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校教师生存日记(30)CP

作者: Llosa 阅读记录

真要命。

每到初三、高三的时候,他就能在各种校级活动上,看到孟寄宁的身影,听到孟寄宁的名字。

时不时地,还会收到不想去的邀请。

某个周末晚上,孟寄宁正神采飞扬地说着英语演讲比赛的事。他才刚上高一,已经入围了校决赛。鉴于他们是高手如云的省重点,这很不容易。

“哥,”孟寄宁说着说着,忽然转向他,“下周决赛,你来给我加油吧?”

孟初咽下嘴里的饭菜,沉默片刻,说:“我应该没有时间去。”

“下周不是大周末嘛?”

“老师会布置很多卷子。”

孟寄宁抿起嘴,看上去很失落。常人做这个动作不免做作,可他做起来让人怜爱。

“来吧来吧,”孟寄宁用期待的目光说,“上次运动会,我也给哥哥加油了。”

孟初低下头,他习惯用这种动作掩饰不快的情绪。

他不擅长运动,但是因为高三了,大家都不想参加运动会,没人愿意报名,班主任就抓壮丁,让他报接力。他在交接的时候,把接力棒弄掉了,害得班级垫底。

他开始就说了,不需要孟寄宁给他加油,孟寄宁非要跑过来目睹他出丑不说,还以此为理由,让他在为数不多的假期,花小半天坐公交去文化宫,再花大半天看一百个学生做英文演讲。

他高三了,真没那么闲。

孟长青放下筷子,开始干涉:“孟初,弟弟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你去支持一下啊。”

“可是……”

“别的同学都有亲友团助威呢,”孟寄宁可怜巴巴地说,“爸爸又要出差,你就陪我去吧。”

“孟初,”孟长青说,“你是哥哥,就照顾一下弟弟吧。”

这句话,从小到大,他已经听过无数遍了,每次听到,他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哥哥,我要爱他,因为他是我弟弟。

实际上,这不知道是第几次他下定决心了,但他仍然不确定能不能做到——遵守诺言,一直爱弟弟,并且不再为父亲的偏心感到不快乐。

他最终还是说:“好。”

孟寄宁笑出漂亮的梨涡。

于是,他坐在文化宫的大礼堂里,望着孟寄宁走到台上。孟寄宁的口音并不算纯正,可他自信、热情、语怀激昂,让人不自觉地仔细倾听。第一排的评委坐直身子,随着演讲内容的递进频频点头。

孟初望着弟弟。他的英语也不差,可他没有站在台上的勇气。

“孟初?”

他循声转头,隔着一个空位,有个男生望着他。

孟初认出这是班上的同学,叫魏谦,坐最后一排的,因为隔了点距离,同班快三年,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对话。

“你也来参加决赛?”魏谦问,“诶,初赛我好像没见过你?”

孟初指了指台上:“我陪弟弟来的。”

魏谦点头,过了一会儿,忽然笑了。“这是不是你第一次跟我说话?”他说,“感觉你一直很安静。”

孟初不知道怎么接。他跟谁都很疏远,即便有一天,真有人主动接近他,他也没有话题聊。时下热门的电影电视剧,他没看过;球星明星,他不认识;流行文化,他不关注;他连音乐也不听。

他是一个孤僻的人,习惯于把自己藏起来,这不冒犯到其他人,也不触犯任何法律。

而且,其实并没有人会寻找他。

在沉默演变成尴尬之前,主持人叫了魏谦的号码。

“到我了,”魏谦站起来,“之后再聊。”

孟初点点头:“加油。”

虽然只说了两句话,他还是很感激魏谦。对任何愿意主动跟他交流的人,他都很感激。

对于那句“之后”,孟初只当成客气话。然而,魏谦似乎是个言出必行的人。

回校后,课间、晚自习前、宿舍楼下,如果两人碰面,魏谦必会走过来,跟孟初聊一会儿。有时是问一道题,有时是问假期做了什么,有时是抱怨学校和老师。

某天,孟初走过教室窗外,偶然听见班上两个女生八卦:“魏谦是不是喜欢孟初啊?”

他下意识地远离,免得对方发现自己这个当事人,闹得场面尴尬。

他快步走着,那句话在脑海里不断回荡,连带着勾出了他和魏谦的所有回忆。

他一句一句回溯他们的对话,试图挖掘其中的暧昧和暗示。

魏谦真的喜欢他吗?如果不喜欢,为什么平白无故找他说话?魏谦又不缺朋友。

如果喜欢……他也会有人喜欢?

这个认知压倒了所有情绪,让他从心底激荡出喜悦。

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校园的各个角落,就会传出闲言碎语。谁喜欢谁,谁在追谁,谁和谁在谈恋爱。

青春期的荷尔蒙在密闭的空间里激荡,少男少女们眉目含情,在操场边的树林,夜幕掩映的墙角,楼道里,天台上,挣脱家长老师的围追堵截,开启一段懵懂甜蜜的青春回忆。

这些场景里从未有他,他也以为自己不会成为某段故事的主人公。

不像孟寄宁。

还没住校的时候,两人从学校回家,孟初经常看到他整理书包时,翻出各类情书,然后懊恼地叹气。

“唉,”他说,“我该怎么拒绝,才能不让人家伤心呢?”

因为喜欢自己的人太多而烦恼,孟初不懂这是什么感觉。要是他收到一封,保证每天翻开看无数遍,看到纸张脱落。

他很羡慕那些绯闻的主人公,哪怕他们被叫家长,被公开批评,还因为感情纠纷愁苦终日。

只要有人喜欢,这些都是幸福里的小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