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221)
她伸手念诀,轻喝一声:“起!”
霎时飞沙走石,天地昏暗,众人再睁眼时,已到了一座城外,上书两个大字:吴郡。
兰五大为惊奇,咋舌道:“若将此法用于战场,岂不很快统一天下了吗?”
“对呀!”梅四向宝钗道,“待咱们回了襄阳,夫人一定要引荐这位小姐给刘皇叔。”
黛玉笑道:“此法可一而不可再,私下娱乐可以,若于战场施展,只怕会生灵涂炭、后患无穷。”
梅四、兰五异口同声:“为何?”
黛玉靠在宝钗肩头,问一直沉默不语的宝姐姐:“姐姐可知此中缘故?”
宝钗叹道:“妹妹若助我们,自会有人助曹、助吴,神仙打架,战事扩张,到时遭殃的只有普通庶民而已。”
“就像封神大战!”兰五瞬间懂了。
黛玉低声道:“知我者,宝姐姐也!许多事非我不助,实不能也!”
接近城门,她随手变出一顶冪篱顶在头上。
宝钗深知她意,跳下马,牵马缓缓而行。
门口守卫见他们是一对恩爱夫妻模样,也没有多盘问,便放了进去。
黛玉坐在马上,笑道:“说起来,我上次骑马还是在苏州呢!那时候才三岁,出门踏青时坐在父亲怀里......”
原是伤感的话,她嗓音中的笑却依然真切实在。看来,这些年林妹妹果然过得很好。
宝钗仰头,透过冪篱瞧见她弯起的唇角,又看向她在马鬃上顺手编织小辫的手指,笑道:“既没骑过马就安稳些,我替你牵着慢慢走。”
黛玉纤指飞快穿梭,又替枣红马编出一条小辫子,怡然笑道:“无妨,掉下来也不怕!”
她引着三人在城内东走西拐,进了一条宽阔干净的大街上,两旁房屋俨然,门楼高阔,安静肃穆,显然是高官士族聚集地。
宝钗低声道:“这位故人到底是谁?”
黛玉笑得神秘:“是咱两个皆很亲近的故人。”
一连串的姓名在脑海间划过,宝钗颤了嗓音:“可是大观园里的姐妹?”
黛玉挑眉:“宝姐姐蕙质兰心,不妨猜上一猜!”
一辆马车辘辘驶近,车速越来越慢,赶马车的是位健壮仆妇,显然车内是女眷。
宝钗并不胡乱张望,垂头牵马靠边,沉吟道:“能说动孙策避过刺客,左右周郎决策的,必也是位有智谋有决断的。不是探丫头,就是凤丫头,若不是凤丫头,就是......”
“宝姐姐!”
那辆马车已在她们身边停下,车帘掀开,一人探身走出,挽着高髻,簪着步摇,娇俏灵动,身形高挑,鹤势螂形,招手笑道:
“你怎么只记得探春姐姐、琏二嫂子,竟把我这个故人都给忘了!”
宝钗眸中泪珠滑落,就着方才的话继续道:“就是云丫头!”
她撇下缰绳,大步上前。
湘云也从马车上跳下,扑身与她紧紧相拥在一起。
第123章
两人紧紧相拥。
背后传来一声幽幽轻叹:“这可是大街上,你们有一个还穿着男装呢!”
“过来吧你!”湘云头也不回,一把揽过黛玉,三人抱在一起。
黛玉面上漾出笑意,顺手捏了个小小的结界,将周围人的视线都遮蔽了。
良久,湘云才放开两人,一手一个拉着上了马车,吩咐赶车的仆妇:“回家!”
马车内,三人相望,含泪带笑,一时仿佛又回到了大观园的时光。
湘云鼻翼微皱,道:“在这儿都没人能和我联诗,五律七绝的大多没人懂,联诗排律更是没人明白,可把我给闷死了!”
宝钗展开折扇,掩唇笑道:“曲有误,周郎顾。你有知情达意的好夫君,何必还要执着于作诗呢!”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湘云笑弯了眼睛,手指轻敲,笑道,“你的诸葛先生,也算得很不赖啦!”
宝钗“唰”的收起折扇,摇首笑道:“前世三分天下,此世未尝不能一统!”
湘云点头:“嗯,结束乱世,此也是周郎之志也!”
宝钗再道:“此乃汉家天下,自然要归属汉室一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岂独刘家人坐得帝位?”湘云不甘示弱。
两人四眸相对,目光灼灼。
涉及诸葛先生,就连一向老成持重的宝姐姐也不饶人。
黛玉清咳一声,当起和事佬:“云儿,孙伯符的病怎么样了?”
湘云转了目光,掀开帘子向外看了看,道:“此地不是说话地方,咱们到我院子里再说。”
原来,马车已驶到周府后院,湘云先一步跳下马车,领着两人穿廊过院,一路介绍周府风光。
周府是典型的江南园林,以活水做泉,真山为伴,曲径通幽,秀丽雅致。
仆妇、丫鬟来来往往,井然有序,老远就笑着向湘云等人行礼,显然对这位主母爱戴至极。
湘云引黛玉、宝钗进了内院,让贴身侍婢守在门外,亲自倒了茶水,向黛玉道:“吃了你给的丹丸,大哥身体已好了许多,就是精神还时有懈怠。”
黛玉道:“此为违逆命数的副作用,以时间推论,孙伯符应早已逝于刺客之手,灵魂勾至阴司掌管,如今命元不符,仅是精神懈怠已经是大幸了。”
湘云手中茶壶一顿,险些跌落在地:“当真如此严重?”
黛玉点头,伸手扶住壶身:“若不改掉命数,他活不过今年。”
宝钗、湘云对视一眼,按照史书记载,周瑜英年早逝,《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这天下,当真有命数一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