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奶奶萌的拉郎同框了(26)

作者: 东川平湖生 阅读记录

“你就直说喜欢呗,”冯远听不下去了,“你们读过书总喜欢拐弯抹角先来点引言,累不累呀。”

冯远高中没有读,他在学习上没什么天赋,混完九年义务就出来打工了。他什么都干过,最近一年在送外卖,他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在做梦——他就是在送外卖的时候被韩池给看上了!

谁能有他入圈玄幻?

所以说韩池永远不按套路出牌呢。

曾越让他这一打岔,继续说也不是,不继续说也不是,他发现冯远真是越来越不客气了,刚见面的时候还前辈前辈地叫呢。

秋聿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这个世界只有进去了,才会晓得里头有多好,他们进去了。现在差的只是观众……观众愿意静下来入戏吗?

敲门声响了两下,紧接着韩池就推门进来了。

秋聿今天没关门,他怕再出现昨天的事,二十三楼,也怪难跑的。

他看见一堆人,愣了一下,然后又开玩笑地酸了一句:“你们要讲戏怎么都不找导演呢?秋聿能有我专业吗?”

秋聿这个局,从剧本开始之前讲起。

他们这些人都已经入过戏了,老是从半途讲起也没意思,反正最近没有夜戏大家都闲得很,不如就从故事的最开始——大庆建国讲起。

前朝重文轻武,军队疲软,贪官污吏横行,那个年代,武功高的人,一个人能敌一个军,大庆先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末年之时,战乱迭起,英豪毕现,江湖武学蓬勃发展,几大宗门陆续兴起,开始了如火如荼的造反事业。

哦,放在大庆史来讲,应该算救万民于水火。

乱世中,出现了三个人。

草莽英雄李千秋,山水闲人陶怀安,济生堂堂主许长春。这便是大庆第一届领导班子。

前朝亡于武祸,李千秋深知其害,于是建国之后,大力发展火机技术,用来制衡传统武林,再有济生堂变为流明宗,成为皇家大宗,护国佑民,而三侠之一的陶怀安则拜别庙堂,于溪山深处建立归云山庄,从此不问世事。

《初云》讲的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二百三十八年后的故事。

秋聿自觉领了陶怀安的角,冯远也没有疑问地拿了许长春,剩下一个李千秋,有点拿不准。曾越抱着他的钓雪楼楼主不撒手,大概爱上了有钱有势的感觉——李千秋能推翻前朝,少不了钓雪楼的助力。

李晟在剧里的角色是李遇,李遇是没有王气的,他才刚刚找着点李遇的感觉,不敢随便接李千秋,万一被影响了就不好了。

“我来吧。”韩池笑了笑,“你们玩游戏都不带导演的?”

于是韩池就拿下了李千秋一角。

入戏前,秋聿问了一句:“李昀的演员,你找到了吗?”

“没有,”韩池倒是看得开,“不急,要实在不行我就自己演呗,还能省钱。”

秋聿又想起了他中午和黄文清的谈话,几乎可以确定,就算最后真的是最坏的结果,他也一定会拍下去。

大戏开场,只有一个李千秋。

李晟跑去关掉了灯,秋聿的旁白适时响起。

那是一个人吃人的年代。

这时候,没有人再关心自己适不适合某个角色,大家都自觉地演起了群杂,易子而食的百姓,烧杀抢掠的强盗,恃强凌弱的武者,他们都完美地入了戏。

杀人,再到被杀。

他们倒下了,又起来,再倒下。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到最后,他们再也没能爬起来。不知过了多久,李千秋从尸山血海里抬起头来,目之所及只剩下烽火狼烟,骨肉至亲皆亡于乱世屠刀之下。

他看见了一个人。

他刨开尸堆,把那个人拖了出来,他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厚葬了他。

李字大旗立了起来。

房间的灯突然亮了起来,众人直接被晃出了戏。

黄文清站在门口,手还搭在灯的开关上,看傻子一样看他们:“你们在干啥?”

韩池心虚地看了一眼秋聿,正襟危坐。

他像一只偷了腥的猫,他本来应该会忍住的,只不过自己下意识地就把秋聿当成了李千秋最重要的人,一时情难自禁。

他开始有些懊恼,他怕被秋聿发现了他的小心思。

一群尸体从地上爬起来,对黄文清的打断很是不满:“副导,我们在演戏呢!”

黄文清关掉灯,不是很懂他们戏精的世界。

不过他出去的时候贴心地帮他们带上了门,这样就不会有路人看见这群傻子了。

之后的戏韩池没有再敢越矩,他看见秋聿的反应很平常,应该没有多想。想想也是,李家人天生就是重感情的,指不定就有个红颜知己。

只不过在座都是大男人,一时半会变不出红颜知己来,只好将就一下。

想到这里,韩池松了口气,秋聿是个直男,这是直男最正常的思路。

秋聿确实也是这么想的,他一开始是有点吃惊的,但是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场戏虽说是他做的局,但除了主干是由他搭建,别的都靠大家自由发挥,韩池能做出这些来不奇怪。

或者说,这才是最贴近真实的做法。

李家人重情的设定,是贯穿故事始终的,连坑了李遇的李昀也没有幸免。

“怀安兄一定要走吗?”

“天下大势已定,我乘势而来,自当也顺势而去。”陶怀安倾尽杯中酒,“此去溪山归云,往后难见,祝陛下千秋。”

陶怀安来时一人一剑,去时也一人一剑。

山水有闲人,只愿怀安。

上一篇:生之所恋 下一篇:哪能片叶不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