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与胃[种田](99)

作者: 汾南 阅读记录

刘知南笑了笑:“麻烦了,我没吃过这菜,想尝尝。”

负责人:“这菜倒也不是那么好吃......”现在都没什么人吃了,我们都拿来喂猪,当然这句话,他还是没说出口。

等陈正从猪场回来的时候,刘知南就提着一袋子站在大棚前等他。

“走吧,事情处理完了,我提了一口袋新鲜肉回来,晚上给你做,吃排骨还是吃炒肉?”

刘知南看他,“都不吃,我要吃牛逼菜。”

陈正:???

刘知南把手里的袋子递给他,“这么牛逼的菜名你为什么没告诉过我,我要吃牛逼菜,做牛逼人。”

陈正:“........”

几秒后,陈正叹了声气,“牛皮,牛皮菜。”

刘知南:“........”他不敢相信自己听错了,“不是牛逼菜,是牛皮菜?”

“嗯,你哪里搞的?”

刘知南指了指身后大棚里的负责人:“刚刚大棚那边的人送过来的,我跟负责人李哥要的,说我没吃过,想尝尝。”

陈正沉默,可能这就是缘分吧,“你跟猪场的猪就这么过不去,老是跟它们抢吃的。”

刘知南窒息,抱着最后一丝侥幸,问道:“你别告诉我这也是喂猪的?”

陈正:“我很不幸的告诉你,这就是喂猪的。”

刘知南:与猪场的猪势不两立。

第57章

过了两天就到了冬至。

刘知南起床的时候, 站在阳台的落地窗前看着青桐湾笼罩在一片冬雾里,原野上,沼泽边有长脚白鹭在起飞, 停落。

屋里已经装了壁炉,地暖也开了, 刘知南体寒有些怕冷, 哪怕青桐湾的冬天会有几天要下细细冷雨,气候阴湿,但陈正家的冬天依然能过的温暖舒适。

下楼的时候,陈正已经用泥炉在煮姜红茶, 抬眸看向刘知南:“先喝点热茶, 暖暖胃, 今天早上吃米线。”

刘知南打了个呵欠,今天他穿了一身米白色的针织毛衣, 这整个人看上去清秀又干净, “嗯,前阵子看云南的宣传片,里面就有嗦米线的场景, 好像是过桥米线和小锅米线。”

陈正:“做三鲜米线,过桥米线需要很多小碟子, 家里没那么多小碟子拿来装小菜。”

刘知南倒了一杯热姜茶, “要放午餐肉哦。”

“知道了。”陈正边说边从冰箱拿出了午餐肉,米线已经提前泡上了。

今天天气很冷, 外面的冬雾一直没有散, 刘知南坐在落地窗前看电脑,老板趴在壁炉前睡觉,里面的柴火烧的噼里啪啦的响。

陈正将猪油放进锅里, 炒了半碗三线五花肉,随后倒入姜蒜末炒香,番茄切的细碎,炒软后,加入提前熬制好的棒子骨头汤,一勺半盐,适量的胡椒粉和鸡精调味。

刘知南爱吃配菜,他就将米线里面的种类尽量加多一些,减少米线的分量。

黄花,木耳,蘑菇,豆芽这些不好煮的先放进去煮软,间隙中,陈正偏头看刘知南。

刘知南工作时喜欢时不时抿下唇,遇到难处时,眉头也会轻皱,他有点想象不出刘知南以前工作时发火的样子。

“你以前上班会发火吗?”陈正问。

刘知南点头,“会啊,手下的人不给力,老是给你留麻烦,是人都会发脾气。”

陈正搅动着锅里的汤和菜,笑道:“扔东西还是骂人?”

刘知南摇头:“没扔过,那有点太不尊重劳动者了,最多就是骂人,但也不带脏字,一般就是,你老实告诉我你的大学毕业证是不是买来的,或者是幸好你长的黑,不然就是名副其实的白痴了,惹急的时候骂的重一点,会说些你表现出来的智商找关系都进不了幼儿园,哪家过年杀猪没按住让你跑出来了。”

陈正听着乐,觉得刘知南发脾气都这么可爱。

“那你手底下的人服你吗?”

刘知南嗯了声:“做领导不是说你会发火就能让别人服你,出来做牛马是为了什么,为了赚钱,你只要带着他们有钱赚,不用发火都会跟着你。”

陈正点头:“南哥说的对。”

刚刚放的蔬菜煮的差不多了,陈正往里面放入米线和青菜,鹌鹑蛋 番茄午餐肉煮2分钟,转小火放入提前腌好的猪肝和瘦肉煮,转中火煮熟,关火加入葱花即可。

“冬天吃这些热汤热食最幸福啦。”刘知南用勺子先喝了几口米线汤,他爱吃点酸的,陈正新泡的酸菜给他切碎了些放在里面。

“今天冬至,要吃点羊肉,想怎么吃?”陈正嗦了一大口米线。

刘知南:“吃羊肉饺子吧,羊肉汤喝过了,但又不能光吃饺子,蒋开楚以杨黎他们也要来。”

陈正:“那就烤全羊。”

刘知南想想都觉得奢侈,“烤全羊这东西我还真没吃过,一只要几千块,我一直没舍得。”

陈正不能委屈了自家媳妇,挑了挑眉:“那就给你烤两只?一只算是给以前的你补上了。”

刘知南笑:“烤那么多吃不完不就浪费了么。”

陈正说他下午去农场里挑羊,宰杀好后再拉回来。

刘知南给其他三人打了电话,不,应该是给两个人打了电话,给蒋开打电话的时候,楚以又赖在蒋开家里,刘知南也省的给他打了。

下午三点,杨黎先来了。

“今天不忙?”刘知南坐在锦鲤池亭子里的圈椅里看着他笑。

杨黎:“今天冬至,都忙着回家过节,算是清闲了些。”他走进亭子,四面装上了玻璃墙用来挡风,里面的壁炉让整个空间热烘烘的,脚下是锦鲤在游动,案上的泥炉在烹着茶。

刘知南提起茶炉倒了一杯茶水递给他:“待会儿帮着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