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以北(200)CP+番外
“别胡扯,”王臻无语,“你有收到过任何嫌疑人提出的要求吗?他是要钱,还是要人,或者是要我们放他离开?这张纸条上啥也没有,他撕票撕给谁看?”
李小田讪讪地闭上了嘴。
关尧说道:“12月2日,距离今天还有两周的时间,如果咱们在这两周的时间里,真的收到了来自嫌疑人的要求,或许小田猜得没错。”
韩忱有些沉不住气了,他问道:“师父,咱们要派人去金钩山1号巡护站看看吗?”
“先别去,”王臻简直是抓耳挠腮,“谁知道那地方有啥?金钩山1号巡护站临近国界碑,真出啥事儿了,咱们跑得及吗?现在黑水河几乎完全上冻,万一嫌疑人一个大跨步,跨到对岸去了,上升成外交问题,部里问责,咱们谁上去担责?而且,你们是咋确定,这张纸条与案子有关的?难道就不能是李英自己原本在那天有约吗?”
“那现在呢?就这么等着?”韩忱气短道。
王臻斟酌着说:“我记得,金钩山1号巡护站附近还有几个村落,回去查查村民的信息,选几个可靠的,让他们在外边遛遛……”
“不行,”关尧却否了王臻的提议,他说,“万一巡护站附近的村民里有蛇头呢?”
这话一下子点醒了王臻,他若有所思道:“这个纸条……写的该不会是嫌疑人准备流窜出境的具体信息吧?”
到底是不是,目前谁都不敢下定论,他们能做的,也只有拉着李英的尸体,冒着大雪,赶回扎木儿做进一步鉴定。
关尧身心俱疲,他坐在车上,看着白布下的尸体,嗅着隐隐传来的臭气,忽然想起了三十三年前,大火烧起的那天。
“跟弟弟在家待着,哪儿也不要去,知道了吗?”关尧奶奶临走前,把姐弟二人领到装满了三桶水的卫生间里,然后说道。
天已经黑了,但远处木业二厂的上空却渲染出了一片诡异的深红,关尧和关娜扒在窗户口,努力地向外看去。
“他们咋还不回来?”关尧才四岁,他缩在姐姐的身边,小声问道。
关娜抿着嘴,拉着弟弟的手,一句话也没说。
大火烧断了电缆,本就经常停电的家里连丝光亮都看不到,关尧忽然啜泣了起来,他说:“姐姐,我怕黑。”
“别怕!”只有十岁的关娜挺起了胸脯,“他们很快就要回来了,你闭上眼睛,默念十个数,门就会打开。”
“好……”关尧抹掉眼泪,断断续续地数道,“一,二,三……”
四,五,六……
关娜接着往下念:“十,十一,十二……”
一百,一百一,一百二……
整整一夜,谁都没有回来,关尧和姐姐关娜缩在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卫生间里,听着大火中的嘶喊声,泪流满面。
桌上还放着一盘专门留给江敏的干肠包子,奶奶带回家的苞米依旧堆在厨房,叔叔的比武奖章刚被裱上墙。
那是三十三年前的9月24日,大火烧了一宿。
或许李英早该死了,他本应给无数牺牲在大火中的工人、警察、消防偿命,可他作为罪魁祸首,却又平白多活了三十三年,这三十三年,是多少人的一生,又是多少人得不到的未来?
关尧的脑海里充斥着这些不合时宜的想法,他承认,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又如何?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不管杀人的理由有多正义。
关尧是警察,他不想听杀人犯自诉的悲惨与痛苦。
只是可惜,一条或许会很有用的线索断了,一个没经审判的罪犯自裁了。
这日中午,雪停,天气渐渐转晴。
下午,太阳隐隐露头,但到了晚间,阴云再次遮蔽住扎木儿的夜空,将仅剩的几点星斗挡在了身后。
郁春明刚刚给关尧拨去了一个电话,那头“嘟嘟”几声传来,竟然没人接听。
这也常见,毕竟专案组事多,今天王臻又在,谁知道会给他安排什么任务,发配到什么地方?
可郁春明却在没由来地担心,他坐在桌前,看着三十三年前李胜男留下的遗书,心里一阵发慌。
遗书上写满了张南的恶行,以及钱国伟和苗小云等人的迫害,其中言语,字字泣血。但有一点很奇怪,那就是张南已经死了,遗书上描述的内容也并不足以给钱国伟定罪,哪怕公之于众,最多能带来的也只有谴责而已。
既然如此,钱国伟为什么要冒着风险,让林智民假扮成他,来索要这封遗书呢?
难不成,钱国伟受了谁的蒙骗,认为李胜男的遗书上写有他违法犯罪的证据?
除此之外,江敏能够提供的信息并不全面,比如,她肯定不清楚在自己被沉入河中后的那个晚上,钱国伟三人又做了什么,她也想不通,为什么第二天自己走遍整个木业二厂,都没有找到这三人的身影。
按照艾华的说法,他们仨可是在看到江敏“死而复生”后,才顺势逃走的。既然如此,他们见过江敏,江敏为什么没有见过他们?又或者说,是谁在撒谎?
而且,江敏声称,9月24日,她不仅没有见到钱国伟三人,也没有见到张南。
张南去哪儿了?他作为木业二厂的时任厂长,不在厂子里待着,会去什么地方呢?
还是说,头天拎着榔头找他的李英,在大火烧起前的那个晚上,曾痛下黑手?
这个猜想令郁春明一下子坐直了身体,他迅速翻出了之前询问艾华母亲等二厂老职工的笔记,果真,其中就有记录,24日当天,张南不在厂里。
郁春明看过大火后的事故认定报告,张南不同于钱国伟、徐文、艾华三人,张南当时是直接被报死亡的,也就是说,二厂火灾现场发现了张南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