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161)
如此这般不管不顾地跑起来,上次还是滴翠亭扑蝶。
一旦理智回笼,她就再多行不得一步,做个守规矩、顺应时势的人,已在多年闺训中刻入骨髓。
那边诸葛兄弟也已看到了她。
诸葛亮松开犁,让诸葛均守在原地休息,自己快步迎了上来。
他心头也有些热血奔涌。
黄小姐从马车上跳下的那一刻,分明就是黄贤弟,从内到外的热烈与真诚。
将到面前时,黄小姐却又重新变得端庄起来,甚至正正经经地行了个礼。
黄小姐说话也是疏离而守礼的:“诸葛兄,小妹正要到贵府一趟,谁知恰巧路遇贤兄。”
“还望帮忙给蕙姐姐带个信,请她明日到我家来一趟。”
说这一番话时,宝钗皆垂着眼睫,良久无应答,她才抬眸,看清眼前人模样。
诸葛亮一袭蓝布短打,愈发显得腰细腿长,头上包着布巾,汗水打湿鬓角,凤眸中隐含一丝失望。
两人视线相对,诸葛亮换了温暖笑容,拱手还礼:
“小姐所托之事,亮必然带到。”
他手背红肿,拱手时,手指都在轻颤。
宝钗惊呼一声,再按捺不住关心,上前一步,颤声道:“你的手,怎么回事儿?”
原来,她并不是全然冷的,却不知为何要这般压抑内心。
诸葛亮举起双手,笑容中也添了真诚,坦然道:“白日读书,夜晚耕作,这双手许是有些累得不听使唤了。”
手指修长白皙,读书人的手,手心却打着血泡,指尖沾着污泥。
宝钗咬唇,掏出手帕,垂眸侧身,递给他:“绑在手上,会没那么痛。”
诸葛亮接过,却只是捧在手里,有意要再试她一下。
他叹道:“若是黄贤弟给的,倒是无妨。黄小姐的物件,都太精致了些,亮只怕不能领受。”
宝钗假作未听懂,回身就走。
身后的目光,灼灼追随,她强压住心境,不让脚步紊乱一分。
到了车上,她从匣子里翻出伤药,让车夫送了过去。
月光下,那人已回到犁边,犁辕长而垂直,每次压入地里,都需扶犁人耗尽全身力气。
宝钗博览群书,对农具的变迁史也有涉猎。
看到这直辕犁,她心下一动,有了个主意。
回到家,宝钗一夜未睡,画了厚厚的一叠图纸。
翌日一早,诸葛蕙来了,面上也有疲色。
诸葛玄的病越来越重,诸葛兄弟晚上要同去耕地,她一日既要照顾家里,做一日三餐,晚上又要独自照顾叔父。
诸葛玄经常撕心裂肺地咳到半夜,床边时刻要人守候,她也有些撑不住了。
宝钗问起昨夜之事,假作不解道:“诸葛贤兄不是在学业堂读书吗?为何要半夜会在田间耕作?”
诸葛蕙叹道:“此前长姐出嫁,二弟拿出家里的一半积蓄,分给了长姐作嫁妆。叔父的病,早晚皆要服用汤药,加上人口开销,单靠叔父的俸禄是不行的,田地也得耕种。”
她双眼含泪,道:“二弟又不愿放弃学业,只得等课业结束再披着月色回家劳作,每夜睡不得两个时辰,还常因肩臂手痛睡不着觉。”
她眼泪落下,掩面泣道:“他才十六岁,却要撑起一个家。”
宝钗心下也酸软难受。
她是皇商出身,这一向帮人画绣样、制胭脂、裁衣量体甚至看病开方,积了不少钱财,黄夫人几乎不让人动用,让她自己收着做嫁妆。
箱笼里已攒了不少的金银珠宝。
但她却也深知,绝不可以直接赠送财帛给他。
宝钗想了一下,道:“蕙姐姐,你若愿意,我可画些绣样给你。回去照着绣了,只管拿给我,我替你卖掉换钱。”
诸葛蕙连声道:“我当然愿意。”
若能贴补家用,让弟弟们一心学业,她自然求之不得。
宝钗打开柜子,取出一叠绣样,又拿了一块马蹄金:“这个,就算定钱。”
“这也太多了!”诸葛蕙捧着东西,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宝钗笑道:“收了吧,我还有个要紧物事,务必帮我转给诸葛公子。”
她拿出昨夜画的图纸,郑重地放在诸葛蕙手心:“请务必亲自给他!”
诸葛蕙打开看了,最中间画着奇形怪状的一件器具,看不出做什么用的。
宝钗笑道:“放心,诸葛公子定然认得!”
诸葛蕙将信将疑地收了,回到家拿给二弟看。
不成想诸葛亮只消一眼,就认出来了,连连赞叹:“妙啊!”
他平日耕作时,也曾考虑过犁具的问题,却未想过犁辕可以这般弯曲。
图形旁边有三行蝇头小楷,细细写明如何打制。
诸葛亮举着图纸,坐在灯下,反复思索甚久,叹道:“这犁若能推广,不知会造福多少百姓?!”
他站起身,激动之下,手劲不慎大了些,将纸团皱了些。
再打开时,他忽发现这纸也与平日所见不同。
纸质更密,更韧,更细腻。
诸葛蕙在一边道:“这个纸,也是黄家妹子自己做的,听说木浆里好像加了麦粉。黄家妹子说,若制作得当,以后平民百姓也用得起纸呢!”
烛火跳动,诸葛亮心潮起伏。
无论黄小姐是不是黄贤弟,她有这样造福天下的巧思,为民着想的善良,就是位让人敬佩的奇人。
第90章
翌日一早,诸葛亮到学业堂请了半日假,带图纸去了襄阳浦家铁匠铺。
浦家铁匠铺在襄阳开立不过十年,已因善铸刀剑,而在荆襄一带有了赫赫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