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第一是我的(99)
周围人说什么两人听不清,尤其是祝池,他的听感像是被刚才那句话屏蔽了一般,周遭的私语成了背景音,只为那么简短的一句话伴奏,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循环播放。
一方面的感觉缺陷总会引起另一方面的感觉灵敏,他能察觉频繁看过来的目光,但默认看的不是他,只是宋时,所以一路过来即使无言也会选择陪伴——
倒不是担心他会跌倒,他学习能力快,拐杖用起来已经比早上顺手多了,慢却很稳,只是两个人会少些尴尬。
但如果再来个人,会不会更自然点?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句话也找不出来。
这么想不是没缘由。
祝池一会儿东张西望看风景,一会儿抬手轻咳几声,宋时不知是驯服新工具太专注还是怎的,也没主动找话。
尴尬和别扭环绕着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两分钟前自讨的那句话。
终于,到了教学楼下,他盼了一路的第三者出现了——大顺迎面走过来,一眼就看见了拄拐杖的宋时。
他说:“不是说叫你晚点来的嘛,没想到来这么早?”
宋时刹住拐杖,朝大顺点头致意,“不严重的老师,不会影响上学。”
学生时代要是出了什么事,优先关心的总是会不会对学习有影响,家长老师向来如此,这样的答案最是让人满意。
大顺听后松口气,笑着在他左肩拍了下,“好,要的就是这种劲儿。往好的方面想,你现在是三条腿儿,可比我们都厉害。”
说完大顺自己先哈哈笑起来,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宋时胳膊,样子很乐观。
而被鼓励的人此刻只觉胳膊一阵酸麻,他扯起嘴角,笑得勉强。
“噗嗤。”祝池没忍住,很轻的一声将这和谐画框打破。
大顺这才注意到,画框外还站着个人。
“诶,祝池啊,怎么不回教室?有什么事?”
这问题给祝池问懵了,不是您拉着说话才没急着走么,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大顺刚刚八成拉的是宋时,压根没拉他。
“没事,赵老师,”祝池笑着摆手,“这就回的,所以我们先走了。”
他用的是“我们”,大顺终于反应过来,“哦对,这两条腿儿第一天可能还用不习惯,有个人在旁边看着安全点。”
“诶,等一下。”他俩还没走出两步,大顺回头看一眼楼梯,又叫住他们,“走,跟我来。”
“???”,两人站在原地发愣。
“愣着干嘛,”大顺催促着,“我看你这情况走楼梯还是不太方便,三层虽不高,但也存在风险,还是坐电梯的好。”
什么?电梯?祝池怕不是自己听力还没恢复,于是小声问宋时:“教学楼还有这高级玩意儿?”
“嗯……”宋时顿了顿。
他的一脸平静极具迷惑性,让祝池直接忽略了后面的语意延长。看来是坐过,竟然这么久都没人告诉他!
“闻所未闻。”宋时终于吐出后半句,看向大顺的方向,“估计是我们之前不配吧。”
“……”
穿过一层走廊抵达西侧楼梯,推开楼梯口的防火门进去,再拐两道弯,一路像是寻宝藏,又像是密室逃脱,七弯八绕后终于来到大顺口中的目的地,至尊电梯门向他们敞开。
祝池:“……”
宋时:“……”
这是个什么隐秘的角落,鬼都找不到啊?!
电梯很新,不锈钢四壁光洁得跟镜子似的,地板不着一丝凹陷的痕迹。
学校新建不久是一方面,但也说明这电梯并不常用,不过修在这犄角旮旯的地方,常用才怪!
祝池忍不住问:“老师,那你平时走楼梯还是坐电梯啊?”
大顺硬着腰杆说:“我当然是走楼梯,我还年轻,那几步楼梯还是爬得动的。”说完看向宋时补了句:“当然,你也年轻,你这是特殊情况。”
“当初建新校区的时候本来没有规划教学楼安电梯,但后来学校冒出个什么人文关怀,说装电梯可以方便一些老教师,毕竟五六层爬上爬下对膝盖不好。”
初衷听着很好,大顺却突然话锋一转:“但最后坐电梯的都是那些领导,我们教师从来不坐。”他说的时候昂首挺胸,好像特别自豪。
“学校太小看我们了,给你们补习讲大课一站就是将近两小时,身体素质还是过关的。我们办公室的老教师也是,一个比一个精神气足,爬楼梯都不带喘气儿。有些领导也是,偶尔来视察一下,连几步楼梯都不愿意爬。”
他说得有些忿忿,只是最后一句话声音不自觉弱下来,很像学生吐槽老师,不敢正面刚,只敢背后蛐蛐。
祝池有点想笑,原来大顺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一面,鲜活的不像是讲台上那个严肃的雕像,更像是他们同龄的朋友。
“不说了,跟你们说这些干嘛。”大顺摆了摆手道。
红色荧光不知不觉跳到数字3,三人走出电梯。
“对了,我差点忘了你俩是同桌,这生病受伤是会传染还是怎的。一个前脚过敏晕倒,一个后脚球赛拉伤,还都是在学校发生的,这叫我跟你们家长怎么交代。”
两个难兄难弟垂头听着,好学生的样子如出一辙,他俩对视一眼。
宋时:“不用您交代,已经交代妥了。”
祝池:“对对对,都是意外,我们也不想啊。”
“好了好了,就是想让你们在学校多注意一点,身体健康是学习的本钱。”大顺叹口气,不忍心再多说什么,“走吧走吧,回教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