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视同人)如懿传重生之海兰觉醒(228)+番外

作者: 云初初初 阅读记录

“还敢提我的孩儿!”

白蕊姬话里的怒气冲天,如懿感觉到一阵不好,就见白蕊姬走近了她,又是两鞭。

而后白蕊姬目光森森,语气确实温和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她问角落挤眉弄眼的如懿:“说,我的孩儿是怎么死的。”

如懿理直气壮的回:“是富察琅嬅杀了他!”

“啪”又是一鞭子。

看着如懿痛苦的惊呼,白蕊姬笑笑问“再说,我的孩儿是怎么死的。”

如懿犹豫了一下,还是讷讷道:“是……是富察琅嬅杀了她啊,我没有说谎。”

白蕊姬又是一鞭,继续问:“想清楚了说,我的孩儿到底是谁杀了她!”

如懿惊恐的盯着白蕊姬手里的软鞭,她强迫自己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良久在白蕊姬耐心耗尽,又要举起鞭子的时候,如懿终于想到了什么。

她不敢确定,却因为过于害怕白蕊姬抽她,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试探的说:“是皇上,是皇上下令,下令让皇后料理了那孩子。”

白蕊姬又抽了一鞭,她问道:“既然如此,你当初为何只字不提皇上,纵然是皇后动手,她却是奉旨而为,你为何不提皇上!”

如懿有些心虚,当时为何不提皇上,那是因为她和皇上情深意重,他认为皇上只是觉得白蕊姬孩儿过于怪异,为了社稷不得不下令,真正狠心动手的人是富察琅嬅,她没有说错啊。

见如懿愣住不说话,白蕊姬露出了个森森的笑意。

如懿急忙道:“无论如何,我没有骗你,确实是富察琅嬅动的手,皇上,皇上只是下令。”

听到这话,白蕊姬觉得如懿真是又蠢又坏,她当初竟然信了这样的人!

稍后只听白蕊姬掷地有声的一问让如懿久久无法开口,她盯着如懿说:“如懿,你敢抗旨吗?”

第192章 白蕊姬告诉如懿恨错了人

如懿听到白蕊姬的话一愣,她想当即反驳,但是碍于那软鞭在,于是放缓了语气说:“玫答应,抗旨可是大罪,我当然不能抗旨。”

白蕊姬闻言冷嗤一声,然后她问:“既然你知道抗旨是大罪,那么皇上让皇后料理我的孩儿,皇后又怎么能抗旨!既然如此,到底是谁杀了我的孩儿,娴贵人你说。”

说着说着白蕊姬就掂着手里的软鞭,这看的如懿浑身打颤,原因无他,白蕊姬实在是举止太癫狂了。尤其是现在她大限将至,浑身上下都充斥着一种不管不顾的疯魔劲儿。

这宫中谁都有软肋,而如懿清楚,眼前的白蕊姬唯一在乎的就是她的孩儿,而那孩子早早而去,所以她如果答的不对,白蕊姬恐怕不会放过她。

如懿想着声音就有了些颤抖,话里却依然倔强的带着白蕊姬误解她了的委屈:“玫答应,你当初只问我,你的孩儿是怎么去世的,我回答是皇后娘娘杀了她。这话本来就没有错啊,是你误解了我。是皇上下令的没错,但是你那孩儿当时还有呼吸,皇后料理了她,你的孩儿自然是她害死的,我没有骗你。”

话音刚落,如懿就看到白蕊姬手里的软鞭再一次扬起,随即她感觉到胳膊一阵剧痛,接着她立刻躲在角落里,炸起手,用防御的姿态挡着脸,好不可怜。

而白蕊姬的神色,此时却带着冷冷地打量,过了一会儿审视结束,就听她说:“娴贵人,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些年你越过越差了,明明一入宫你就是妃位,这些年还生下了一子一女,如今却降为了贵人。”

透过两只炸着的手,如懿嘟着嘴讷讷问:“为什么?”

见状,白蕊姬又嗤笑一声:“自然是因为你的蠢,你自以为对其他人宽和以待,忝居妃位时,对我一个答应行礼还和颜悦色就是对我好了。实则你这个人,除了这点事你什么也没有做过,却自以为是的要别人为你感恩戴德。”

“皇后娘娘这么些年为何稳坐中宫你知道吗?因为她兢兢业业,言行一致。她把自己当作后宫之伞,撑着每一个人,然而她从来没有把这些放在嘴边,作为本钱挟恩众人。六宫中有谁没有受过皇后的恩?难道就你给别人请安的温暖才算是温暖吗?”

“你说皇后杀了我的孩儿,本来就错了,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平白沾染血腥,所以我应该恨的人是皇上,如果没有皇上下令,皇后何必动手。”

如懿听了白蕊姬的话惊讶的说:“你怎么敢怨恨皇上,这可是大不敬,玫答应慎言。”

白蕊姬又是一鞭,她语气激动:“我都要死了,慎言有何用?娴贵人,你知道吗?我如今看你觉得你十分可怜,明明皇上对你也那般冷漠无情,你却不敢恨他,甚至还替他遮掩那绝情的举动。我的孩儿难道不是他的孩儿吗?你听到他亲口下令活埋我孩儿的时候,没感到凉意阵阵吗?”

“他能这样对我的孩儿,安知不能这样对你。看看你现在,六公主和十二阿哥不都被夺走了吗!娴贵人,你说,这是不是你偏心皇上,为他遮掩的报应。”

“哈哈哈”白蕊姬发出一阵讽刺的笑,然后又对如懿说:“世间事真是一报还一报,因果轮回,谁也逃脱不了。”

“娴贵人替皇上遮掩他亲口下令杀我孩儿的事实,所以他日后夺走了你的孩儿。”

突然,白蕊姬似乎想到了什么,她又是展颜一笑,那笑里带着不容忽视的畅意,看的如懿十分不解。

如懿睁着迷茫的大眼听了白蕊姬接下来的话,觉得一阵后怕。

“娴贵人,当日我生产之时,你听到了我的痛呼,说女人生孩子都这样。所以你胎胎难产,痛不可耐,是不是也是报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