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死遁后成了暴君白月光(14)

作者: 上蹿下跳的猫 阅读记录

事实下来果真如此。

外舍同窗皆是震惊,短短两三月,他便有如此之大的进步。

眼红的人虽多,但好歹都是明事理的读书人。

又有人知晓之前唐俊一事,倒也没人敢教唆,再次构陷苏逸,平白污人清白。

苏逸这才刚从藏书阁里出来,就被讲郎叫走,推门进来的时候,张允贤正捧了本书,看的仔细,听到推门声响起,抬眼睨了一下他:“来了,坐吧。”

“是,先生。”

苏逸这次没再忘了带上讲义,可是看那样子,张允贤并不打算考察他:“先放一放。很快就要教五经了,你想好要以何为本经了吗?”

“弟子不知这其中门道,还请先生指教。”

“五经,乃是诗,书,礼,易,春秋。虽只选一经作为本经,但所占比重却极大。就好比如乡试,头场七道题,五经就占了四道。所以选本经便极为的重要。每经流派各不相同,流派不同,见解便不同。”

“当初我入学的时候,讲郎便治诗经,我也学的是诗经。按理来讲,你应该同我一样,治诗经,但我却以为,你有自己的想法。你性格沉静,洞察细微,治易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易经最难,主程传,朱子本义,古人治学先治易,取先难而后易,由此可见易经之深奥。我还是要提醒你,莫要因为他人一时之言随波逐流,轻易改变想法,我只是依你之才,提出见解。”

“先生是觉得,治诗经和春秋的人太多,又怕我觉得选了治其他经,遇到困难重重,才以为弟子选治诗经吗?”

苏逸正色:“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先生以为我有高才,但我却深知,虽我并不畏惧易经难,不学诗无以言,要达到修齐治平的境界,就要深造温柔敦厚之风,方才助人修身养性。先生,我确定,我选择治诗经。”

“你既然这样想,那我便放心了。”张允贤道:“只是你基础不比旁人,治诗经的又是群英荟萃,你可能要吃更多的苦,才能拿到个好名次。”

“弟子不怕吃苦,只怕先生不肯倾囊相授。”

张允贤哈哈一笑:“我若不肯倾囊相授,何苦私下叫你来,又和你讲这些大道理。”

“是,弟子愚钝,看不透先生良苦用心”,苏逸哪能是真的看不透。

张允贤接过他递来的讲义,提问到一半,蓦然打断:“再过段时日,就是三月一次的季考,知府教谕出题,你复习的如何了?”

苏逸被他这么一提,瞬间压力山大,那可都是两榜的进士出身,别提学识有多渊博。

“瞧瞧,究竟在怕什么”,张允贤见他这副样子,不由得笑了一下:“说不得你以后要比他们更加厉害。都是一步步考上来的,谁又落得了谁几步?”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张允贤拂了拂自己那短翘的胡子,心情大好。

苏逸应了声是:“多谢先生教诲。”

等到考察完毕,他终于捧着书册出了门,却发现外面飘起了雪,落在地上不出半刻就化成了水,他掂量着,加快步速,回了讲堂。

果然,不出七日,张允贤就开始讲习诗经,不分快慢班,想去的都能去听,就连课考也取消了。

不过好歹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苏逸背书的速度自然也越发的快。但是最要紧的还是即将来临的季考,毕竟涉及分班,要想从外舍进入中舍,至少要是前两名。

可是苏逸考了两次,硬是没能撼动班里的第一第二,叫他时而感到有些挫败。

但是于苏逸而言,挫败只是一时的,只要肯学,学精,就算无法超过,也能一步一步的把距离拉小。

窗外飞雪,下得越发的重,不知细小的飞雪下了几场,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鹅毛大雪。

古人一贯身着单衣单裤,自然没有现代的什么毛裤护着腿和膝盖,苏逸后来冻到头脑发懵,墨台都冻成了冰砖,他可算是理解了天大寒砚冰坚这句诗文。

幸亏后来书院允许他们烤火盆,于是分划坐席,每一处都摆放火盆,这才叫他们好受了些。

苏逸怕冷,谢明眴又给他送了衣服,肉眼可见的保暖厚实,套了新的被褥,倒叫其他人羡慕。

有了衣物,他才好了不少,日子没有之前那么难熬。

至少没有先前那样往外一站,就真的要跟雪人比个高下。

等到季考那天,相比之前的科考,要严格了不少,足足考满了三个时辰。

考试的内容相比于课考,少了帖经墨义,多了一道诗,四书五经两道。苏逸虽然不擅长写诗,但好歹有模学样,二三流的水准也是水准,写出来便已经是上上等,苏逸并不自己苛责自己。

至于其他的题,他算是押中了一道半,剩下两道半,都是按照之前训练那么多归结出的方法,极其放松的写完了整张试卷。

除了手有点凉,并没有其他什么紧张的情绪在。

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他刚收了笔,就到了收卷时间。

余光瞥见旁侧的考生,大多一脸颓丧,苏逸心里估算着试题难度,便放下心来,升班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果真,到了放榜,他瞥了一眼,早有所料,第二名,看完了名次,便迅速的退了出去,意外的是却被人拦住,拦住他的并非旁人,正是此次季考的第一名,孔靖琪。

他为人稳重,已在外舍待了三年,在苏逸来之后的数次考试都稳居第一。

但他还是好奇,苏逸究竟是怎么做到在短短三个月之内,从班级倒数第二,一直爬到第二名的。