜欢一个明星,经朋友引荐终于见到了本人,结果对方一听她的身份,对她的态度突然变得特别热情。

牛抗美瞬间下头,突然就不那么喜欢了。

她还是比较喜欢他以前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

这顿饭吃得宾主尽欢,双方愉快地告别。

回去之后,牛抗美就拍板决定投资300万让于红林拍电视剧。

于红林激动地打电话给宋知南:“宋老师,您的面子是真大呀,牛抗美就见了您一面,回来之后就答应投资了。这下我的心定了。对了,这次总编剧必须得是您,别人我不放心。不会耽误您太多时间的,您只需要负责大方向大框架,具体的事自有其他编辑去干。”

“行。”

次日,于红林带着合同上门,分红比例仍按以前的约定,10%。

宋知南说:“先暂时这么定,如果后面我追加投资,咱们再补签合同。”

拍摄电视剧的周期比较长,很容易出现拍着拍着预算不够了,如果拉不到投资,只能烂尾或压缩集数,她做好了救场的准备。反正她现在帐上有大几百万躺着呢。

于红林听到这话,不禁喜出望外:“好的,没问题。”

于红林走后,李群英也来找宋知南商量:“知南,你上次说的那个作家经纪人我真的心动了。你看我认识这么多作者,本身又是编辑,也跟多家出版社交过交道,我干这种事那不是得天独厚吗?”

宋知南说:“你可以干个试试。你可以当我的经纪人,我给你5%的提成。”

李群英摇头:“咱俩这种关系,我帮你忙是应该的,哪能还要提成?

宋知南正色道:“亲姐妹,明算帐。偶尔让你帮个忙可以,但若长时间地麻烦你我也不好意思,如果你拿提成,我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了。”

李群英感动地说:“我交到你这个朋友,真是三生有幸。”

宋知南笑着说:“好煽情,都有些不习惯了。”

李群英把自己的想法给格羽罗静林她们一说,两人也十分赞成,表示也愿意跟宋知南一样,愿意聘请李群英当她们的经经人。

“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我一定会好好干。”

宋知南还弄了份简易的合同,把自己的作品交给李群英运营,格羽和罗静林有样学样。

李群英摇身一变,成为了三人的经纪人。她焕发了第二春,一有空就风风火火地去外面跑业务。

黄桂枝见自家闺女突然间满面春风的,又是买新衣裳又是买新包的,在家对着镜子背台司,还天天往外跑,就跑过来向宋知南打听:“小南,你跟阿姨说实话,群英是不是谈恋爱了?”其实她也疑惑,当初跟要文她爸恋爱时也没这样啊,难道是因为老房子着火,所以才烧得格外猛烈?

宋知南笑着摇头:“没有没有,她现在是我、格羽、静林的经纪人,在帮我们跑业务呢。”

“哦哦。”

黄阿姨放心的同时又有些怅然,“还以为又处上对象了呢。我跟你叔还在猜测男方是干啥的,有没有孩子?要文以后怎么办?这不瞎操心嘛。”

一个星期后,李群英兴冲冲地跑回来告诉宋知南:“宋老师,有个法国汉学家打算翻译你的作品,你的小说将在法国出版发行;还有个美籍华人也打算把你的作品介绍到美帝去。”

宋知南十分惊喜:“李总,你厉害呀。你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啊。”

李群英喝了几口茶水润喉,接着说:“下一步,我打算把你推向世界,什么小日子,苏联,英加,每一个都不放过,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格羽和静林我也尽量把她们推出去。唉对了,你没觉得从今年开始诗歌的热潮突然下去了吗?”

宋知南说:“确实下去了,它的黄金时代快要结束了。可能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没几年了。”

李群英一脸失落:“风潮过得可真快呀。”

下一步,她又重作振作起来:“那我更得加把劲了,时不我待呀。我得催促格羽抓紧时间再出一本诗集,愤怒出诗人,失恋也出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