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胃[种田](22)
刘知南咽下嘴里的莴笋丝:“干什么活儿?需要我帮你么?”
天天赖在他家里白吃白喝,好歹也帮着做些活。
陈正:“今天大棚采收番茄。”
刘知南:“你还有大棚?”
陈正:“嗯。”
“我能去看看么?”他还没见过大棚里的番茄。
陈正当然不会拒绝,“去。”
用了饭,两个人便开着农业皮卡车出门了,路上,刘知南问陈正:“你还种有什么?”
陈正打着方向盘,想了想:“土豆,黄瓜,生菜,有个十几种吧。”
刘知南:“好家伙,你是个地主啊,这要是都是大棚种植,得多宽啊!”
陈正笑了笑,知道他不懂这些,跟他解释道:“没多宽,十亩左右,能种的多,纯粹是因为搭建的是移动式大棚,能够自由移动,可以轮种蔬菜,规模小,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效率高。”
刘知南一听这种现代化小型农场绝对不简单,“那你这走的是什么模式?普通蔬菜转卖批发商还是对口超市?”
陈正知道他是个能聊懂的,开口道:“有机蔬菜会员制。”
刘知南还没有听过这种模式,他颇有兴趣的请教陈正:“恕我好奇,无心打听商业机密,只是头一次听说,你是把蔬菜走成高端品牌,自我打造品牌,固定客户人群?”
陈正笑了笑:“就算全告诉你个明白,也不担心你会效仿成为我的竞争对手。”
刘知南挑眉:“为什么?”难道他看起来一点都不精明厉害?
陈正言简意赅的吐出两字:“你懒。”
刘知南:“...........”
陈正笑了笑,给他解惑道:“从地里产出来的每筐蔬菜都会装箱,上面贴上溯源码,能扫出具体的编码,时间,以及能看到大棚里这一块儿区域的监控,记录了从播种到采收的全过程,每一种蔬菜采收后会在客户群里发公告通知,然后上线到我们自己的APP,进行下单,付款后,会运输到城市里面我们自己的农场超市,会员制提货。”
刘知南认真的听了他的话,忍不住竖了竖大拇指:“你这模式厉害!佩服了!”
他又继续问道:“为什么不扩大一些规模,十亩,年产值怕是对于消费的高端人群来说,低了些,如果扩大上两三倍,产值能往上提百分之三四百。”
皮卡车开进了山路,路两侧生长着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陈正拐过山道的弯,才道:“不是什么东西越多就会越好,走的是高端品牌,那东西就要少而精,客户群体一旦扩大,下沉到中高端,变得不再短缺,那原先的高端客户就会放弃你的品牌,不再以高昂的价格为你买单。”
刘知南听了后笑道:“你把饥饿营销玩的真特么得心应手。”
第13章
在山路上盘旋行驶了十几分钟,翻过了一座小山,一大片开阔平坦的洼地出现在眼前,站在山路上能看到数个玻璃温室,还有白色薄膜覆盖的大棚,平坦的地被整齐划分成了一个个小格子,里面的种植的蔬菜各不相同。
停好车后,陈正带着刘知南去了右手边第二个玻璃温室,里面是有机肥种植的小番茄。
数个穿着天蓝色工作服的采收人员在有条不紊的搬着箱子,然后进行粘码,打包,封箱,都是在监控下进行,再将溯源码录入系统。
刘知南眼里是掩饰不住的好奇,他指了指温室里面,征求道:“能进去看看么?”
陈正在和旁边的男人说话,转头看了他一眼,“嗯。”
刘知南便迅速的钻到里面去了。
跟陈正说话的人是这里的农业负责人蒋开,农业大学毕业,当初接受了陈正邀请,脱离大城市来到这里,他醉心种植研究,厌烦大城市里的节奏,恰好这里能让他专心研究,静心做学术报告。
“刚刚那是谁?”蒋开问道,没见过,面生。
陈正:“邻居。”
蒋开抬了抬眼镜:“邻居?看着不像。”
陈正抬眼看他。
蒋开直言道:“你们关系看起来很好。”
“还行。”
蒋开:“很合的来。”
“一般。”
蒋开:“很甜。”
陈正刚要点头,回过神来,不是,什么玩意儿,甜??
蒋开做人直言直语,毫不委婉转弯,他点了点头:“你们,不对劲。”
陈正蹙眉,转头看着玻璃房里四处打量的刘知南,他现在难道真的像保姆了?
玻璃温室里的番茄藤统一整齐的攀附在支架上,一串串饱满鲜红的小番茄,大小几乎都统一,整个种植区都是干净明亮的,如果他是客户,那么他也会愿意购买这种蔬菜的。
正好有十几箱运了过来,刘知南掏出手机扫描了上面的溯源码。
一看价格。
买个屁!买他命吧!
你有你的有机菜,我有我的预制菜。
陈正刚巧走过来了,刘知南看着越走越近的人,头上明晃晃顶了两个字,奸商。
而陈正以为自己看到的眼神是想吃,随手便摘了一串小番茄给他,“待会儿带你转转。”
刘知南接着那串小番茄默默的在心里计算,一颗要多少钱,听了陈正的话后,抬头看他:“转什么?统共就十亩地,我一会儿自己随便遛着就逛完了。”
陈正嗯了一声,补充道:“那座山还有个养猪场,旁边还有个放牛地,最顶上有片花卉,你若是感兴趣,可以去。”
刘知南:“卧槽!你当初不是说你爷爷给你留了点地?这是一点?”
陈正:“900.4亩,难道没有一个点?”
刘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