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157)
小黄月急道:“我姓甚名谁?”
丫鬟怔住,四下看了看,却找不着求助的人,只得道:“姑娘姓薛,闺名宝钗。”
薛宝钗?!
三字一出,瞬间击中听者心灵,如醍醐灌顶,灵台瞬间清明!
她是谁?
她是薛家女儿薛宝钗,年方十五,陪着蛮兄寡母,寄居于亲戚之家,每日左右逢源,维持着薛家摇摇欲坠的生意与体面。
她也是黄家女儿,父母俱全,兄长疼爱,逍遥居于襄阳黄家湾,扮男装上学堂读书,学得满腹经纶,未来将嫁与千古名相。
千年前,她是黄氏女;千年后,她是薛宝钗。
一颗灵魂的千年轮回,不期今日一朝相会。
今日方知我是我!
宝钗急走至案边,拿起那本常读的书,一页页翻至三顾茅庐那一章。
诸葛亮出场时已有妻室。
书中,她不曾留名,却是真实存在过的。
薛母已在丫鬟搀扶下急急赶了进来,拉住宝钗手就哭:“我的儿,你这三、四日病病奄奄,药石罔效,可吓死妈了!”
宝钗一面安慰薛母,一面想:我那黄月躯体也在病中,不知那边的父母要担忧成什么样子。
她细思两边生活,宝钗与黄月的人生皆无缺漏,想来除了两世灵魂交融,其他是互不影响的。
她既可以是宝钗,也可同时是黄月。
莺儿端上药来,宝钗接过一口喝了。
见众人皆愕然,她才醒悟这是小黄月的生活习惯,宝姑娘作为大家闺秀,理当一匙一匙细细啜饮。
宝钗掩饰笑道:“久卧床上,渴得很……”
“可不是!”薛母一拍手,笑道:“大伙儿都欢喜傻了,快给姑娘端清粥小菜来,别把我女儿饿坏了。”
宝钗吃了饭,又有诸姐妹及宝玉前来探望,说说笑笑。
眼前一切,皆是既遥远与熟悉。
宝钗一手拉住黛玉,一手拉住湘云,久久不愿松开。
湘云笑道:“宝姐姐病了这一场,看我的眼神更慈爱了呢!”
众人皆笑,半晌方散。
宝钗渐渐困意上涌,在薛母照看下躺好,瞬间陷入沉沉梦乡,
再清醒时,已回到了黄家。
黄夫人双眼红肿,神色憔悴,仍强撑着守在女儿床前。
忽见女儿睁眼,她眼泪瞬间流了下来:“阿丑!你终于醒过来了,已经七天七夜了啊,差点儿要了你老父母的命去!”
黄承彦正在院内,抹着眼泪看人送上门来的棺木,闻声奔进来,拍腿大喜道:“快!把那晦气之物挪出去扔了!”
宝钗微微抬起头,唤道:“父亲,母亲,女儿让您二老担忧了。”
黄氏夫妇一起上来扶住,齐声道:“快躺好,莫再动了!”
黄晷红着眼圈,从院外走进来道:“父亲,那棺木都是挑选的名贵板材,如何又不满意了?”
看见妹妹清醒,他登时大叫一声,虎背熊腰的八尺男儿欢喜得跳了起来,叫道:“天啊!天啊!”
胡乱叫了数声,却因情绪太过激动,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做宝钗时,父亲早逝,母亲软弱,哥哥荒唐,让她时时有种无力之感。
如今慈父贤母俱在,哥哥勇而守分,宝钗不由得心下一酸,热泪滴落。
黄夫人拿出手帕,温柔地为她拭泪,又唤丫鬟去端药端饭。
一家人团坐床前,说说笑笑。
丫鬟梅鹿端着清粥进来,笑道:“老爷,夫人,那位诸葛公子来了,在外问小公子情况呢。”
黄晷一拍手,道:“怎么把他给忘了?这位诸葛二郎每日都来探问,殷勤得很。不如请他进来,看了妹妹这般精神,也好安心。”
宝钗颊上一红,忙探身向黄晷道:“男女有别,如何能请外男入内室?哥哥,劳你去替我向诸葛公子道个谢,报声平安就是了。”
黄晷反应过来,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迈开长腿出去了
黄夫人正喂宝钗喝粥,听得此言,轻“咦”一声,放下勺子道:“我女儿病了一场,反而变得端庄守礼起来了。”
黄承彦抚须笑道:“言行举止也更有法度了。”
宝钗面上更红,前世今生加起来她已有二十多岁,如何还能像孩子一般胡闹?
她拉住黄夫人手,撒娇道:“父亲,母亲,我该长大了嘛!”
众人皆笑。
院门外,忧心了这七、八日的诸葛亮,听到笑声,也终于展开眉头,露出笑容。
第88章
如此休养月余,宝钗身体渐渐痊愈。
她每日坐在家中,不是读书写字,就是针黹女红,偶尔捣鼓着用蛋清沐发,摘花瓣做胭脂,染布匹,弄纸浆,雕木头,种花养草……
一连过了半年,既不出门玩耍,也不提出去学业堂读书,闺房里倒是摆满了瓶瓶罐罐。
黄夫人觉得奇怪,主动道:“女儿啊,明日你哥哥要去学堂,可要同去?”
宝钗道:“母亲,女儿年纪大了,不好再去男子学堂读书,且女孩儿家识些字明些理即可,女儿学问够用,不须再读。”
她母亲笑道:“读书能否明理不知,月前那场大病,倒是让你明理不少。”
看见女儿手中活计,黄夫人愈发惊奇:“我女儿愈发能干了,裁剪缝衣都能做了?”
宝钗展开手中旧衣,指着上面窄袖笑道:“不过略是做些改良,让咱们行动方便些罢了。”
黄家家风简朴,各人书童、丫鬟加上车夫才不过五人,日常活计都需要内眷自己动手,宽袍长琚尤为不便,宝钗便试着用后世针法收缩袖口、改动裙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