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352)
杨雄、石秀二人定睛望去,但见那女子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容貌明艳,身段风流。
杨雄道:“我二人正是梁山来的,娘子如何知晓?”
那女子笑道:“我姓尤,与一众姐妹在此随师父隐居修行。七日前,卢员外与燕小哥躲避官府,偶然撞进我们庄院。家姐心善,见他们伤病在身,便禀明师父,留他们在此休养。”
“他们口称要去梁山泊入伙,我见你们不像官府中人,故而有此一猜。”
石秀听得是避世修行的女子,便深深唱了个喏,道:“在下石秀,有个外号叫做拼命三郎。这位是义兄杨雄,人称病关索。”
“我二人是奉令前来接应卢员外的,娘子如此仗义相助,梁山以后必有重谢。”
那女子笑道:“相遇便是有缘,两位不必客气,请进内中与卢员外相见。”
芳官急道:“三姐,当真要带他们进去么?这岂不是在沾染尘劫?”
尤三姐笑道:“时也,命也,缘也,劫也,谁能分清?”
石秀、杨雄随两人跨过门槛,瞬间眼前一亮,但见十丈翠屏斜出,三千飞瀑落溅,亭台楼阁,小桥长廊,观之绵延不绝。
一路遇到七、八个女孩子,皆是十二、三岁年纪,有说有笑,见到芳官,都伸手招她过去。
芳官向尤三姐笑一笑,脚步轻盈地走了过去,与一众小姐妹说笑而去。
尤三姐带着两人走过一段绿柳堤,远远飘来一阵笛音,婉转悠扬,听之让人陶醉。
此时正是四月天气,柳絮漫天,一团团卷在脚底,笛声旋绕身边,听笛的人仿佛踏云而上,非在人间。
尤三姐驻足,眼神中划过一丝怀念:“许久没有听到这般好笛了,上次听到,还是当年在姥娘家,听那个人在戏台上......”
她没有说下去,引着杨雄、石秀继续举步上前。
走过绿柳长提,现出一片镜湖,湖心有座精巧的亭子,远远地有一男子身影,临湖凭栏而立,手执竹笛,身姿飘然若仙。
尤三姐轻轻竖起一根手指,向石秀、杨雄示意轻声,然后轻轻踏上桥面。
湖水潺潺,三人走至湖心亭上,一曲刚好奏毕。
那人回过神来,唇若涂朱,睛似点漆,面如冠玉,反手收了笛子,微微一笑道:“三姐,小乙有礼!”
尤三姐笑道:“燕家小哥,这两位好汉是梁山来的,特来找你和卢员外。”
那吹笛之人正是燕青,躬身行礼道:“小乙与主人还未走到梁山,倒要连累两位兄长辛苦这一趟,劳累劳累!”
石秀道:“自卢员外离了梁山后,山上诸位头领都着实惦念,已派我和杨家哥哥下山寻找多时了,若非有缘撞到这座庄院来,只怕又找回大名府去了。”
杨雄道:“卢员外在哪里?”
燕青面前现出些难色,迟疑道:“许是在东苑桥头赏花喂鱼。”
杨雄、石秀皆讶异,在他们记忆里,卢员外是枪棒天下无双的好汉子,没想到竟然有这些闲情逸致。
尤三姐明白过来,淡淡一笑道:“我引你们去找。”
她脚步极快,石秀三人几乎是小跑起来才勉强追上。
绕过一座假山,现出一架拱桥,桥下锦鲤成群,争先恐后仰头张嘴抢食。
桥上并肩站着一对璧人,男子凛若天神,女子秀若娇花。
两人隔栏向水面抛洒鱼食,有说有笑,仿若一对恩爱夫妻。
尤三姐快步上前,叫道:“姐姐,有梁山的人来接卢员外了。”
那女子惊叫一声,手中鱼食尽皆掉落水面,引得游鱼们争相竟食。
卢俊义回头,见燕青领着两个汉子,也是吃了一惊。
他当日被宋江留住,在梁山住过数月,诸位好汉轮番回来与他欢宴,故而也曾会得杨雄、石秀。
那女子轻握卢员外手臂,软声低语:“员外,莫去。”
这一声软语,让卢员外愈发心生不舍起来,招呼起杨雄、石秀来,笑容都有些勉强。
看官可知这女子是谁?
原来她正是尤三姐的姐姐,红楼二尤中的尤二姐。
前世,这尤氏姐妹虽有十分容貌,却无一分运道,亲父早死,幼年就跟着母亲改嫁尤家。
谁知没过得几年,继父又没了,姐妹俩从此身若浮萍,依附嫁到宁国府的继姐过活。
她们继姐尤氏嫁的是宁国府长房长孙贾珍,贾珍有一独子贾蓉,父子俩皆是色中饿鬼,一点儿体面不讲的货色。
尤氏姐妹没有一点儿家势,却是一双美人胚子,十二、三岁时就已出落得楚楚动人。
倾国容貌加上无人照护,便如稚子抱金行走于闹市,她们很快就被那贾珍、贾蓉饿狼扑食般哄骗了去,从此再不能自主,被他们当粉头一般取乐耍笑。
之后,贾蓉撺掇着贾琏娶了尤二姐做二房,尤三姐欲嫁柳湘莲而不得,终自刎以明心志。
那尤二姐本就是个软性无主见的人,若是生在齐全之家,嫁个和善丈夫也就罢了,偏是给贾琏做没过明路的二房奶奶。
她被凤姐骗入荣国府,搓磨得吞金而死,一缕香魂晃晃悠悠出了荣国府,正遇到来接她的妹妹尤三姐。
尤三姐自杀后,魂魄归于太虚幻境,每日修炼不休。
待接了姐姐,她立时道:“警幻仙子联合九天玄女娘娘要做一件大事,姐姐若愿意,便随我到人世间再走一遭。”
尤二姐哭道:“咱们两个孤女,落到人世间也不过是受男人们摆布,我并不愿再受那个罪。”
尤三姐掣出一口宝剑,笑道:“怕什么,妹妹我在太虚幻境修炼这些时日,须不是作假的,自然护得姐姐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